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流通行业发展蓝皮书(2018-2019)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篇 炼油与市场供给

一、2018年中国炼化产业发展状况

2018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6.7%,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新旧功能接续转换,质量效益稳步提升,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炼化产业经济运行稳中向好,主营收入增势明显,质量效益持续改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取得积极进展。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联合会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0月底,全国成品油供给30460.40万吨,同比增长3.47%,其中汽油供给量11653.90万吨,柴油供给量14821.00万吨,煤油供给量3985.50万吨。卓创资讯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8月底,成品油消费21958.83万吨,同比增长4.07%,其中,汽油消费量8189.19万吨,柴油消费量11349.64万吨,煤油消费量2420万吨。

表2-1 2018年1—10月主要油气产品产量及增长率

数据来源: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联合会。

中国石油和化工经济分析数据显示,2018年1—10月,全国原油天然气总产量为2.74亿吨油当量,同比上升1.58%。化工产业主要化学产品总量增长约2.57%。其中原油和燃料油较上年同期产量有所下降,天然气、原油加工量、成品油、石脑油、液化石油气均有所增长。

(一)炼化产业绩效稳中有进

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联合会数据显示,2018年1—11月,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实现利润总额8507.66亿元,同比上升35.91%,占同期全国规模工业利润总额的13.91%;主营业务收入107005.27亿元,上升14.65%,占全国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12.39%。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7.27%,主营业务毛利率为18.52%。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利润总额同比上升346.92%,主营业务收入上升22.48%,主营业务成本同比上升0.07%;石油和生物质燃料加工业利润总额同比上升4.5%,主营业务收入上升23.87%,主营业务成本同比上升28.77%;化学工业利润总额同比上升19.03%,主营业务收入上升9.68%,主营业务成本同比上升8.98%。

图2-1 2018年石油和化工主要行业绩效

数据来源: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联合会。

2018年国际油价震荡,天然气市场需求增长,中国炼化产业抓住有利时机,稳健发展,注重高质量发展,重点推进增储上产,加强资源平衡和运作协调,深入开展节流、降本、增效,生产经营平稳,盈利能力均有一定幅度的提升。中国石油2018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额1.71万亿元,同比增长17.3%;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481.24亿元,同比增长177.1%,其中炼油业务实现经营收益277.7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5.4%;化工业务实现经营收益88.55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9.0%。中国石化2018年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599.80亿元,同比增长56.3%,其中,炼油板块实现经营收益546.80亿元,同比增长24.7%;化工板块经营收益达239.44亿元,同比增长43.1%。

(二)一次炼油能力进一步提升

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8年)》,2007—2017年,中国炼油能力逐年提高,2017年中国的炼油能力为14513千桶/日,全球总计炼油能力为98139千桶/日,中国占比14.79%,较2016年同比增长2.37%,为全球第二大炼油国。

2018年,中国石油华北石化千万吨炼油升级改造项目和大连恒力以及浙江石化(一期)千万吨级炼油项目投产,截至2018年底,中国炼油企业增加至225家,一次炼油能力将突破9亿吨/年,中国炼油产能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2018年1—10月中国成品油总产量合计30460.40万吨,同比增长3.47%。其中,汽油的总产量为11653.90万吨,同比增长6.68%;柴油的总产量为14821.00万吨,同比下降1.13%;煤油的总产量为3985.50万吨,同比增长13.08%。

中国炼油能力集中分布地为华北、东北、华南和华东地区,呈现以东部为主,中西部为辅的梯次分布。从炼油省市布局来看,山东省、辽宁省、广东省是中国主要的炼油大省。

(三)环保税促使炼化产业转型升级

2018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实行,环境保护税开征,排污费停止征收。环境保护税与排污费相比更加细化,关注重点是对有毒有害物质征税,因此对石油和化工行业产生较大影响。

自环境保护税法实施以来,全国环境保护税征管运行有序顺畅,据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第二季度环保税纳税人申报入库52.2亿元,较第一季度增长7.6亿元,环比增长17%。2018年上半年环保纳税人申报入库96.8亿元,其中,石油和化工等行业是纳税大户。

环境保护税的实施也倒逼企业进行转型升级。征收环保税后,一些炼化企业为了降低环保税的影响,通过设备改造,对所有生产装置工艺尾气进行净化处理,降低污染物排放,效果显著。

(四)民营炼化企业快速发展带动行业升级

在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发布的“2018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众多主营业务为石油化工行业相关的民营企业上榜。其中,炼化民企体量庞大,引人关注,与此同时民营炼化企业龙头纷纷崛起。2017年7月,荣盛石化发布定增预案,拟募集不超过60亿元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全部用于旗下浙江石化4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一期的建设。当前,我国最大的两个炼厂分别是2300万吨/年的中国石化镇海炼化和2050万吨/年的中国石油大连石化,国内还没有单一基地产能超过3000万吨的炼厂。如浙江石化项目如期建设完成,将有望成为国内最大的炼厂,将进一步扩大民营炼化的市场份额。此外,首批获批的民营企业炼化项目荣盛石化、恒力股份、盛虹石化的炼化项目均属于《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中提出的七大石化产业基地,分别对应浙江宁波、大连长兴岛、江苏连云港基地,对于国内炼化行业来讲,上述几个项目的获批,意味着中国大型民营炼化企业迎来了新的快速发展时期,也意味着我国炼化行业将迎来崭新的未来。

随着炼化行业的不断发展,大型民营炼化企业的陆续投产,对市场的影响将更加明显,势必加速炼化行业的新一轮调整,大型民营炼化企业未来有望在炼化产业方面与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大型央企均势竞争。为了应对民营企业的挑战,同时顺应发展趋势,国有石化企业也开始打造大规模炼化基地。中国石化计划“十三五”期间,投资2000亿元,优化升级打造茂湛、镇海、上海和南京四个世界级炼化基地。四大基地优化升级后,总炼油能力将达到1.3亿吨/年,新增4000万吨/年的产能。除此以外,中国石油、中化集团、中国海油集团、兵器集团也在全面发力,升级扩建现有装置,引领我国炼化产业集群化发展。

(五)炼油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

2018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工作要点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调整经济结构,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创新驱动,全面开放。伴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炼化行业改革效果初现,行业升级加速。

布局结构不断完善。为适应国内外炼化产业高不确定性的发展趋势,全国各地方炼化产业审时度势,加快了产业一体化发展步伐,大力投建炼化一体化项目,积极改善布局结构。工信部出台的《石化和化学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指出,要加快高性能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特种橡胶、石墨烯等高端产品的研发。由此可见,我国石化产品市场正从注重规模扩张转向质量与规模的同时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