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PREFACE
2018年世界经济增长强劲,范围广泛。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全球增速预计可达3.7%,依然高于过去5年3.5%的平均增速,美国、印度、中国、印尼依旧保持稳定增长,而欧元区、日本、伊朗、土耳其、阿根廷等国经济增速出现了较大程度的下滑,甚至有的负增长。南亚地区在中国经济增长的带动下超过7%,是全球经济增长最高区域,亚太地区新兴发展中国家济增速依也可以达到6%。而北美、欧洲和东亚三大区域的GDP占全球经济总量的78.41%,保持了全球经济的核心地区的经济增长势头。
今年全球经济增长的背后是严峻的中长期形势,国际政治和经济环境错综复杂,面临重重挑战:英国脱欧进程坎坷,对英国和欧盟的经济、贸易、外交等问题产生了较大的经济和政治风险。经历了中美贸易战的激烈博弈,对双方乃至世界经济产生了直接损害,直接影响了全球经济的走势,国际贸易中的单边主义、美国重拾对伊制裁、美欧政治分歧影响国别合作,朝鲜半岛、叙利亚局势及法国燃油税上调引发的“黄背心”暴乱活动等部分国家、区域、宗教及民族矛盾上升为冲突加剧、部分国家债务负担加剧、通货膨胀及不确定的地缘政治风险,加之,国际原油价格“陡增猛跌”大幅波动及北美页岩油和全球电动车快速发展等诸多因素影响,都带来了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
从全球能源行业看,石油、天然气、能源等可能仍然会在较长时期内,在宽区域区间均衡波动,化石能源近期依然主体能源;全球新旧动能转换速度加快。清洁低碳能源发展趋势明显,瑞士等欧盟国家领先,零排放经济;可再生能源发展提速,新能源增长持续。
2018年国际油价前十月大涨,到后二个月大跌,10月是油价走势的分界点,到年底BRENT和WTI两种油价均已从10月高点下跌了近40%,重创了相关经济增长缺乏强劲动能的国家,也对部分国家的通货膨胀产生了直接影响。从供需层面上看,油品供应过剩、消费者偏好变化;从话语权上看,石油市场主导权已经从OPEC转向美国、沙特和俄罗斯三足鼎立的局面,全球油品销售终端竞争加剧。
基于中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开展阶段,实际消费继续下滑,投资增速下滑;价格总体平稳,货币供应与社会融资总量增速双双下滑,人民币贬值压力仍不可忽视;2018年中国的经济增长依然在“求稳”的主基调下,保持了稳定的增长,按照亚洲开发银行(亚开行)的预计,2018年中国可实现经济实际增长6.6%,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中国GDP增速6.7%。发展质量效益不断提高,“一带一路”效应对经济发展作用明显。能源转型升级,清洁低碳、环境友好增长,发展可再生能源,从依靠人口红利转向获得持续改革的红利转变。下半年上海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奠定了国家经济持续开放发展的总体格局。2018年,中国经济经历着内部去杠杆叠加外部贸易摩擦加剧,经济下行压力逐渐加大。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等增长乏力,去杠杆政策向稳杠杆过渡,宏观调控逐渐向稳增长倾斜。
石油、天然气是中国重要的战略资源,对保障庞大的经济安全顺畅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石油流通则是油气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随着全球炼油能力过剩,国内油品供应呈现供过于求的局面,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政策导向作用显现,虽然炼油毛利增长,但是成本控制的压力巨大,成品油消费增长换挡降速,供需环境相对宽松,高端产能依然不足,石油流通行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尤其6月28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8年版)》,正式取消外国投资者连锁加油站的投资限制,给外商投资者大步进入石油流通市场准入松绑,同时民营企业进入石油流通行业数量增长,投资主体多元化,独立炼厂原油进口配额加大、增强了独立炼厂参与成品油市场竞争的能力。国有油气企业需要持续迎接市场化带来的挑战,油气市场的价格、供应与需求增长与相对过剩成为常态化的问题,成品油出口配额管理,2010年乙醇汽油全国范围推广,产能不足等带来的问题等对石油流通行业影响巨大。
2018年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已经达到72.3%,原油净进口量达到4.02亿吨,同比增长9.0%,而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在11月份,已经达到47.4%。9月5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天然气协调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加大国内勘探开发力度,深化油气勘查开采管理体制改革,减少化石能源的对外依存度,三大国有石油公司已经开始加大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工作力度,研究部署启动了相关工作,确保油气储量产量增加,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中国石油流通行业发展蓝皮书》是一部全面分析和研究中国石油流通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展望的蓝皮书,它由中国石油流通协会、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工商管理学院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合作共同完成,按年度向全社会公开出版发行。蓝皮书共分四大部分:宏观环境及对石油流通行业的影响分析、国内外石油市场现状、石油流通行业展望和中国石油流通业现存的主要问题。宏观环境及对石油流通行业的影响分析,主要分析国内外宏观外部环境对石油流通行业发展的影响,包括国际宏观环境及对世界流通行业的影响分析和国内宏观环境及对中国石油流通行业的影响分析等;国内外石油市场现状,从产业整体发展角度重点分析国内外石油流通行业发展现状,包括国际石油市场现状、中国石油流通行业现状;石油流通行业展望,从原油市场、天然气市场、成品油市场、炼油业等角度对国内外石油流通行业进行展望预测,主要包括国际石油流通展望、国内石油流通展望等;中国石油流通业现存的主要问题,从环保、市场、法制环境等角度分析石油流通行业现存的问题。
蓝皮书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年鉴,更不以大块文字和数据图表堆积为主,而是以年度分析和来年展望为基本特征。宏观环境及对石油流通行业的影响分析、国内外石油市场现状、石油流通行业展望和中国石油流通业现存的主要问题等四部分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和互补性,但各部分在编写上独立成篇成文,因此读者可以根据需要和兴趣分别阅读。蓝皮书以文字分析为主,辅以必要数据和图表,文字描述力求言简意赅,分析和展望力求强调逻辑性、高度性、概括性和权威性,分析结论力求对相关部门和油气企业实际工作具有指导性。蓝皮书作者主要来自中国石油流通协会、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经济管理学院、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中国石油销售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和中化石化销售公司等单位,作者团队长期是从事石油流通行业发展研究,具有国内一流专业水准和专业基础。作者团队本着促进中国石油流通行业发展的良好愿望,除从行业发展整体上分析外,还对有关行业热点问题坦率提出看法和观点,希望引起社会关注和讨论。作者团队努力进行全面、系统和深入研究,试图得出有助于读者全面了解中国流通行业发展的正确结论,追求尽可能客观总结行业、分析趋势为己任。蓝皮书具有较强的可信度、一定的权威性和较好的时效性,对于理论研究者和实际工作者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蓝皮书编写分工如下,
行业环境与政策篇:董康银、杨鑫磊、邢阳;
炼油与市场供给篇:马郑玮、刁雯涛、姜宇桐、黄璐璐、康烁;
成品油价格与批发篇:刘力、李喆、郦白珂、杨雪儿、陆宽玉婷、王丽婷、刘绪康;
成品油管道和仓储篇:齐明、李喆、孙凯悦、刘姣、万波、汪振杰、马杰;
成品油零售和加油站篇:冯晓丽、薛淑莲、孙桐、郭肖月、李慧、孟思琦、张月美、王百照、单建明、田海杰;
航煤、船燃和海上加油:秦曼曼、惠佳钰、张烨、徐诗;
独立炼厂和国际贸易篇:胡东欧、崔亚蕾、邓春好;
客户与市场需求篇:方红、贾珍、胡东欧、袁冰、柳迪、于楠、周佳辉、刘宁、吕新琳;
新能源对成品油的影响篇:马宁、马乔治、吴金、刘建英;
大事记、数据库与附表:宫雨、刘建英、陆宽玉婷。
专题篇:中国石油流通行业改革开放四十年历史回顾(董秀成),中国石油流通体制改革四十年实现十个重大转变(董秀成),成品油消费税征管改革对成品油销售市场的影响研究(刘力、李喆、刘绪康),外资准入对中国成品油零售市场的影响探讨(冯晓丽、杨雪儿、胡东欧),互联网+与成品油仓储和销售(马杰),基于诚信+的成品油智慧物流配送研究(万波、张烨、孙仁金),国有成品油销售企业运营的风险管理研究(胡东欧、方红、贾珍、孙仁金),中国成品油零售市场发展研究(黄璐璐、刁雯涛、柳杨),中国成品油消费需求波动及影响因素分析(贾珍、方红、胡东欧、孙仁金),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分析研究(邓春好、胡东欧),中国原油进口结构多元化分析(齐明、孙凯悦),石油石化行业电能替代可行性分析及策略(吴金、孙仁金),生物航空燃料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秦曼曼、孙仁金),外资加油站中国市场竞争策略探讨(冯晓丽、张月美)。
孙仁金、董秀成、王文澜统领了蓝皮书框架设计,并负责组织了全书编写;李喆负责了稿件收集和统稿工作;孙仁金、董秀成负责了蓝皮书最终统撰与核定工作;邸建凯、王文澜等参与了书稿修改和审定工作。
特别感谢中国经济出版社李祥柱社长、李玄璇编辑对本书的鼎力支持。本书撰写过程还得到了众多专家及机构的指导和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由于时间仓促、编者水平有限,报告中难免有疏漏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委会
2019年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