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之道:致青年教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二、怎样提炼核心经验

我将思维模式分为四大类:逻辑思维、操作思维、情感思维、交往思维。查有梁:《论思维模式的分类及其应用》,《教育研究》,2004年,第1期。根据这一研究,我们怎样提炼核心概念?可以有四种途径:其一,逻辑型的提炼。将理论原理具体化为自己的经验,主要应用演绎法。其二,操作型的提炼。将具体实践抽象化为自己的经验,主要应用归纳法。其三,情感型的提炼。将鉴赏体验外化为自己的经验,主要应用感悟法。其四,交往型的提炼。将他人的经验内化为自己的经验,主要应用转化法。

在教学和研究中提炼经验,上述四种途径往往综合起来应用。我自己提炼的20条教学经验和20条研究经验,经历了50年的提炼过程。现在,我还在不断修改、补充、调整。在参与教学和研究的实践活动之中,我开始有几条零星的经验,慢慢才有了几条核心的经验,进一步总结出比较系统的经验。特别是在理解科学原理、认识思维模式之后,较快形成系统的核心经验。详细论述参看《50年教学和研究之经验》。查有梁:《50年教学和研究之经验》,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

每一条经验我都采用“微博”式写法,都在150个字以内。早在20年前,我在制作讲课的投影片时发现,每一张投影片字数在120字左右有利于受众观看和理解。2012年和2013年,我的《教学的20条经验》和《研究的20条经验》,成为福建省教师培训的远程开放的“慕课”(MOOC)。

教师提炼教学经验可以分类、分层次、分为几部分,例如:①你在备课方面有什么经验?②你在上课方面有什么经验?③你在考试方面有什么经验?④你在提问方面有什么经验?⑤你在教育教学的其他方面有什么经验?讲一条经验,要讲出一个与经验相关的故事。慢慢积累,不断修改,就有提高。

教师提炼研究经验可以分类、分层次、分为几部分,例如:①你在选择研究课题方面有什么经验?②你在具体“做”研究方面有什么经验?③你在选择各种合作方面有什么经验?④你在发表科研成果方面有什么经验?⑤你在科研教学相互促进方面有什么经验?慢慢积累,不断修改,就有提高。

经验是人们经历过的事、验证过的事,因此,经验的背后总有故事。经验大多是可操作的,有实际效果的;故事大多是很生动的。“经验——故事”交流的相互培训模式,很受教师们欢迎。这也是教师们相互交流和学校进行校本培训的一种很实用的培训模式。有故事、有案例,这样介绍教学经验,生动有趣,容易领悟。

“经验——故事”背后的科学原理和模式建构一旦被教师们了解,就会促进教师们在总结自己教育和研究的经验基础上自主进行理论创新和模式创新,有效提高教育质量。追求优质教学是学校校长和教师们永恒的主题。查有梁:《从有效教学到优质教学》,《教育科学研究》,2014年,第10期。教师自己不断提炼教学和研究的经验,大家相互交流教学和研究的经验,这是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2013年的新年前后,我每天晚上看中央电视台一台播放的电视连续剧《刘伯承元帅》。白天我就思考和写作《论教育改革的限制性原理》。查有梁:《论教育改革的限制性原理》,《教育科学研究》,2013年,第4期。刘伯承元帅是榜样,使我认识到兵法与教法两者有密切联系。刘伯承元帅提出打仗的“五行”:“任务、时间、地形、敌情、我情。”他说:“五行不定,输得干干净净。”这启发我认识到教学也有“五行”:目标、时间、地点、学情、教情;同样,“五行不定,输得干干净净”。查有梁:《兵法与教法》,《时代教育》,2013年,第2~3期。

2015年1月8日,我参加在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举行的“成都市名师工作室”“职教名师杯”教师说课比赛,担任总评委。听了12位职教教师的说课。有6位教师说一门课程,有6位教师说一节或两节课。我认为其中重要的经验是“教、学、做、用、创”,两两结合,不可缺少。即教师要:教中学、教中做、教中用、教中创;反之亦然,即:学中教、做中教、用中教、创中教。学生要:学中教、学中做、学中用、学中创,反之亦然;即:教中学、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教”要生动传授,“学”要主动接受,“做”要动手操作,“用”要实际应用,“创”要有创意、创新。这不仅是“教学做合一”,而且是“教学做用创合一”。我认为这是职业教育的一条好经验,有普遍意义。

提炼教学经验和研究经验一定要遵循辩证法,将经验论和理性论统一起来,互相补充。经验与理论有差异,就有矛盾,但这种矛盾是对立统一的,而并非完全对立。经验来自于实践,又必须上升到理论,避免狭隘的经验论;理论的原理要能够解释经验,又必须回到实践中检验,避免狭隘的唯理论。经验论和理性论两者结合起来,很有必要。

任何理论,如果内在逻辑缺乏连贯一致,其实施的结果往往得不到外在的经验支持。反过来,如果理论得不到外在的经验支持,往往内在逻辑缺乏连贯一致。检验真理最终需要有“整体经验”的支持。“内在的连贯一致,外在的经验支持”两者结合,才是判断真理的最低限度条件。“整体经验”包括历史的经验和现实的经验,是各类实践中得到的经验的总和。

我将教育理论分为相互联系的三大类:其一,“原理性理论”;其二,“建构性理论”;其三,“经验性理论”。查有梁:《教育原理探索与教育模式建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编:《中国教育科学规划回顾与展望——从“六五”到“十五”》,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第557~562页。“原理性理论”有原理,有推论,重演绎,有一定的经验基础和模式支撑,但强调建立体系。“建构性理论”有假设,有模式,重过程,有一定理论根据,同时又接近实践,有可操作性。“经验性理论”讲做法,可操作,重实践,理论隐藏在其中,理论成分较弱,实践成分较强。提炼教学经验有助于建构“经验性理论”。

遵照系统科学的整体原理,教师们先通读我的关于教学的20条经验和关于研究的20条经验,再听讲学或看书,或看讲学的“慕课”,这样效果较好。真正行之有效的经验,总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我们要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度来提炼经验。没有经验检验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没有理论支撑的经验是片面的经验。理性论与经验论的有机结合,是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必由之路。

在因特网上,虽然可以搜索到我的这些教学经验、研究经验,但是,有的不全,有的有错;没有一处将40条经验合在一起。我认为,快速地整体浏览、鸟瞰这40条经验,很有必要。希望教师们在提炼自己的教学经验和研究经验时,也能够形成整体结构,从而体现出整体功能。我认为,还有必要从学生学习的视角,提炼“学习的20条经验”。这里没有写出来,是一个缺陷,也是一个局限。读者可以参考我的《给学生的20把钥匙》查有梁:《给学生的20把钥匙》,四川教育出版社,2010年。一书,然后,自己补充学习的经验,使得教学经验更加完整。

所谓提炼,就是要从具体到抽象,从抽象到具体;有内化,有外化。化繁为简,大道至简。所谓结构,就是要有部分、有整体、有层次、有联系、有功能。我采用的结构分五部分,每一部分有四条。每一条提炼出一句话进行概括,然后,用3~5句话展开。讲解时,每一条都有实例、有故事。最后,形成20条教学经验、20条研究经验。20=5×4,这种5×4结构比较容易理解和记忆。

以下,是我提炼的教学经验20条、研究经验20条。这些经验也只是一孔之见,有片面性,教师们可以批评、修正、质疑、采用、变换。这些经验,可以作为教师们提炼自己的教学和研究经验的一个借鉴和起点。这些经验,主要适合中学教师和大学教师参考,中专和高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可能得到一些启发。关键是自己去提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