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小镇风情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小镇——是一条龙

小镇的人都说小镇是一条龙。为什么这样说呢?有两个理由。

第一个理由是:上街和下街虽然同在桃园河(小河原来没有名字,后来西边山里拦河建了个大水库,名叫“桃园河水库”;为了方便对外宣传,这条小河便随之被称作桃园河)的右岸,但一遇山洪暴发,上街便人如鱼鳖、街成泽国,而下街却安然无恙——年年洪水,年年如是。因为这个缘故,下街的人就说:“我们下街是块龙地,街道是条龙,龙是永远也淹不着的。你想啊:龙能腾云驾雾翻江倒海,怎么可能被水淹住呢?”想想也是。所以小镇上的街坊以及附近乡间的人们,对这个说法都深信不疑——唯一的依据就是“洪水淹不着”。于是,人们对这里便平添了敬意,连走路也不敢弄出动静来,怕惊动了脚下这条龙。

街南头庙上的和尚吴师父据说一半是人一半是神,关于人和神之间的事他应该是懂的,有人就问他“下街到底是不是一条龙”?吴师父被问得一脸茫然。说:

“这不好说,也可能是,也可能不是。天下的事……哪说得清楚啊!”

“上街怕洪水,我们不怕——这是事实啊!”

“这事我也想过,上街在北边,地势比下街高……可是,我也没想清楚。”

…………

这个“半人半神”的吴师父,既没说是也没说不是,不仅没打消小镇人的疑虑,反而让更多的人确信无疑地认为“小镇就是一条龙”。是龙地有什么不好呢?有神龙保护,我们更安全。在小镇真正不同意这个看法的只有一个人,他是小镇读书最多、最有文化的刘义存刘先生。刘先生私下对人说:“洪水只淹上街不淹下街,是因为桃园河流经小镇时沿途河岸有了变化。河水流经上街时,左岸高右岸低——水自然就压到右边来了;到了下街,河岸又变成左岸低右岸高,洪水当然就让到左岸去了。河水总是向低处流的,下街岸高,把河水挡到了对岸,当然就淹不着了。说下街是‘龙地’,那是胡扯!”刘先生虽然这么想,但他很少说出来,他不愿撕破大家的那个“梦”。他说梦就像一床无形的被子,别看它破旧不堪,但盖着暖和睡得好觉。

说小镇是条龙的第二个理由是:小镇街道的形状像条龙。对这个说法,没一个人有异议,就连刘义存刘先生也说“这倒是,很像”。站在后山上俯视下街,街道回曲有度,两侧巷道若爪——俨然一条匍匐在地的巨龙。这条不足三百米的小街道本可以建得很直,却不知为什么建成了一个弯曲的“S”形——你能说不像一条龙吗?还有,街道两边各留出两个巷道,其中西边的两个巷道通向后山,与街后去京山的官道相接;东边的两个巷道通向河滩,过了河就上了去安陆、去应山的官道——想象一下,这四条巷道你能说不像龙的四个“爪”吗?除此之外,街道的首尾还各有一个牌楼式的二层跨街建筑:街北头的建得富丽堂皇,飞檐斗拱跃跃欲飞,上面嵌有“承恩”二字;南头的建得简约端庄,虽不乏昂扬之势却少了一分华彩。在我的想象中,北楼富丽应是“龙头”,南楼简约当是“龙尾”。龙头为什么向北呢?传统观念主张盖房子要迎着水来的方向开门,这叫“兜水”,会发财的。小镇是不是也想逆向对准桃园河,“兜住”北来的桃园河“水”呢?

如此设计有如龙形的街道,最终也不知道到底给小镇人带来福利没有。但有一个最直接的“好处”几乎每一个小镇人都体验到了:那就是每当街外狂风大作、黄沙眯眼的时候,街筒筒内却是和风徐徐宁静温馨,即使有风也不会很大。小镇人说:“这是龙的温厚——是神龙对子民的关爱和护持。”还是刘义存刘先生一语道破了,他说:“扯白(胡扯白话)!街道是弯曲的,又有巷道泄风,再大的风挡一下、泄一下也就没劲了。”刘先生是说因为街道弯曲,风的力度被“缓冲”了。

…………

当然,一个野人杂处、白丁充斥的山间茅店,其建筑之规制是用不着朝深处想的。但是在那样的时候,在那样的地方,下街在蹒跚前行的路上请来几个风水先生指手画脚一番也是极有可能的——因为小镇人也有梦。人们把“S”形看成是吉祥符号,并演绎出“曲则有情”的高论(大意是说曲折的东西有独到的好处,主要指河流,认为河水弯曲能聚气)。不过,从小镇后来的经历看,这个“曲则有情”其实也无情。当杀戮到来,当狼烟燃起,当残暴横行……这里依旧得面对破败和流血。我不愿意据此就说小镇人愚蠢,山野小民对命运心存畏惧又心存希冀,他们或许只能如此。多少年来,小镇上的每一个家庭乃至每一个人,在迷茫中把自己当作是龙身上的一个鳞片,彼此相扶,患难相依地各自开创着自己的一小片天地。当然,山区毕竟是山区,石缝缝里是流不出油来的。但打拼总会留下痕迹,它像暗夜燃起的一炷松明,会闪烁着在小镇人含笑的眸子中跳动一下或两下……

说小镇是一条龙——这是希望;说小镇像一条龙——这是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