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制结构转型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四节 研究目标、框架与内容

本书的研究目标主要是:其一,通过梳理传统税制结构的相关研究,引入税制要素组合对税制结构性质的影响,对税制结构的性质进行界定,并在此基础上确定税制结构转型的基本分析框架与方法;其二,在税制结构转型框架下,通过对中国税制结构特性的分析,在对中国税制结构转型方向设定和约束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国税制结构转型的基本路径进行分析。

本书的研究框架可以通过图1-2来反映。

图1-2 本书研究的思路框架

基于此,本书设定了如下研究内容:

第一章为导论。交代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将发展理念与现代税制进行融合分析,同时对本书涉及的税制结构、税制结构的性质、税制转型等概念进行界定,并确定本书的研究目标、框架与内容。

第二章为税制优化与结构转型:税制结构研究的思路重构。本章通过文献评述的方式对税制结构研究的传统思路进行了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税制结构研究思路进行了重构。本书认为,税收原则发展到现代,已经着力于从抽象的理论研究出发,寻找最优的课税原则。这为现实税制结构设置如何实现效率和公平的结合提供了理论支撑。但现实税制结构研究必须从整个税制体系的角度出发,从税制结构的不同性质出发来构造具有良好性质的税制结构。基于此,税制结构转型便成为税制结构研究的另一思路。本书认为,税制结构转型是税制结构性质基础上的税制优化,但不改变或重构税制结构性质的税制优化不能称之为税制结构转型。

第三章为税制结构转型的理论分析。本章对税制结构转型进行了理论分析,主要分四部分进行,即第一节利用马克思经济平衡模型从平衡发展的角度探讨最优宏观税负的设置,并认为这是税制结构转型的基础性问题;第二节仍然利用马克思两大部类之间的平衡关系建立了税制结构的整体性分析框架,并在该框架中引入价值流动探讨了课税结构、价值流动与经济平衡之间的关系;第三节利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对税制结构的均衡状态(侧重分析非均衡状态的表现及其均衡化转变)、税制结构变迁主体进行了分析。

第四章为中国税制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非协调性分析。本章利用税制结构的性质对中国税制结构发展演进进行分析,认为中国税制结构演进过程实际上是收入型税制结构确立和增长型税制结构发展的过程。通过对现行税制结构收入能力的实证分析以及对中国现行税制增长型税制结构特性及其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的分析,本书认为,在现行税制结构不做根本性调整的情况下,增长型税制的发展将会成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障碍。因此,构建适合经济发展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具有现代发展理念的发展型税制将是税制改革的基本方向。

第五章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税制转型方向。本章核心内容是梳理税制转型方向,本书认为,发展型税制结构的核心是通过税制结构的设置实现或促使经济社会趋向发展观念界定的目标。因此,发展型税制结构的内涵便需要从经济平衡、收入分配调节和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来界定,以使税制结构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起到轨制和调节作用。本书同时认为,发展型税制结构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它要随着“发展”理念的不断更新而变化,也将随着经济结构的合理化及优化升级而相应更新。而构建发展型税制结构的关键是在税收基本理论和税制改革实践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从整体性税制分析的角度入手,将可持续发展、收入分配合理化、绿色税制等“发展”理念融入到理论研究和税制改革实践之中,并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和阶段特征的变化而柔性调整。

第六章为中国税制转型的制约因素分析。任何税制结构背后反映的都是相应的税收利益,税制结构转型也就意味着对原有税收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税收制度是一个国家财政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一个国家的税收制度也常常要与整个财政体制相适应。因此,一个国家的财政体制往往成为税收制度调整的重要制度约束。一个国家的税收制度往往在和国家经济发展导向相结合的基础上,通过税种及其税制要素的设定,给不同产业、不同行业和不同地区带来不同的税收负担,进而形成不同的利益结构,这种不同的利益结构也形成了对税制结构转型的重要约束。固化了的税收利益格局需要在税收控制和税收意识的框架下,通过政府与公众在良好的税收法治环境下的有效沟通加以有效调整。显然,在确定了税制结构转型的基本方向的基础上,需要在对这些约束条件进行有效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税制结构转型的基本思维,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与财政利益分配、税收利益分布和税收法治环境相协调的税制结构转型路径。

第七章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中国税制构建。基于上述分析,本章对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中国税制构建进行了框架性研究。从发展型税制结构的基本特征入手,并结合中国税制现状构想对中国税制结构进行整体性设计(一种构想)。考虑到现代税收制度和税收治理现代化,对我国现代税收制度建设中的直接税改革进行了框架性思考。同时,对税制绿化和资源税改革进行了探讨。


(1) 详见:《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

(2) 斯拉发.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第8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95.

(3) 西斯蒙第.政治经济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129.

(4) 此处用“轨制”一词强调税收制度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即经济发展方式和路径规范着税制结构的演变轨迹,同时,税制结构的性质和特性也对经济发展轨迹起到制约作用。下同。

(5) 贺立龙.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含义与动力探析[J].社会科学辑刊,2011(2).

(6) 世界银行.增长的质量[M].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2001.

(7) Richard Brinkman. Economic growth versus economic development: toward a conceptual clarification[J]. Journal of Economics Issues, 1995 (29): 1171-1188.

(8) Denis Goulet. The Cruel Choice: A New Concept in the Theory of Development[M]. New York: Atheneum, 1971.

(9) Word Bank. Word Development Report 1991[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

(10) 迈克尔·P.托达罗,斯蒂芬·C.史密斯.发展经济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11) 从根本上看,经济主体的行为都是在各种制度的约束下进行的,在此基础上,按照市场原则进行交易产生的便是帕累托最优。因此,如果税收制度和规则是稳定的,作为经济行为主体参与市场活动的预设制度,便不会影响市场效率。但现实中,税制规则是易变的,因此,便构成了经济行为主体决策的影响因素,进而对经济效率产生影响。

(12) 郝春虹.多元目标约束下的中国税制优化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13) 威尼·瑟斯克.发展中国家的税制改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