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有死麇》:爱她,就送她一头死鹿
中国人含蓄,男欢女爱之事并不直白道出,而是用风月、缱绻、缠绵、云雨之类委婉的词暗指,这多少是受了儒家礼教的影响。其实在更为古远的时期,人们对情爱之事要大方许多,《诗经》中有一首《野有死麇》,就生动地描绘了一位年轻的猎人和女朋友幽会时的情景。
诗共三章,头两章以旁白的形式交代了小情侣相恋的过程:
野有死麇,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林有朴樕,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
麇是小獐子,是鹿一类的动物,英气勃发的猎人射杀了它,便用白茅草包好,拿去讨好自己中意的姑娘。英勇的武士,怀春的少女,两人自然情意相投。没过多久,小伙子又去林中打猎,这回射死了一头鹿,仍旧兴冲冲地包好,到颜如美玉的心上人跟前去献宝。现代人读到“死鹿”“死麇”这样的词语恐怕心里直发毛。设想你扛头死鹿往女友面前一撂,“嗨,这是给你的礼物”,估计胆小的女生就要惊叫逃跑了。可在古代,鹿却是跟爱情乃至婚姻密切相关的礼物。男人求婚得往女方家送聘礼,叫“纳征”,纳什么呢?不用名车、美钻、别墅,鸟兽就行。鸟一般就是大雁,兽就是鹿。上古时要用全鹿,后来鹿越来越难弄到了,就从简,以鹿皮替代。从小伙子送给姑娘的礼物可以看出他的情感是认真的,是奔着婚姻去的。
这首诗的第三章以少女的口吻将两人欢会的细节一一道出,写得摇曳生姿。在情欲的驱使下,血气方刚的小伙子不免动手动脚,姑娘呢?一方面难以抵挡诱惑,一方面又带着本能的矜持和羞涩,她半推半就,并轻声告诫恋人:
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
“舒而脱脱”是慢慢、和缓之意;“感”通“撼”,表示触动;“帨”指少女的佩巾;“尨”是一种毛多凶狠的狗。这句话的意思是:亲,你动作不要太粗鲁哦!不要碰到我佩戴的方巾!哎呀,小心,轻一点,不要惊得我家的狗儿汪汪叫!短短三句话把少女丰富的情感、娇羞的意态展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那句“无使尨也吠”,更是绝妙。钱锺书先生就说,不要小看了狗,它常在男女私情中扮演重要角色。明代诗人高启的《宫女图》一诗中有:“小犬隔花空吠影,夜深宫禁有谁来?”小狗的叫声勾逗出了宫中的一段隐私。法国诗人给狗写墓志铭,夸它小偷来就汪汪叫,所以男主人喜欢;情夫来则默不作声,故而女主人满意。
[五代] 佚名《秋林群鹿》,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野有死麇》显然是首情诗,确切地讲是首“偷情诗”,要是出现在《花间集》、传奇小说里倒也罢了,可它偏偏堂而皇之地跑到《诗经》这样权威高尚的儒家经典中去,就让很多封建卫道士们如坐针毡,他们要么斥之为“淫诗”,要么把它曲解为贞洁烈女对色情狂魔的反抗,想方设法遮盖它的本意。其实孔老夫子说得很清楚,《诗经》三百篇,一句话就能概括:“曰‘思无邪’。”“思无邪”不是装模作样,而是真诚地面对自己的情感和欲望,不隐瞒不矫饰。风月是人人心中所好,《野有死麇》将男女间的情和性演绎得率真质朴,它告诉我们:合情合理的欲望,从来就是生活中美好且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