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玉米分子育种全球专利态势分析
2.1 全球专利年代趋势
截至2018年5月17日,玉米分子育种领域全球专利数量为8887项。图2.1为全球玉米分子育种专利年代趋势,虽伴有阶段性回落,但总体呈现逐步上扬的态势。考虑到专利从申请到公开的时滞(最长达30个月,其中包括12个月的优先权期限和18个月的公开期限),2016年—2018年的专利数量与实际不一致,并未检索到2018年公开的专利数据,因此不能完全代表这三年的申请趋势。本书其余章节的专利数量统计数据也是如此,不再赘述。
与全球玉米分子育种相关的最早的一项专利出现于1971年,是由Patterson Earl Byron申请的US3861079A“Commercial hybrid maize prodn. using genic male sterility gives predictable seed varieties of above half homozygous male sterile genotype”。该专利内容提及了玉米分子育种在提高玉米品质和产量方面的作用。
图2.2为全球玉米分子育种专利技术生命周期,由于1971年—1978年专利数量较少,合并为一个节点,其余年份以三年作为一个节点,每个节点的专利权人数量为横坐标,专利数量为纵坐标,通过专利权人数量和专利数量的逐年变化关系,揭示全球玉米分子育种专利技术所处的发展阶段。通常意义上讲,技术生命周期可划分为5个阶段:①萌芽期,社会对该技术了解不多,投入意愿低,机构进行技术投入的热情不高,专利申请量和专利权人的数量都不多;②成长期,产业技术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或者各个专利权人对技术的市场价值进行判断,投入大量精力进行研发,该阶段专利数量和专利权人的数量急剧上升;③成熟期,此时除少数专利权人之外,大多数专利权人已经不再投入研发力量,也没有新的专利权人愿意进入该市场,此时的专利数量及专利权人的数量增加的趋势逐渐缓慢;④衰退期,产业技术研发或因为遇到技术瓶颈难以突破,或因为产业发展已经过于成熟而趋于停滞,专利数量及专利权人数量逐步减少;⑤恢复期,随着技术的革新与发展,原有的技术瓶颈得以突破,之后带来新一轮的申请量的增加。
图2.1 全球玉米分子育种专利年代趋势
图2.2 全球玉米分子育种专利技术生命周期
从图2.2中可以看出,全球玉米分子育种技术从1971年开始有专利公开,经历了较长的萌芽期(1971年—1990年),随后进入成长期(1991年—1999年),随后该领域迎来了一次明显的衰退期(2000年—2005年),在突破技术瓶颈后,从2006年至今处于恢复期,专利数量与专利权人数量恢复逐年稳定增加的趋势。2015年—2017年的专利数量数据不够完整,所以其曲线上的回落不代表技术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