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星期五,上午9∶45
正当将军们成队进入内阁会议室的时候,总统的眼睛正迅速扫过一叠最新的情报报告。来自古巴的信息越发令人担忧。除了在比那尔德里奥的导弹发射场以外,U-2侦察机还在岛中央发现另一批导弹发射场。这些导弹发射场有包括中远程弹道导弹在内的武器装备,导弹能够打击2800英里以外的目标,射程比10月14日侦察到的中程弹道导弹多一倍。
没有证据显示这些导弹已经到达古巴,所以威胁还不算很迫近。但是,第一批导弹发射场的建设则在快马加鞭地进行中。中情局发现,岛上已有3个中程弹道导弹兵团。每个团控制8座导弹发射台,总共24座。
“我们来看看,”肯尼迪大声朗读情报报告,“其中两枚导弹已经进入作战状态了……可以在下令开火后18个小时内发射出去……低百万吨级的威力。”
总统害怕参加这样的会议,但知道自己至少也得听听参谋长们的意见。他觉得这些将军曾在猪湾事件上误导了他,促使他匆忙批准了唆使古巴流亡者入侵古巴的错误决定。他尤其不信任空军参谋长柯蒂斯·李梅。这个常常叼着雪茄的二战英雄麾下掌控着3000枚核弹头。有一次,听着李梅滔滔不绝地讲着要用原子弹把美国的对手炸回到石器时代时,肯尼迪表示,“我真的不想再看到这个人了”。李梅这种如此世俗、粗暴而又高效的人,出现在战争年代是救星,但绝不适合帮人决定是战还是和。
听到总统对核战争的恐惧,李梅几乎控制不了自己。肯尼迪把自己放在赫鲁晓夫的位置上,他预测如果美国进攻古巴,必然招致苏联袭击柏林。“这样我们就只能发射核武器了,别无选择,这真是自掘坟墓。”
“一派胡言!”李梅抑扬顿挫地反驳道,像在训导不开窍的小学生。他认为,如果不对古巴采取强硬措施,只会壮大苏联的胆子去拿柏林开刀。如果听从肯尼迪顾问的建议,进行海上封锁的话,就相当于向对方示弱,这可是致命的。
“这样做也会导致战争。就像是慕尼黑会议时的绥靖主义。”
会议室突然陷入沉默,仿佛李梅的话含沙射影地挖苦了肯尼迪的父亲约瑟夫·P.肯尼迪一番。总统的父亲曾任美国驻伦敦大使,他赞成和希特勒进行谈判。李梅认为,约翰·肯尼迪这样一个以一部反绥靖主义作品《英国沉睡时》开启政治生涯的人,似乎也要开始步他父亲的后尘了。
在对抗这个超级大国的策略上,李梅的逻辑再简单不过。美国的核军力与苏联相比有绝对的优势。无论赫鲁晓夫如何虚张声势,他绝对不敢挑起一场必败的核战争。由于拥有史上最强大的战略空军,美国绝对能压倒“俄国熊”。“现在我们这是瓮中捉鳖,可以打他个屁滚尿流,再来个穷追猛打。”
肯尼迪的思路则完全不同。美国的核武器数量可能远超过它的对手,但“打赢核战争”却是一个伪命题。和苏联爆发核战争的话,会导致多达7000万美国人死亡。“你们这是要摧毁一个国家!”他这样告诉参谋长们。他想避免把赫鲁晓夫逼到像麦克纳马拉所形容的“狗急跳墙”的地步,以防止把两国推向核战争的悬崖。
这位总司令对空军司令的粗鄙感到震惊。当李梅告诉总统“你这次糗大了”时,肯尼迪以为自己听错了。
“你说什么来着?”
“你这次糗大了。”李梅平静地用他平缓的中西部口音重复道。
“哦,你和我同病相怜啊。”
这么一回答,会议室里的人都忍俊不禁。几分钟后,李梅向总统保证,空军“能在周日凌晨发动攻击”,尽管“最佳的战机”理应是下个周二。肯尼迪没过多久就离开了会议室。
总统走后,将军们便各抒己见。藏在墙后面的磁带录音机仍在录音。
“是你让他下不了台的。”海军陆战队的司令官戴维·M.舒普(David M. Shoup)对李梅说。
“我的天,你这话怎讲?”这位空军司令问道,似乎迫切想得到回答。
舒普说,政客们的问题就在于他们总想一步一步来,而军人则想要一口气摆平这些“小事”。
“你折腾这些导弹,那你就完蛋了。你再去折腾乱七八糟的事儿,你也完蛋了。”
“说的没错。”
“完了,完了,完蛋了。”
随后,总统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暗暗地分析各位将军的表现。他对李梅的自信感到震惊。李梅坚信,如果美国轰炸古巴导弹基地并造成数百名苏联士兵伤亡,赫鲁晓夫会措手不及。
肯尼迪告诉他的好友兼私人助理戴夫·鲍尔斯(Dave Powers):“这些长官的看法的确也有各自的好处。但要是我们对他们言听计从、百依百顺,那么没人会活着告诉他们当时的决定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