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内疚感
相比于错综复杂、起起落落的人际情感依恋和关系,弗洛伊德更加关注人的内在心理动力(Greenberg & Mitchell,1983)。这就使得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弗洛伊德在研究中会更重视那些因不当的或是被禁止的念头而出现的内疚反应(内在心理活动),而不是因他人的在场而引起的羞耻感(人际动力)。
弗洛伊德不仅忽视了对羞耻感的研究,也大大低估了内疚在人际关系动力中的作用,例如内疚感引导。对于引起内疚感和接受内疚感的双方来说,行为施加者可以利用这种方式来防御和对抗自己的羞耻感;而接受者,会因为那些被内疚感激发的种种负面想法而产生羞耻的反应。
案例分析
哈罗德是一名50多岁的离异单身男子,他的人生在20多岁得到历史博士学位时达到高峰,之后就一直走着下坡路。某一次,他和小组成员分享了眼下的约会对象。尽管沉醉于新恋情,但他还是清楚地知道:如果见到自己的母亲,这个约会对象就会毫不犹豫地离他而去,再也不愿意与他有任何瓜葛。
小组马上就这个话题热烈地讨论起来,组员们各献良策想要帮助哈罗德。伊莱恩说她曾经也以为如果朋友们认识了自己的父亲,他们一定会厌恶他的,可实际上并非如此。事后她才慢慢意识到,是她将自己对父亲的厌恶的负面感情投射到了自己的朋友身上。通过此番反思和觉察,她能够尝试和父亲探讨并解决部分对他的负面情感。苏珊则说,尽管她的母亲对她很糟糕(小组成员早已对具体的例子了如指掌),但她的嫂子却和自己的婆婆(也就是苏珊的母亲)十分亲密。很显然,伊莱恩和苏珊都希望能通过自己的例子鼓励哈罗德。
然而事与愿违,听完组员们七嘴八舌的安慰,哈罗德面色苍白地说自己感觉更糟了,恨不得一死了之。他还说,组员们都知道,一年前他根本不敢约会。为什么大家不能就简单地夸奖他终于迈出了社交这一步呢?相反地,他进一步抱怨道,大家只是给他一些抽象的建议和意见,这些对他来说毫无用处,只能令他的自我感觉更加糟糕。
听了他的回答,大家感到既愤怒又无力,失望于哈罗德不能领会他们的好意。他们非常生气,责备哈罗德常常用各种言行给大家带来内疚感。大家承认,他们时常会觉得很羞耻,因为自己会产生不愿再理哈罗德也不愿意再帮助他的念头。听到这些话,哈罗德哭了起来。他一边道歉一边承认,他之所以指责大家,是因为糟糕的自我感受使他忍不住想拖别人下水,一起陷入这种负面情感。组员们很惊讶,没人预料到哈罗德言之凿凿的指责背后是对自己永远令众人失望的深深的羞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