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智与阅读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1章
阅读的目的

引导语

理解阅读的目的。在探讨如何阅读前,了解阅读给人们带来了什么,也就是阅读这个行为要实现的目标。

在前言中,我们对阅读所依赖的一些心智过程进行了分析。例如,我们会说:“好,不管怎么样,你得认出纸上的字母,然后弄清楚那些字母表示的单词是什么。”尽管这个过程看似很清晰,不过如果想想阅读的目的,我们或许就会受到新的启发。通常,认知心理学家在研究心智过程时会先尝试理解“为什么”,再着手处理“怎么做”。

人们惯常把这种想法的应用归功于视觉科学家、心理学家大卫·马尔(David Marr),因为他通过下面这个例子清楚地强调了该想法的重要性。例如,你想知道收银机的工作原理,却不能把它拆开。同样,心理学家试图理解阅读的心智过程:你想描述某些东西是如何运转的,但却无法看到其内部结构。在观察正处于运行状态下的收银机时,我们可能会说“当按下按钮时,机器会发出哔哔声”,“有时候操作员打开抽屉,放入或取出现金,或既放入又取出现金”,等等。那么,“发出哔哔声”和“打开抽屉”的目的是什么?这里的目标又是什么?

通过观察收银机的运行,留心其功能(不仅是我们所看到的)的实现,我们可能会发现,如果购买的次序不影响总价,买了东西再退回去,那么最终会收到与原来数额相等的钱,无论是一件件单独支付,还是一次性支付,花费都是一样的。一个敏锐的观察者可能会得出一些基本的数学原理,如表1-1所示。

表1-1 观察收银机可得出的基本数学原理

了解收银机的运行是为了得出数学原理,以便从不同角度审视我们之前的观察:按下按键,显示数字。于是,我们知道了收银机各部件在机器运转过程中的作用。

用这样的方法来分析一下阅读。阅读的目的是什么?主要是为了理解思想:要么是别人的思想,要么是自己过去的思想。阅读功能的性质强调了先于其发生的另一种心理行为:书写的心理行为。因此,我们或许应先考虑书写的功能。我认为自己需要牛奶,于是把这个想法写在纸上给自己看。过了一段时间,在读了自己所写的内容后,我记起了自己的想法:我需要牛奶。由此可见,书写是记忆的延伸。

有研究认为,记忆功能可能是书写创作的动力。书写至少出现自三个不同的地区:约5300年前的美索不达米亚、3400年前的中国,以及2700年前的中美洲。无论发明于何时何地,书写很可能都是从记录账目开始的。它的出现是为了记录并保存与粮食储存、财产归属、税收,以及一些与法律事务有关的信息。书写比记忆更客观:如果你和我就“我欠你多少钱”一事发生了分歧,那么写一份书面记录会很有用。书写不仅延长了记忆的时间,而且扩展了记忆的范围。创造新的记忆需要付出颇多努力,但创造新的书面记录则要容易得多。

书写还具有一种更为重要的功能:作为语言的延伸。语言使思想得以传播,沟通能力能让我从你的经验中获益,而不必通过亲身体验来学习。这是一个巨大的优势。因为水流危险,所以你叫我远离河流,对我来说这比通过亲历来了解要好得多。就分享知识所创造的机会而言,书写远远超越了语言,是质的飞跃。语言要求说者和听者处于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而书写却没有这种要求;语言是瞬时性的,但书写(原则上)是永久性的;语言只发生在一个地方,但书写是可转移的。

或许是因为想到了这一点,1597年,英国思想家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写下了“知识就是力量”。在读到这句名言时,尽管我与他之间存在着400多年的时间跨度和5600多千米的空间距离,但我依然可以揣摩出他的想法。正如美国浪漫主义诗人詹姆斯·罗塞尔·洛威尔(James Russell Lowell)所言:“书籍是蜜蜂,将鲜活的花粉从一个人的头脑传播到另一个人的头脑中。”

重要的是,我们力图描述书写的功能,并以此作为讨论阅读心智过程的突破口。我认为,书写是为了保存人的思想,并将思想传播给他人。所以现在我们必须问:文字是如何传递思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