病理生理学(第二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节 病理生理学发展简史

病理生理学是一门比较年轻的学科,是医学科学发展和实践需要的必然产物。19世纪法国生理学家Claude Bernard(1813—1878年)首先创导以研究活体的疾病为主要对象的实验病理学。由于开始认识到,仅用临床观察和尸体解剖的方法无法对疾病有全面、深刻的认识,生理学家们开始在动物身上复制人类疾病的模型,用实验方法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以及疾病过程中功能、代谢的动态变化,这就是病理生理学的前身——实验病理学。病理生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一诞生就显示了其旺盛的生命力,它进一步揭示了疾病时各种临床表现和体内变化的内在联系,阐明了许多疾病发生的原因、条件、机制和规律。特别是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 HGP)、功能基因组学(functional genome)的完成,以及后基因组时代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的研究,使我们对疾病的认识深入到了基因和蛋白质水平,对疾病本质的看法提高到理性认识阶段。

病理生理学在教学上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建立教研室,最早出现在1879年俄国的喀山大学,后来德国、苏联、东欧及西方一些国家都纷纷开始讲授病理生理学或设立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新中国成立以来,病理生理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从1956年起,全国各高等医学院校先后成立了病理生理学教研室,普遍开设了病理生理学这门新的课程。广大病理生理学工作者在教材建设、教学改革等方面,经过反复探索,走上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病理生理学发展的道路。

1961年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病理生理学术讨论会,并成立了中国生理科学会病理生理专业委员会筹委会。1963年举办了第二届全国学术会议,大大推动了本学科的发展。1980年成立了中国生理科学会病理生理学会。1985年3月中国科协批准正式成立国家一级学会——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在科学研究方面,我国的病理生理学研究工作者在医学遗传学、免疫病理学、移植免疫学、肿瘤病因学和发病学、休克、微循环障碍、缺氧、发热、心血管疾病、血液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等很多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为加强专业对口交流,根据国内具体情况,先后成立了肿瘤、心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微循环、休克、缺氧和呼吸、炎症发热和感染、实验血液学、消化、受体、免疫、中医、动物病理生理、中专病理生理及危重病医学等专业委员会。1984年创办了病理生理学报,1986年改为中国病理生理杂志,它在推动病理生理学术交流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了及时介绍国内外重大进展,病理生理学的专家们分别编写了各种专著,如《临床病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进展》、《人体病理生理学》、《高级病理生理学》、《消化系统病理生理学》,以及医学百科全书《病理生理学》分册等,这些著作对促进病理生理学的学术交流起了重要的作用。

当前我国病理生理学的教学与科研正在不断努力与国际接轨。在教学上,吸取国外病理生理学教材中适合于我国的内容和方法。中国病理生理学会是国际病理生理学会成员,并是组建者之一。在科研上,各专业委员会纷纷与国外相应学术机构合作,迄今在国际学术组织或国际专业杂志中任职的中国病理生理学专家日益增多,参加国际病理生理学术交流学者也逐年递增。我们坚信中国病理生理学的明天更加灿烂辉煌。

(陆德琴)

参考文献

[1]郭兵.绪论 [M]∥郭兵.病理生理学.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

[2]杨国雄.绪论 [M]∥郭兵.病理生理学.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2.

[3]金惠铭.绪论∥金惠铭,王建枝.病理生理学 [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4]陈主初.绪论∥陈主初.病理生理学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