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房地产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美国住房制度支柱

一、住房金融一、二级市场联动,房地产过度金融化

大萧条以来,美国经过将近一百年的探索发展,形成了全球最成熟的住房金融体系。美国政府依托美元霸权,积极干预住房市场,为住房金融市场增信,促进住房信贷供给。在一级市场建立起完善的抵押贷款保险体系,进一步降低信贷门槛。在二级市场成立以“两房”和吉利美为核心的资产证券化机构,通过抵押贷款证券化从资本市场获取流动性,从而持续购买一级市场机构发放的抵押贷款支持其贷款出表,为一级市场提供流动性。

(一)住房金融一级市场:首付低、产品类型多,健全的保险体系进一步降低贷款门槛

美国实行低首付比例要求,新发放房贷实际首付比例不足20%,明显低于实际首付比例超过30%的国家,如德国、新加坡、日本等。抵押贷款机构以抵押贷款公司和大型银行为主,提供多样化的抵押贷款产品和用途,再融资比重高达1/3。抵押贷款保险通过保护贷款方,促进住房信贷供给,特别是对于低首付、低信用、低收入居民家庭的信贷供给,进一步降低信贷门槛。

美国的首付比例处于国际偏低水平。在美国,由联邦住房金融局(FHFA)接管的房利美与房地美对抵押贷款的相关规定是市场主流标准,其限定的合规贷款(Conforming Loan)的最低首付比例是20%;如购买FHA或PMI保险,则可以实现3.5%或3%的首付;如果满足VA或RHS担保条件,更可以实现零首付,2017年新发放贷款实际平均首付比例低于20%。新加坡以银行贷款为主流,最低首付比例为20%,符合HDB优惠贷款的购房者可首付10%。日本仍可零首付,但银行建议的财务安全的首付水平是20%,目前实际平均首付比例在30%~40%。中国香港对于居民购买首套私人住宅,银行贷款要求首付比例不低于40%,开发商和财务公司等要求20%,如果居民购买抵押贷款保险,则可以享受10%首付,政府房屋计划的参与者最低可实现零首付,但低首付条件比较严格,目前新发放贷款的实际平均首付比例超过50%。中国大陆因城施策,各城市首套房首付比例在20%~35%,二套房首付比例在40%~80%。

美国的抵押贷款机构,以非存款性的按揭公司为主,市场集中度较低。美国的抵押贷款发放机构,主要分为银行、信贷联盟和非存款性的按揭公司三类。其中,独立的按揭公司以13%的机构数量占比,获得了52%的贷款申请,发放了48%的贷款量,是最主要的抵押贷款机构,在2016年美国前25大抵押贷款发放机构中占据14席。大型银行也占据重要地位,以11%的机构数量占比发放了31%的抵押贷款。小型银行、信贷联盟、附属的按揭公司,虽然数量众多,但市场份额占比较低。一级市场集中度较低,2016年,美国前十大抵押贷款机构共发放了192万宗抵押贷款,市场占有率仅为23%,前25大机构占比也仅为34%,43%的机构全年发放贷款数不足100笔,15%的机构不足25笔。

与多元化的贷款机构共存的是多样化的贷款用途和贷款产品。除了传统的购房贷款之外,美国家庭还可以申请住房改善贷款或再融资贷款。住房改善贷款,可以用于房屋的改造、更新或修理,即使是简单的屋顶维修、升级节能炉或新增家具,都可以申请。再融资贷款,是指借款人申请一笔新的抵押贷款来替代原有尚未到期的抵押贷款,在美国是与购房贷款同样重要的融资用途。再融资贷款,可以是为了申请更低的利率、更好的付款方式,也可以是由于住房升值而计划从中支取现金。如图3.10所示,再融资贷款在新发放贷款中的占比,最高时超过70%(2012年),近几年,由于美国货币政策逐渐收紧,开始加息进程,再融资贷款占比有所降低,但仍保持在30%以上。

图3.10 次贷危机后新发放贷款中再融资贷款占比30%以上

资料来源:MBA(抵押贷款银行家协会),恒大研究院。

贷款可供调整的条款非常丰富,最终与贷款利率的风险定价相结合,充分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市场得到有效细分。从利率上看,最常见的是固定利率贷款,但居民也可以选择定期调整(通常为一年一调)的可调利率贷款,甚至是固定和可调利率相结合的混合贷款。对于短期内还款能力或意愿较低的借款人,还可以申请只付利息贷款、负摊销贷款、气球贷款等还款金额显著呈现“前低后高”特征的还款方式。对于有额外现金需求的借款人,可以申请房屋净值贷款、房屋净值信贷额度贷款或逆向抵押贷款。而对于收入来源不稳定或不愿意表明收入来源或资产情况的借款人,也有无收入证明、无资产证明等无文件贷款可供选择。根据借款人的首付比例、贷款保险、信用评分、条款选择与调整,贷款人予以风险定价,确定最终的贷款利率。美国多样化的抵押贷款产品体系见表3.1。

表3.1 美国多样化的抵押贷款产品体系

资料来源:CFPB(美国消费者金融保护局),恒大研究院。

抵押贷款保险通过保护贷款方,促进住房信贷供给。当借款人违约时,保险机构先行对贷款方偿付,有效降低贷款方面临的信用风险,强化其贷款意愿,特别是对于低首付、低信用、低收入居民家庭的信贷供给,不过借款方仍面临止赎风险。

房利美与房地美限定了合规贷款的最低首付比例是20%,首付比例低于20%的房贷必须通过购买贷款保险或其他方式增信,才能出售给两房。因此,对于积蓄不足的家庭,购买房贷保险成为他们实现更低首付比例的最主要方式,约40%的新发放房贷使用了贷款保险。以FHA、VA、RHS为主的政府部门和PMI,共同形成了并驾齐驱的抵押贷款保险机构体系。1971—2017年新发放抵押贷款中使用保险的数量与占比情况见图3.11。

图3.11 1971—2017年新发放抵押贷款中使用保险的数量与占比情况

资料来源:USCB,HUD,FFIEC(美国联邦金融机构检查委员会),USMI(美国按揭保险协会),恒大研究院。

FHA和VA是最主要的政府性房贷保险机构。隶属HUD(美国住房和城市发展部)的FHA,是全球最大的房贷保险机构,保险存量规模超过1.3万亿美元。FHA每年保险的单户住房抵押贷款超过100万份,保险的多户住宅抵押贷款可提供的租赁住房单元超过30万个。FHA主要服务于低信用群体,购房者最低只需首付3.5%,而且FHA保险为全额保险,对贷款方保障系数最高。FHA自1934年成立以来即成为最重要的房贷保险机构,目前FHA贷款在新发放贷款中的份额维持在15%左右,在新发放的有保险或有担保抵押贷款中占比近一半。VA为达到一定服役期限的退役或现役军人提供贷款担保,最低可实现零首付,在新发放的有保险或有担保贷款中占比约1/4。隶属美国农业部(USDA)的RHS也提供贷款担保服务,服务于农村地区购置主要住房的中低收入群体,同样支持零首付。在美国,属于某个特定政府项目的抵押贷款称为非传统贷款,其他则为传统贷款。

私营房贷保险机构形成重要补充,提高了市场竞争度与多样性。1957年,在FHA已经运营超过20年的背景下,第一家私营房贷保险公司MGIC成立,为购房者提供了更丰富的选择。与政府机构相比,私营公司效率更高,PMI保险存量规模迅速从1960年的3亿美元激增至70年代末的630亿美元。次贷危机前夕的2007年,PMI在房贷保险市场上的占有率一度达到3/4。目前,六家龙头公司占领了超过90%的PMI市场。

总体而言,FHA、VA等政府机构同PMI相比,具有支持住房自有的公共职能,因此服务范围更广,政策属性更强,对应更低的信用门槛和更高的保险保障。2017年,美国居民购房贷款中,非传统贷款的66%发放给了中低收入群体(收入不超过地区中位数的1.2倍),而传统贷款中,这一比例仅有42%。PMI更显保守,专注于经营LTV高于80%部分的风险转移,突出保险属性,当LTV降低到80%时,购房者就可以申请取消PMI,节省保费,当降至78%时自动取消。

(二)住房金融二级市场:支持抵押贷款发放机构的贷款出表,为一级市场提供流动性

资本市场承接一级市场金融机构的抵押贷款出表。金融机构对已发放的抵押贷款有两种处理方式:一种是留在资产负债表内,另一种是转售给其他投资者。后者形成了住房抵押贷款的二级市场。多数贷款机构依赖于二级市场转让贷款以回笼流动性,继续发放新贷款,仅将小部分贷款留在表内。2016年,美国金融机构将85%的新发放贷款转让,独立的按揭公司最为突出,转让了97%的购房贷款和99%的再融资贷款,见表3.2。

表3.2 美国的抵押贷款发放机构将绝大多数贷款出表(2016年)

资料来源:FFIEC,恒大研究院。

美国抵押贷款二级市场从大萧条之后开始形成,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扩充流动性来源。美国的银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不能跨州经营,1863年《国民银行法》颁布,规定拥有联邦政府颁发特许状的国民银行也只能在其所在州开展业务且不可开设分支机构。即使1927年的《麦克法登法案》,也只是稍作放松,允许国民银行在州内设立分支机构。直到1994年《州际银行和分支机构效率法》(又称《里格尔-尼尔法》)颁布,才放开对银行跨州经营的限制。长期限制经营区域约束了银行的负债端扩张和流动性来源。二是解决抵押贷款机构的资金错配问题。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抵押贷款最长期限延长至30年,而用于放贷的资金却多为短期储蓄,由此导致资产负债期限错配。

抵押贷款二级市场核心的运行模式是抵押贷款资产证券化,发行方将多笔抵押贷款打包或根据风险水平分级后,按份额出售。根据是否做产品分级,划分为MBS(无分级,Mortgage-Based Security,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和CMO(有分级,Collateralized Mortgage Obligations,抵押贷款担保债券)。美国近年住房抵押贷款的证券化规模达2万亿美元,存量超9万亿美元,见图3.12。

图3.12 美国抵押贷款相关证券存量超9万亿美元,年发行约2万亿美元

资料来源:SIFMA(美国证券业及金融市场协会),恒大研究院。

机构MBS是抵押贷款证券市场最主要的类别。由GSE(政府赞助企业)发行或政府机构担保发行的证券,根据产品分级情况,划分为不分级的机构MBS和分级的机构CMO;其他由私人部门发行的则为非机构MBS或私人标签MBS。2017年,9.3万亿美元抵押贷款相关证券存量中,机构MBS为6.9万亿美元,占比74%;机构CMO为1.1万亿美元,占比12%。二者合计占比86%。2000年以前和次贷危机发生以后,机构MBS和机构CMO在每年住房抵押贷款的资产证券化中占比均超过90%。2008年以来,抵押贷款相关证券发行中政府性机构份额超90%,见图3.13。

图3.13 2008年以来,抵押贷款相关证券发行中政府性机构份额超90%

资料来源:SIFMA,恒大研究院。

在抵押贷款证券化市场中,房利美、房地美、吉利美三大政府性机构是最重要的参与主体。房利美和房地美两家GSE是发行机构,进行传统贷款的资产证券化,占新发行证券份额超过60%;吉利美是政府担保机构,专门为政府机构保险的非传统抵押贷款的资产证券化提供兑付担保,占新发行证券份额超30%。两房及其接管机构联邦住房金融局,对可以购买的传统贷款设定了一系列指标要求,包括贷款限额、LTV、DTI(贷款收入比)、贷款保险等,这些要求演变成一级市场贷款机构发放贷款的主流标准,符合这些标准的贷款称为合规贷款。

房利美是成立于1938年的GSE,早期业务是购买FHA和VA保险的抵押贷款,从而为中低收入家庭贷款提供资金支持。1968年改制时将政府保险的非传统贷款购买业务拆分出去而成立了吉利美,之后房利美专注于无政府保险的传统贷款的购买和资产证券化业务。1981年,发行了公司的第一只MBS。

房地美是成立于1970年的GSE,主营业务与房利美相同,即购买传统贷款并进行资产证券化。1971年,房地美发行首支MBS,房地美的MBS也称为介入凭证(Participation Certificate),1983年发行第一只CMO。

吉利美成立于1968年,隶属HUD。它既不购买抵押贷款,也不发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而是对由政府保险的非传统抵押贷款(FHA/VA/RHS)的资产证券化提供担保,为政府在一、二级市场的双重信用背书。

抵押贷款相关证券,是仅次于国债的第二大债券品种。2017年,美国债券市场40万亿美元存量,其中抵押贷款相关证券占比达23%,是国债的2/3。债券市场日均交易额达7 638亿美元,其中抵押贷款相关证券达2 116亿美元,占比达28%,接近国债的一半。美国债券市场存量结构见图3.14。

抵押贷款相关证券面向资本市场,持有者以长期资本为主(见图3.15)。截至2018年上半年,7万亿美元机构MBS存量中,美联储、GSE、州和地方政府等政府部门或机构共持有约30%,国内银行共持有25.9%,共同基金持有11.2%。资本市场的参与,为贷款机构提供了巨量与房贷久期相匹配的长期资金。

图3.14 美国债券市场存量结构

资料来源:SIFMA,恒大研究院。

图3.15 MBS的投资者主要是长期资本

资料来源:房地美,恒大研究院。

注:个别数据为四舍五入。

(三)美元的霸权地位为住房金融化背书

美元至今仍是全球最重要的储备货币。布雷顿森林体系奠定了美国的国际货币地位,20世纪70年代,美元资产在全球外汇储备中占比超过80%。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总统取消美元与黄金的自由兑换,宣告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同年12月18日,主要发达国家达成《史密森协定》,同意美国放弃兑换黄金的义务、美元贬值、扩大各国货币与美元之间的汇率波动幅度,但《史密森协定》不能约束美国从国内利益出发,奉行扩张性货币政策。1973年,美元大幅贬值,《史密森协定》宣告失败。1976年,牙买加体系成为新的国际货币体系,但美元仍保持着国际储备货币中的霸权地位。牙买加体系推行黄金非货币化,认可了各国自主的汇率安排,承认了浮动汇率制的合法性。尽管各国拥有汇率制度自主权,欧洲转向在美元体系之外建立欧洲货币体系,但多数经济体仍以美元为主要的货币锚,采取货币局、钉住、爬行钉住等固定汇率制度,使美元仍旧保有主导地位。截至2018年第二季度,美元资产在全球外汇储备中占比仍超过60%,2016年10月1日开始生效的最新SDR(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中,美元占比41.73%。

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霸权地位,导致美国的货币政策总是倾向于过度宽松,财政政策过于积极,鼓励美国家庭过度消费、过度借贷。由于牙买加体系对储备货币发行缺少约束,美国作为最主要的储备货币发行国,享有铸币税特权,可以通过发行美元为政府债务赤字和经常项目逆差(“双赤字”)融资,流动性过剩和通胀压力则被全球其他经济体吸收。

2018年第二季度主要货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情况如图3.16。

图3.16 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一枝独大

资料来源: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恒大研究院。

美元证券资产成为国际投资者资产组合的重要投资标的。截至2017年,外国投资者共持有美股7.1万亿美元、国债6.3万亿美元、公司债3.9万亿美元、MBS和联邦机构债券1万亿美元,合计18.3万亿美元,占美国GDP比重近100%。美国抵押贷款相关证券持有者中,外国投资者占比保持在10%左右,成为美国抵押贷款的重要资金来源,国际资本为美国居民的住房消费做出重要贡献。

政府信用背书,增加国际资本市场对美国抵押贷款相关证券和联邦机构债券安全性的信心。房利美和房地美作为政府赞助企业,市场一直认为它们具有隐含的政府信用。次贷危机发生之后,政府信用得到证实。一方面,联邦住房金融局接管两房;另一方面,美联储持续买入机构MBS。截至2018年10月,美联储持有机构类抵押贷款相关证券的规模达1.67万亿美元,占存量的比重达18%,占美联储总资产的比重达40%,占次贷危机以来美联储总资产增量3.2万亿美元的一半。

(四)住房过度金融化

多样化的抵押贷款产品和较低的首付比例,鼓励美国居民加杠杆,加上政府信用背书和资本市场的流动性支持,导致住房过度金融化。2008年第一季度,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存量达12.2万亿美元,创历史最高水平。次贷危机之后有所下降,但仍保持在10万亿美元以上的高位水平。如图3.17所示,截至2018年第二季度,贷款存量已经回升至12.1万亿美元,接近十年前的历史最高水平。

如图3.18所示,美国居民部门杠杆在国际主要经济体对比中处于较高水平。2017年美国人均住房贷款余额为3.7万美元,居全球第一。美国的居民杠杆率多数时期处于主要发达经济体前列,2017年居民债务占GDP比重达79%,高于发达经济体、G20(20国集团)、欧元区的平均水平。2007年曾一度达到98%。2016年,美国家庭64%的自有住房仍负有抵押贷款。

图3.17 美国居民住房抵押贷款存量回升至12.1万亿美元

资料来源:USCB,美联储,恒大研究院。

注:2018年为第二季度数据。

图3.18 美国居民杠杆率高于多数主要发达经济体

资料来源:国际清算银行,恒大研究院。

二、土地制度私有为主,居住用地供给充足

美国土地以私有为主,可自由转让和开发。在美国,法律保护私有土地所有权不受侵犯,可以自由买卖和出租,价格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获得土地的个人和开发商在符合相关规划要求的情况下,可以向政府申请建房,建好之后自住、出租或出售。

(一)土地所有制:私有为主,公有土地主要服务于公共利益

私人所有土地占美国国土面积的60%,公有土地占比也较可观,联邦政府所有土地占28%,州政府所有土地占9%,共占全国的37%,还有3%的土地是印第安人的保留地。

公有土地主要服务于国家和公共利益,包括自然保护、资源开发和国防。联邦政府拥有的土地,主要由土地管理局、林业服务部、鱼类和野生动物服务部、国家公园管理局、国防部五大机构持有。2015年,五大机构持有2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占联邦政府所有土地的97%,占全国土地的27%。这些土地主要用于动植物、河流、湖泊等自然保护,能源、矿产、森林等资源开发,国防安全等国家和公共利益用途。

(二)土地流转制度:自由买卖或出租

美国所有土地都实行有偿使用,土地可以买卖或出租。政府为了公共利益,需要占用其他公共土地或私人所有土地,需经规划许可,且必须按照市场价格购买、对等交换或捐赠等方式来取得土地。通信、输电等管线要使用公有土地,必须向土地管理局通行权处申请批准,并支付租金。拥有土地所有权的私人或政府可自行或通过中介出租土地,出租方式有固定出租(法律固定年限,当事人无权修改)和浮动出租(出租年限由当事人协商决定),但交易价格由市场和双方协商决定。

自由的土地市场,造就了美国独特的“超级大地主”现象。2017年美国前十大地主及其家族持有土地5.7万平方公里,占美国国土面积的0.58%,占私人所有土地的1%。

(三)土地管理制度:政府职能侧重服务市场,重视农地保护

土地管理机构:美国在内政部设土地管理局,负责管理联邦政府所有土地,并对州政府和私人所有土地进行协调。对于私人所有土地,州和地方政府也有独立的规划系统。

美国法律赋予政府对土地的终决权,包括占有、控制、管理、优先购买权等,主要表现为:第一,对土地拥有权的限制,包括土地的取得与征收,拥有土地的种类、数量、位置等;第二,对土地使用的限制,包括土地用途、规划、禁止闲置土地等;第三,对土地交易的限制,包括变更登记、租赁期限和对土地投机的控制等;第四,对公共用地的管理,包括对某些行业提供廉价的土地,为中产收入者提供优惠住房用地等。

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土地可以自由买卖、出租、抵押和继承。私有土地之间买卖手续十分简单,在双方自愿签订协议之后,只需向政府缴足规定的税金,进行登记即可。除了对土地买卖投机这些行为进行必要的监管之外,政府主要为市场提供服务。

20世纪30年代以后,美国的土地制度基本形成并进入成熟稳定的发展阶段,但是大量的开发使美国的土地资源遭到严重破坏。之后的几十年,美国的土地制度建设重点转移到对土地资源的保护上。1981年《农用土地保护法》出台,严格控制将农用土地转为非农用地。1996年《联邦农业发展与改革法》出台,制定了保护备用地计划。2000年实施的《农业风险保护法》进一步限制了对农用地的非农化使用。

(四)当前的用地结构:居住用地充足

美国93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以农、牧、林用地为主,农田、牧场、森林用地占比分别为17%、29%和28%。居住用地共56万平方公里,其中1/4为城市居住用地,3/4为农村居住用地,占国土面积比重达6.2%,对应于3.3亿人的居住需求,人均居住用地面积高达1 728平方米。

三、税收轻买方重卖方,支持自住

美国税收制度中,与居民住房相关的税种主要包括房地产税、租金收入所得税、房地产转让税、资本利得税等。购房者特别是自住需求购房者的税负较轻,短期投机行为从重征税。

保有环节主要是房地产税,税率以支定收,实际税率不高,主要用于区域内的公共服务,有助于提升区域内的房地产价值,有房户直接受益,对居民房价预期影响不大。

交易环节轻买方重卖方,抑制短期投机。房地产转让税费,包括转让税、记录税(费)、抵押贷款税等项目,主要以成交房价为税基,通常总成本不超过5%,买卖双方共同分担,购房者承担的交易成本通常不超过3%;卖方需承担双方的经纪人佣金,总交易成本可达10%。对卖方还征收资本利得税,持有住房1年以上的联邦税率为0~20%,持有不到1年的则纳入个人所得税综合征收,联邦税率为10%~37%,税负更重。

联邦住房税式支出安排也重点支持住房自有,其中自住房享受的税收扣除、免除项目的规模占比达90%。美国住房相关税收体系见表3.3。

表3.3 美国住房相关税收体系

资料来源:恒大研究院。

四、保障房私人主导供给、政府财税补贴

美国的住房保障政策逐渐从供给端转向需求端,保障方式从实物保障转向货币补贴。它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大萧条至20世纪60年代,主要推行公共住房模式(PH),政府直接建设公共住房;第二阶段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政府开始探索并采取补贴等方式资助社会资本建设和提供低收入租赁住房,仍以促进供给为主;第三阶段为20世纪70—90年代,政府在需求端推出租金补贴,主要包括存量住房凭证项目、租房券项目及二者合并而成的住房选择租房券项目(HVCP);第四阶段是1986年开始推行低收入住房税收抵免(LIHTC),是目前最重要的供给促进手段。

美国形成以私人主导供给、政府财税补贴、供给需求并重的住房保障体系。HUD作为联邦住房援助项目的主管机构,2017年,所有项目合计援助住房502万套,援助居民965万人,超过3/4的援助住房为私人供给住房、政府补贴租金和成本,需求端和供给端的援助规模各占一半。其中,以租户为基础的住房选择租房券项目是最普遍的援助项目,规模占比约50%;以私人工程项目为基础的第八节项目(Private Project-Based Section 8)占比约1/4;而由政府直接供给的公共住房项目占比仅1/5,而且正在不断地转变为以私人项目为基础的补贴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