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分析发现,现有涉及旅游演艺的学术研究尚缺乏从全国这一空间视角对其进行把握。鉴于此,本书通过对全国各地主要旅游演艺项目进行收集和整理,从全国这一宏观空间层面探讨旅游演艺空间分布、旅游演艺空间布局适宜性,试图从理论层面确定旅游演艺的基本概念、融合效应、空间结构类型、空间分布特征、空间扩散模式、空间演化机制等,从理论上弥补现有旅游演艺空间研究上的不足。
国外学者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关注旅游演艺,并逐渐将视角从旅游演艺与社区经济、文化等的互动和影响领域延伸至对旅游节事、旅游演艺管理等方面。与此相比,国内学者从1998年才开始对旅游演艺表现出关注。尽管国内学者对旅游演艺研究起步较晚,但研究视角和研究领域正呈现出多样化态势,涉及旅游演艺发展、实景演出发展、旅游演艺项目发展及旅游演艺产业融合、旅游演艺管理、旅游演艺影响等多个方面。
本书从空间视角对旅游演艺在全国的空间分布及其相关规律进行探讨,分析了旅游演艺的空间扩散模式、空间演化机制及空间布局适宜性评价,形成了旅游演艺特殊的空间内涵,为旅游演艺空间研究框架建构、旅游演艺空间布局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和支撑;同时,为旅游演艺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研究范畴。
1.2.2 实践意义
旅游演艺从最初主题公园里的点缀性演出到目前能够独当一面的重要旅游资源,正越来越吸引各地不断推出旅游演艺项目,旅游演艺项目也成为刺激地方旅游经济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指标。基于此,为突出眼球效应和地方政绩,各地旅游演艺项目往往投资巨大,动辄上亿元,甚至不考虑各项目间的空间相互作用性。由于全国旅游演艺策划团队的有限性,大量旅游演艺项目的推出,不仅多存在形式上、设计上,甚至内容上的雷同,更可能导致大量的资源浪费,这种同质化的无序竞争不但不能给地方旅游经济带来好的发展,还有可能成为地方旅游发展的负资产。
因此,本书试图从空间层面上对全国旅游演艺分布进行整体分析,基于我国旅游演艺空间分布现状及分布规律,深度挖掘其空间扩散模式及演化机制,构建其空间布局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既能对现有旅游演艺的空间分布进行及时合理调配,也能对未来旅游演艺空间布局适宜性、合理性进行技术性指导,使旅游演艺对旅游目的地、旅游产业、文化产业、创意产业既相互影响又相互促进,在此基础上推动旅游演艺产业规范、有效、适度、健康、协调发展,为旅游者的多样化需求和选择提供可能,为城市(景区)的旅游品牌建设、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区域旅游形象提升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