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兴衰三百年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 抓住机遇,统一女真各部

努尔哈赤以弱小力量起兵,抓住各种时机,剿抚并用,力量迅速壮大,一跃成为建州女真中最强大的势力。

人怕出名猪怕壮,努尔哈赤的强大引起了其他各部的提防。万历二十一年(1593)六月,海西女真叶赫部、哈达部、乌拉部、辉发部联合发兵,偷袭努尔哈赤所属瑚布察寨。努尔哈赤率兵出击,凯旋而归。海西联军偷袭建州失败,更加恼羞成怒。九月,叶赫部、哈达部、乌拉部、辉发部以及科尔沁部等九部兵马,分三路入犯建州,大有一举荡平之势。得知九部联军来战,努尔哈赤枕戈待旦,采取集中兵力、各个击破战术,又在古勒山大败九部联军。不仅保卫了建州,而且改变了与海西诸部的力量对比。

努尔哈赤为攻灭海西四部,采用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策略。一方面,继续与海西四部中较强大的叶赫、乌拉二部维持关系,另一方面,把攻击矛头指向实力较弱的哈达、辉发。在海西四部中,努尔哈赤首先攻灭哈达部。接着是辉发部。万历三十五年(1607)九月,努尔哈赤以拜音达礼两次“兵助叶赫”和“背约不娶”为借口,亲自统兵征辉发。努尔哈赤生俘辉发部首领拜音达礼父子,一并杀死,屠其兵,尽徙其民。然后是叶赫部。万历三十二年(1604)正月,努尔哈赤率兵往攻,克叶赫二城,收人畜二千余,海西女真基本被纳入努尔哈赤麾下。万历四十七年(1619),努尔哈赤率军征叶赫,叶赫灭亡。对于东海女真,努尔哈赤由近而远,先易后难,采取了北进和西进的策略。

《满洲实录》之“太祖大败九部兵”

努尔哈赤在征服过程中,将被征服的各部部众迁徙到浑河流域,为便于管理和军事活动,建立了牛录固山制度。万历二十九年(1601),对传统的牛录制度加以改造,每牛录壮丁三百人,设牛录额真管辖。在牛录基础上逐步编成黄、红、蓝、白四固山(旗)。随着队伍的扩大,万历四十三年(1615),又增设镶黄、镶蓝、镶白、镶红四固山,合称八固山(即八旗)。牛录固山制(后称八旗制度)的建立,使散漫的女真人从此被组织起来,军事力量得以加强,社会政治权力由分散趋向集中,从而为国家的建立准备了政治条件。

万历四十四年(1616)正月初一,努尔哈赤在诸贝勒的拥戴下,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建国号金(史称后金),建元天命,时年五十八岁。

天命三年,即万历四十六年(1618)正月,努尔哈赤宣布“今岁必征明”。三月,命八旗将士治甲胄,修军器,做战前准备,并决定出兵进攻抚顺城。四月十三日,努尔哈赤率步骑二万出征。临行前书写“七大恨”,祭告天地,宣布不承认与明朝的附属关系,起兵反明。这是对明廷的宣战书,也是对女真人民的动员令。一个是蓬勃兴起、势如破竹的新生力量,一个是内忧外患、弊端丛生的没落政权,但在未来的角力中,究竟鹿死谁手,依然难料。

八旗演练图

“七大恨”木刻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