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怎样为孩子树榜样
第一节 以人为范
一、教育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各有短长,取长补短。从小就要使孩子懂得人与人之间总是存在差异的,不能不切实际地与优于自己的人作比较,使自己深陷悲观失望、灰心气馁的消极颓废情绪。现实中,一些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总是热衷于与那些成绩优异的同学相比,看到的只是与他人存在的差距和不足。面对这种情形,作为父母,一定要及时加强教育引导,要让孩子认识到,重在自己与自己比,现在与过去比。学习别人的长处,克服自己身上的短处。
攀比无益。一是不利于孩子自信心的培养。如果孩子在学习上忽略自身的提高与进步,而盲目与那些成绩优异的同学相比较,只会挫伤自信心,浇灭和冷却自己的学习热情和动力。
二是不利于孩子学习上的提高进步。如果孩子盲目与他人相比较,就会因为领先于他人而自鸣得意、骄傲自满、止步不前,或者因为落后于他人而悲观失望、灰心气馁、沉沦堕落。两者都不利于孩子在学习上不断提高进步。
二、教育孩子理性参照别人
正确认识学习比较的参照目标。要教育引导孩子,学习重在使自己不断提高进步,而不是为了达到领先、强于他人的目的。无论自己领先还是落后于他人,只要自己始终有进步、有提高,就应该增强学习自信和学习动力。通过教育引导,让孩子自觉从热衷于与他人盲目比较的错误中走出来,回归自己与自己比较。正确的参照目标不是他人,而是自己。
理性看待学习差异的客观现实。就是要教育引导孩子,由于人与人之间本身存在着不同,注定学习上不可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必然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是很正常的一种现象,完全没有必要因为自己领先而自负,因为落后而自卑。通过教育引导,让孩子把学习的心思和精力投放到提高自己学习能力上来,而不是放在超越他人上。
第二节 以己为范
一、注意言行
(一)注意言辞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表达的言语,包括平日成年人之间的沟通,虽然不是直接跟孩子交流,但也会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
语气。语气平和,用心关爱,多用提问的方式,少用质问的方式。比如:“孩子你想说什么呢?”“孩子,能告诉我,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吗?”而不是:“你为什么老是喜欢这样做?”“你怎么总是爱这样?”
用感受表达情绪。比如:“你这样做我很生气!”“宝贝,对于你刚才的行为我既生气又难受!”等等。
常说“对不起”。有很多家长即使自己误会了孩子,也不会跟孩子说“对不起”。其实,“对不起”这三字,不只是认错这么简单,它要给孩子展现的是谦逊、平等、尊重和民主的做人姿态和人际氛围。
(二)注意行为
对人的行为。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多让孩子接触《弟子规》《论语》中的精华。比如尊老爱幼,为人谦卑;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一切言行要谨慎,要讲信用等。
对物的行为。比如轻拿轻放,爱护物品。在平时多注意自己的行为是否对孩子产生不良的影响等。
二、注意生活细节
不乱发脾气。不要动不动就“劈头盖脸”一顿责骂,小孩子会被吓坏或者吓得只会战战兢兢地说“下次一定改”。
遵守规则。过马路不闯红灯,上高速不走应急车道,和幼儿园老师礼貌打招呼等。
和孩子成为朋友。多和孩子一起玩、做游戏,让孩子愿意和你说出自己的“小秘密”。
不贪小利。有些人喜欢贪小便宜,比如说把办公用的信笺拿回家给孩子写作业,把单位的订书机也拿到家里使用;拿别人的东西不还;捡到东西据为己有等等。孩子以为这是合理行为,长大以后也会认为公家的财产能拿就拿,这样很容易犯错误。贪污腐败等不良行为,有些是受小时候形成的错误观念影响产生的。
诚信为本。大人之间相互答应的事情要努力去做,由于特殊原因无法完成的要事先和对方说明原因。食言也很容易养成习惯。不怕做不到,就怕言而无信。孩子答应老师或同学的事情,如果做不到,大人可以看情况帮助解决,无法解决的让孩子跟对方解释一下,求得谅解。和他人约定好的事情要准时赴约,以免让人久等,或者耽误别人的重要事情。
不吵架打架。大人之间有什么误会,要心平气和地去解决,不要大吵大闹,大动干戈。这样对孩子也是一种教育。特别是有些家庭夫妻不和,天天吵闹,对孩子影响很大。大人对家庭要有责任心,不要把家庭搞成战场。
文明守规。大人带孩子外出,要带头遵守交通规则,不破坏景物,不到处写字留言,不随地小便,爱护花草树木,保护环境卫生。上公交车自觉排队,告诉孩子要给老人和孕妇等有需要的人士让座。到超市购物,不要损坏商品。
尊老爱幼。大人要经常带孩子去看望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教育孩子要孝敬和关心老人。孩子成家立业后,也会孝敬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