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经济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2章
知识融通之旅

对我来说,思考叙事经济学一直是一场知识融通的发现之旅。“知识融通”这个词是在1840年由科学哲学家威廉·惠威尔(William Whewell)提出来的,在1994年由生物学家威尔逊(E.O.Wilson)予以了普及。它指的是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统一,尤其是科学与人文学之间的知识统一。在探究经济的真实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突如其来的经济变化时,所有这些学习知识的方法都是紧密相关的。只要一个人意识到经济是由有意识的、活着的人构成的,这些人会根据带有情感和观点的故事审视自己的行为,那他就会发现自己需要多种不同的视角。因此,叙事经济学需要用上大多数大学院系的理论概念。

不幸的是,现在各个学科往往都变得比较孤立。研究人员无法做到无所不知,所以人们在冲动之下会觉得一个人必须从事专门研究,缩小自己的研究范围,做到可以合理地认为自己在一个狭义的主题上掌握了所有相关知识。从某种程度上说,大学研究人员只能接受这种现实。但是这种冲动有时会走向极端,而且往往会导致过度专业化。

经济学家在尝试弄明白历史重大经济事件的时候很少会关注与这些事件相伴的重要叙事。如图2.1所示,经济学远不如其他大多数学科那样关注叙事的重要性。所有学科都越来越重视叙事,但是,即使偶尔有人呼吁采取更全面的实证经济学方法,经济学和金融学也还是处于落后地位。例如,人们在呼吁采取更全面的经济研究方法时,要求研究“社会动态”和“大众模型”(Shiller,1984),“文化学”(Michel et al.,2011)或“文化组学”(McCloskey,2016);或更多的“叙述性”(Morson and Schapiro,2017)或“虚构的期望”(Beckert and Bronk,2018)或“诊断性期望”(Gennaioli and Shleifer,2018)、“政策传奇和民俗主义者”(Fine and O'Neill,2010)或者将“预期变化”转变为“经济波动直接驱动因素”的新闻时面临的“信息处理困难”(Beaudry and Portier,2014)。

图2.1 提及“叙事”一词的论文在所有学科论文中的占比

注:近年来,所有领域都越来越关注叙事,但经济学和金融学相对落后。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JSTOR的数据计算得出的结果。

大多数经济学家似乎也没有兴趣拿他们在工作中所用的书面文字数据库来研究叙事。当他们确实在出版作品中用到这个词时,通常是随意而离题地用这个词指代一个在他们眼里应该受到批判的传统观点。此外,他们很少记录叙事的受欢迎程度,讲述它们那些充满人文趣味的故事或考量其受欢迎程度对经济的影响。最后,“叙事”这个词往往出现在标新立异或普及推广类经济学期刊上。然而,初具雏形的叙事经济学理论有望帮助我们更好地预测重大经济事件,就这一点来说,经济学家可以而且应该更多地了解叙事并收集本章所说这些领域的学者的见解。本章可以说是一次知识融通的练习。它总结了各个领域的学者如何利用叙事拓展学科内和跨学科知识;同时,它也奠定了一个基础,经济学家可以基于此,对叙事展开更具想象力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