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史演义(套装共2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7章 宋武帝刘裕篡位

话说司马休之、鲁宗之、韩延之等人之前投奔到后秦,后秦被晋国歼灭后,鲁宗之已死,司马休之等人见机逃到北魏,北魏授予他们官职。没过多久,司马休之也去世了,他的儿子司马文思和鲁轨等人都成了魏朝的臣子。晋廷已派遣琅琊王司马德文和司空王恢之先后赶到洛阳参拜五陵。刘裕想奏请安帝将都城迁回洛阳,王仲德却说将士长年征战在外,极其思念家乡,而且迁都之事不便急于施行,刘裕这才打消念头。晋廷已经加封刘裕为相国,赐给他十个郡县,称他为宋公,并准备了九锡礼,刘裕依然推辞不肯接受。安帝又封他为王,再赏赐十个郡县,刘裕还是上表执意推辞。连番大胜之后,刘裕便谋划着进军西北,统一中原,忽然京都传来急报,说前将军刘穆之因病身亡,刘裕听到后不禁悲痛万分,泪如雨下。

刘穆之是刘裕的心腹大将,自从刘裕西征后,他掌管内外朝政,给在外征战的军队提供物资,决断如流,事无壅滞。刘穆之每天要处理很多事务,常常整间屋子站满人,所有事务经刘穆之目览耳听,手批口酬,很快得到处理。刘穆之平时喜欢结交名人雅士,家中高朋满座,他常对刘裕说道:“我家境贫寒,要供养的人很多,承蒙您善待我,才得到如今的官禄和职位。只是您给我的赏赐太过丰厚,除此之外,我不敢有负于您!”刘裕笑着允诺,始终信任他,从不怀疑他的忠心。刘裕每次外出征战,将国事家事全都委任于他,刘穆之总是尽心尽力报效刘裕。后来,安帝赐给刘裕九锡礼的诏文下达,刘穆之之前没有替刘裕争取,当他听说九锡礼是刘裕授意王弘向晋主要求的,他因此感到惭愧,不久便生病去世。

刘裕失去刘穆之后,便担心府中无主,决定东归。他任命次子刘义真为安西将军,镇守关中,督管雍、梁、秦州的军务。这时,刘义真年仅十三岁,担当不起大事,刘裕任命谘议将军王修为长史,王镇恶为司马,沈田子、毛德祖、傅弘之为参军从事,让他们留在关中辅佐刘义真,自己则率领其余人马返回京都。三秦父老听说刘裕整装欲返,都来到军门前哭请道:“贱民沾不上王侯造化的光,今天又目睹汉人的风采,人人相互道贺。长安十陵(指汉高以下十陵)是您家祖墓,咸阳宫阙是您家旧宅,您还要舍弃这些去往哪里呢?”刘裕也非常伤心,他随即劝慰道:“我奉朝廷之命,不能擅自留守,你们的诚意让我很感动,现在我派儿子刘义真和文武贤才共同守卫这里,你们可以继续平安居住,不会再有别的变动了。”乡亲们这才退去。

沈田子妒忌王镇恶的功劳,他多次向刘裕进言,说王镇恶家住关中,不能轻信于他,后来他又和傅弘之一同进谏刘裕,刘裕答道:“猛兽不如群狐,这是古人名言。如今我把你们十多人留在关中,你们手中的兵马过万,难道还怕一个王镇恶吗?”说完,刘裕便启程出发,从洛阳入黄河,再由汴渠往东返回京都。

当时后秦西北边有一座统万城,是夏王赫连勃勃的根据地。赫连勃勃本来姓刘,他的父亲叫刘卫辰,刘卫辰为北魏所灭,勃勃逃到后秦,秦授封他为安北将军,让他镇守北方。后来秦国与魏国通好,勃勃便背叛秦国,自立为王,称为夏王,他改姓赫连氏,曾多次侵犯后秦的边境。当他听说刘裕到了秦国境内,他便对群臣说道:“刘裕此行必定会攻下关中,但是不能久留,若他派手下将领驻守,那便不是我的对手,我想要夺取关中就很容易了!”于是,勃勃率领兵马占据安定,收降岭北的郡县。刘裕曾寄信给赫连勃勃,与他约定结为兄弟,勃勃只是含糊地答复。此时,刘裕无暇顾及西边,便仓促地回京了。随后,勃勃派遣儿子赫连璝率领两万兵马向南攻打长安,又派前将军赫连昌出兵潼关,长史王买德出兵青泥,自己则亲率大军在后方督战接应。

关中守将沈田子和傅弘之督军出关抗敌,因听闻夏兵气势强盛,便不敢往前,于是退到留回堡,同时派使者去报告王镇恶等人。王镇恶对王修说道:“刘裕将他年幼的儿子托付给我们,我们应该尽力辅佐。现在大敌当前,我们却拥兵不前,这样如何能击退敌人呢?”于是,王镇恶遣回使者,自己亲率军队赶去增援。

沈田子接到使者的回报,他更加怨恨王镇恶,私下编造谣言,说王镇恶想杀尽南人,将刘义真遣送回去,自己占据关中为王。这谣言一传出,此唱彼和,几乎众口同声。只有王镇恶尚未听说,他匆匆赶到留回堡,与沈田子商议军情。沈田子邀请王镇恶来到傅弘之的军营,托言有机密军事商量,他让王镇恶屏退随从,王镇恶不知这当中有诈,便独自来到军营,沈田子的党羽沈敬仁突然带兵杀出来,竟将王镇恶砍死在军帐前。

沈田子声称奉刘裕的密令来诛杀王镇恶。王镇恶原是前秦王猛的孙子,他投靠了刘裕,刘裕与他一见如故,提拔他为参军,后来又升到上将,现在却被沈田子所杀。傅弘之未免害怕,他飞奔告知刘义真,刘义真急召王修过来商量对策。王修保护刘义真披甲登城,又暗中命令亲军埋伏在城外,从容待变。一会儿,他们便看到沈田子率领数十名随从奔驰而来,刘义真命人向沈田子喊话,问他王镇恶被杀一事。沈田子立即下马,他刚说出“镇恶造反”四字,便被埋伏在周围的士兵给擒住。王修指责沈田子擅自杀死大将,命令手下砍下他的首级,又命令将军毛修之取代沈田子担任安西司马,命他和傅弘之等人一同作战。他们在池阳打败赫连璝,随后又带兵攻破寡妇渡,斩获众多敌军,夏军退兵了。

刘裕回来后便镇守彭城,他尚未入朝就听到王镇恶被害的消息,他上表朝廷,请求追封王镇恶为左将军、青州刺史。随后,刘裕任命彭城内史刘遵考为并州刺史,兼任河东太守,出兵镇守蒲阪。刘裕调遣荆州刺史刘道怜为徐、兖二州刺史,调徐州刺史刘义隆出兵镇守荆州,又任命刘彦之、张邵、王昙首、王华等人为参佐。刘义隆年纪还小,荆州事务便全部交由张邵裁决处理。刘裕又当面嘱咐刘义隆道:“王昙首气量宽宏,谋略过人,具备宰相的才能,你若有事便向他请教,就不会误事了。”刘义隆领命离去。

这时,刘裕接到关中急报,夏兵从四处逼近长安城,这事让一向沉稳内敛的刘寄奴也难免惶恐起来。原来刘义真年纪小,喜欢结交一些谗言小人,赏赐也没有节制,王修每次都将赏赐裁减,因此激起众怨,这些人便勾结起来诬陷王修道:“王镇恶想要造反,被沈田子所杀,王修又杀了沈田子,难道他不是想造反吗?”刘义真刚开始不信,但经身边人反复诬陷中伤,最后竟然信以为真。于是,刘义真命令侍卫刘乞带人刺杀王修,王修被刺死后,长安城中人心惶惶。刘义真命令将城门关闭,所有卫兵都入城防守。夏兵又乘机攻打,秦地的百姓和官兵陆续投降,许多郡县都被夏占领。赫连勃勃领兵驻扎咸阳,他截断长安的柴、水之源,刘义真非常恼怒,他急忙派人奏报朝廷,请求支援。刘裕接到报告后,立即派遣辅国将军蒯恩率领军队火速赶去长安,召回刘义真。同时,刘裕指派右司马朱龄石为雍州刺史,命他暂时镇守关中。临行前,刘裕对朱龄石说道:“你到达长安后,立即让刘义真轻装出发,让他出了关外再放慢脚步,如果关右守不住了,你就和义真一起回来吧。”

朱龄石走后,刘裕又派中书侍郎朱超石携带诏书去安抚黄河、洛水一带。蒯恩率先赶到长安,他督促刘义真收拾行装返回京都,刘义真光收拾服饰、古玩等就花了三五天,待朱龄石赶到长安时,他还没有出发。朱龄石再三催促,刘义真才从长安城出发。刘义真的手下又乘机抢夺财物,还强行掳走几名美貌女子,全部载到车上,才慢慢上路。途中听到夏世子赫连璝率领三万大军从后方追杀而来,傅弘之急忙对刘义真说道:“刘公有令,让我们火速出关,现在车上的物品太多,严重拖累行军速度,现在夏兵马上就要追来,请您立即扔掉这些辎重轻装上路,才能避免这场灾祸。”刘义真哪舍得扔下这些宝贝,加上他身边的亲信从旁阻挠,更不愿意听傅弘之的话,依旧缓慢而行。这时,后面突然传来几声胡哨,回头一望,夏兵蜂拥而来,眨眼间就到了身后。傅弘之赶紧让刘义真先走,自己和蒯恩带兵断后,合力阻击夏兵。夏兵先被击退,但他们等傅弘之、蒯恩继续往前赶路时,又悄悄追上来。傅弘之、蒯恩走一程,战一场,一日之内交战多次,累得人仰马翻,根本没有时间休息;再加上刘义真等人还在前面,辎重车走得很缓慢,他们又不好抢到前面行军。他们好不容易到了青泥,天色已晚,斜刺里突然杀出一支敌军,为首的就是夏长史王买德。试想一下,此时的傅弘之、蒯恩还能坚持住吗?傅弘之拼死抵抗,蒯恩也是奋勇格斗,他们被夏兵团团围住。夏兵用箭将二人的坐骑射倒,两人先后被擒,晋兵也无一幸免。还有司马毛修之,他和刘义真在逃跑时走散,此时正在四处寻找刘义真。但是冤家路窄,偏偏让他遇上王买德,也被西夏兵所擒。刘义真躲藏到草丛中,他身边的人都逃散了,辎重物资也失去了,只剩下孤零零一人,非常凄凉。当时天色昏暗,根本看不清路,身边又是成堆的死人,刘义真非常害怕。忽然听到有人喊他的名字,声音听起来非常熟悉,他爬出来一看,原来是参军段宏,顿时喜极而泣。段宏将刘义真绑在后背,骑马飞奔,这才得以逃脱。

赫连勃勃攻入长安城,朱龄石烧毁宫殿后便出城逃往潼关,偏偏被赫连昌截住,进退无路之下,朱龄石只能束手就擒。朱龄石的弟弟朱超石带兵赶往蒲阪探望哥哥,他也被西夏兵抓住,押送到赫连勃勃的军前,两人一同被杀。赫连勃勃听闻傅弘之骁勇善战,便强迫他投降,傅弘之不肯屈服。当时,天气非常寒冷,赫连勃勃命人剥光傅弘之的衣服,把他放在雪窖之中,傅弘之在雪窖中大骂,最后冻死了。随后,赫连勃勃攻入长安,占据关中。

刘裕听说青泥战败后,他不知道儿子刘义真是死是活,便甩起袖子要立即出兵替儿子报仇。谢晦等人极力劝阻,他还是不肯听。这时,正赶上段宏飞马前来禀告,他才知道儿子刘义真已经脱险,登上城楼往北看,感慨地流下泪来。刘义真回到彭城后,刘裕将其被降职为建威将军兼司州刺史,提拔段宏为黄门郎,令他率领太子的右卫队,又命刘遵考东还,令毛德祖接替他驻守虎牢关。这时,刘裕听说赫连勃勃称帝,他也忍不住雄心勃勃,想和赫连勃勃东西对峙,做一个江南天子,晚年娱乐一下。于是,刘裕接受相国之位,也接受宋公的荣封和九锡殊礼,他尊称继母萧氏为宋公太妃,任命长子刘义符为中军将军,辅佐相国府,任命太尉军谘祭酒孔靖为宋国尚书令,青州刺史檀袛为领军将军,左长史王弘为仆射,从事中郎傅亮、蔡廓为侍中,谢晦为右卫将军右长史,郑鲜之为参军,殷景仁为秘书郎。此外,其他部下都依照晋朝制度封官,差不多是晋、宋分邦,彼此互不干涉了。只有孔靖不愿接受任职,他气愤地走了。

刘裕依据谶文,说晋武帝后面还有两个皇帝,安帝继承晋武帝,到此才有一代,好像晋国国祚不至于马上灭亡,应当还有一个末代皇帝。天命不可违,时机难坐待,刘裕想出一个办法,他悄悄派中书侍郎王韶之入京,按计划行事。各位想知道这个计划吗?原来,刘裕命王韶之去京城买通皇宫中的侍从,他想谋逆篡位啦!

琅琊王司马德文是晋安帝母亲的弟弟,从谒陵回到京都。他看到刘裕权势日益强盛,担心刘裕有朝一日会带兵逼宫,因此时常对其严加防范。每日在宫中当值时,他一定小心检查,就连安帝平日吃的食物都要亲自尝过后,才放心给安帝送去,所以王韶之等人无机可乘,安帝得以苟活几天。不料,安帝命数该绝,司马德文好端端的却生病了,他回到宫外的府第居住,这时王韶之便乘机动手,他命令内侍把安帝钳制住,用散开的衣服做成绳结,硬是将安帝勒死。

紧接着,他们便向外散布安帝驾崩的消息,传出遗诏,命令司马德文继承皇位。司马德文明知宫内发生政变,但无奈满朝都是刘裕的爪牙,他一个人势孤力薄没有办法,只好得过且过,暂时登上皇位,史学家称他为晋恭帝。第二年,晋恭帝改年号为元熙,册立王妃褚氏为皇后,依照历朝惯例,大赦天下,加封百官。晋恭帝封刘裕为宋王,又加赐给十郡采邑,此时刘裕便老实接受封赏,又把都城迁到寿阳。后来,刘裕又秘密命令朝臣替他请愿,要求特殊礼遇。恭帝不敢怠慢,又赐命刘裕可以戴王冠,造天子旌旗,出入警戒清道,可以乘坐金根车、驾六马等,晋封王太妃为太后,封刘裕的世子为太子,居然和晋朝没有两样。

就这样过了一年,刘裕已经六十五岁了,他觉得自己来日不多,便急于想要篡位称帝,但他一时不好开口,只能宴请群臣向他们暗示自己的想法。酒喝到半酣时,刘裕才摸着胡须说道:“桓玄叛国篡权,晋朝的国祚已经转移,我刘裕倡议起义出兵,复兴晋国大业,平定四海,功劳显著,才获得九锡爵位。现在我已经年老体迈,享受了很多荣耀和恩宠,感觉内心很不安,想把爵位奉还,回到京师养老去,各位意下如何?”群臣听了这话,都摸不着头脑,只能随口敷衍,争先说着那福寿绵绵的奉承话;但是他们见刘裕脸上毫无喜悦之色,反倒很是惆怅。群臣暗自想了半天,始终不明白刘裕的意思,好不容易挨到日暮撤席,他们便各自散去。

中书令傅亮已经走到门外,他忽然恍然大悟地说道:“我知道了!”于是,他转身再入刘府,见到刘裕便说道:“我将暂时回京。”刘裕不禁点头,面露喜色。傅亮知道自己已猜中刘裕的心思,便立即告辞离开。傅亮走出刘府,抬头望天,他见天空出现一颗明亮的星星,光芒四射,便拍着大腿说道:“我以前不相信天文,如今才知道天象灵验了!”第二天,他便飞马赶往京都。

刘裕自从傅亮走后,他便整天等待消息。过了几天,果然有诏书传来,命刘裕进京辅佐恭帝。刘裕留四儿子刘义康驻守寿阳,任命参军刘湛为长史,管理府中的全部事宜,自己则亲率大军启程前往京都。

刚到京都,傅亮已遍结朝臣,迫使恭帝禅位,并拟好诏书呈给恭帝。恭帝看完后,对左右说道:“桓玄专横跋扈,我晋朝已经失去天下,全赖刘裕才恢复江山,到现在已经二十年了,我早就料到会有今日,甘愿让出皇位。”于是,恭帝提笔写下诏书,命令刘裕受禅。

刘裕得到禅位诏书后,还上表假意谦让,那时晋恭帝已被逼出宫,退居到以前的琅琊王旧府。文武百官送旧君迎新君,一派喜气洋洋,只有秘书监徐广还带有哀伤的神色。刘裕三次上表拒接皇位,太史令骆达收集数十条天文符瑞,作为宋王接受天命的依据。于是,刘裕在南郊筑坛祭告天地,礼毕后回到太极殿接受百官朝贺,下诏大赦天下,改年号晋元熙二年为宋永初元年,封晋恭帝为零陵王,将他迁居到秣陵城,指派将军刘遵考率兵去护卫,这明摆着是管束故主的意思。正是:

洛阳当日归夷虏,江左残邦付贼臣。

剩得秣陵一片土,留埋亡国主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