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与变迁:明清楚雄地区社会经济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二、架构与内容

本书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梳理官私文书、方志资料,尽可能地接近或还原明清楚雄地区社会经济变迁的脉络和实态,在此基础上,考察社会经济变迁的原因和影响,分析社会经济发展与国家治理之间的关系,从而揭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演进的历史逻辑和内在机理。因此,在结构与内容安排上,本书也以上述主旨为依归。

除绪论与结语外,本书共分六章。绪论首先介绍写作本书的原因;其次在回顾学术史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简要评价;最后对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做了进一步阐述。

第一章“明初楚雄地区的治理与开发”,是全书立论的基石。本章主要由3部分构成:一是明代之前楚雄地区的社会经济,主要考察历史上楚雄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二是探讨明初府县制与里甲制在楚雄地区实施的情况;三是分析明初在楚雄地区实施的财政经济政策。

第二章“从改土归流到汉僰同风”,是本书的重点之一。改土归流是明清云南的重要事件,事关云南此后数百年的发展方向和历史进程。本章首先着重论述改土归流的实施及之后的吏治建设。其次从两个方面讨论改土归流的影响:一是“汉夷”交融方面,从“变服从俗”到“以夏化夷”;二是经济制度方面,发生了从领主制经济到地主制经济的重大变迁。

第三章“儒学教育的展开”,也是本书论述的重点。通过全面梳理省府州县志书相关资料,分别从明清两朝探讨儒学教育在楚雄地区的开展情况,包括府县儒学、义学和书院的设立及其运行;最后从人才培养和文化交融两个角度分析儒学教育对楚雄地区的影响。

第四章“赋役征银与财政转型”,是本书论述的又一个重点。明代中后期,是中国从古代赋役国家向近代赋税国家转型的开端。彼时中原地区赋役制度经过“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举措的反复改革与实践,白银上升为国家主币,实物财政已退居其次,财政发生了划时代的转型。楚雄地区是否也发生了这样的转变?本章通过爬梳各种政书、志书资料,在整体研究的基础上辅以个案分析,做出了肯定回答并探讨了赋役征银与财政转型的原因。

第五章“农业经济的发展”,由“农业生产力状况”“农业经济的发展”“民户生活”三节构成。重点分析了种植业的发展,包括传统农作物的种植、国外引进农作物的种植、人口与耕地面积的增加,并对粮食产量和赋税负担进行了初步估计;在此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彝族先民的饮食文化、生活水平及其变迁。

第六章“工商经济的发展”,分五节阐述,前三节分别是手工业、金属矿业和盐业。由于楚雄地区是云南著名的井盐产地,历史上对云南财政贡献甚巨,因此盐业经济是本章的重点。然而,因前人对楚雄地区经济发展问题研究甚多,笔者主要从财政角度加以论述。后两节从集市、市镇、产业结构三方面对商业、市场与产业结构的变迁进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