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精装)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章 人间词话·手稿本(5)

原文

张皋文①谓:飞卿②之词“深美闳约。”③余谓此四字唯冯正中④足以当之。刘融斋⑤谓:“飞卿精艳绝人。⑥”差近之耳。

注解

①张皋文:张惠言(1761—1802),字皋文,江苏武进(今江苏常州)人,清代著名的学者、文学家。其于《易》学用力颇深。《词选》一书,使清词体格为之一变,余波至于晚近,为常州词派开宗之作。朱孝臧称其为“词坛疏凿手”。他是阳湖派散文和常州派词的开创者和代表。

②飞卿:温庭筠,本名岐,山西太原人,晚唐时期著名文学家。温庭筠诗词辞藻华丽,工于体物,其词有声调色彩之美。吊古行旅之作感慨深切,气韵清新,犹存风骨。词作多写女子闺情,风格浓艳精巧,清新明快。诗词兼工,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被称为花间鼻祖。在晚唐词坛,温庭筠与韦庄齐名,世称“温韦”。此外,温庭筠的诗也很有特色,与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合称为“温李”。

③深美闳约:深刻、唯美、宏大、简约。张惠言《词选序》:“唐之词人,温庭筠最高,其言深美闳约。”

④冯正中:冯延巳(904—960),字正中,广陵(今江苏扬州)人,为南唐中主李璟的亲信之臣,位高权重,然而其人学问渊博,以才艺自负,尤喜为乐府词。冯延巳的词作多以相思离别、花柳风情为题材,着力于表现人物的心境意绪。他不仅开启了南唐词风,而且影响到北宋的晏殊、欧阳修等人。也是王国维最为推崇的词作家之一。

⑤刘融斋:刘熙载,字伯简,号融斋,江苏省兴化人,清代文学家。著有《昨非集》,中录词一卷三十首。另著有《艺概》,卷四《词曲概》为论词曲专卷。

⑥“飞卿精艳绝人”:出自清代词论家刘熙载《艺概·词曲概》:“温飞卿词精妙绝人,然类不出乎绮怨。”王国维引文误“妙”为“艳”。

译文

张皋文认为:温庭筠的词深刻、唯美、宏大、简约。在我看来,这种评价只有冯延巳才能够担当。刘熙载认为:温庭筠的词精妙绝人。我看这个评价才算是比较接近事实的。

赏析

此则评论温庭筠与冯延巳二人之词风,看似斟酌旧说,实质上包含着王国维的审美倾向。张惠言在《词选序》中把温庭筠作为词体的典范,许以“深美闳约”四字。所谓深美闳约兼含内容上的精深宏大和艺术上的简约美赡,张惠言评论温庭筠《菩萨蛮》诸词具有“感士不遇”的寄托深意,即可看出其深美闳约的部分内涵指向。但王国维并不接受张惠言这种索隐式的解词方式,认为如此深文罗织反而遮蔽了词的审美意义。况且他也不认为温庭筠词具有如此深重的主题,他转以刘熙载的“精妙绝人”来为温庭筠的词定论,肯定其具有过人的精妙、艳丽,而未必具有内容上的深闳了。王国维的这一纠正看似只针对一个温庭筠,其实是对张惠言常州词派相关理论的一种强势反驳。

但王国维不赞成张惠言以深美闳约评定温庭筠,并不意味着对深美闳约这一词体体性的不认同,他只是认为温庭筠不堪当此四字而已。在王国维看来,只有五代冯延巳的词才“足以当之”。温庭筠的词毕竟多为青楼歌宴之作,而冯延巳既身居高位,又经历南唐政治的频繁起伏,所以他的词便多少突破了传统路子,而呈现出比较开阔的格局,也内蕴了一种士大夫情怀。刘熙载《艺概》曾说:“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冯延巳词的俊美深致是得到后世许多词学家的肯定的,王国维也是其中之一。值得注意的是,王国维对冯延巳词用心颇深,曾手抄其《阳春集》以作诵读之资,可能正是在这种反复的涵咏中体会到冯延巳词的独特魅力。

温庭筠的词作在内容上多是闺阁之事,在气象和格局上比较弱。张惠言说温庭筠的词“深美闳约”,的确是抬举了他。刘熙载说的“精艳绝人”更接近温的风格。用花作喻也许比较容易理解。“深美闳约”好比是空谷幽兰,自有品格;“精艳绝人”好比初见时宛若惊鸿一瞥,但细看之下,虽则美艳绝伦,却失之神采。而冯延巳的词作虽不如温词艳丽华美,但却有一种清丽之态,如他的《鹊踏枝》一词:“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长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意境深远,笔法上乘,将那种怅然若失的情感刻画得跃然纸上,确称得上是“深美闳约”。

温庭筠词中最负盛名的当属《菩萨蛮》,让我们看看其与冯的《鹊踏枝》的比较。

《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独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秀罗襦,双双金鹧鸪。

《鹊踏枝》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长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清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温的这首词浓艳香软,美人慵懒娇柔之态似在眼前。但除了相貌服饰神态动作,其相思苦楚却隐藏过深,情致有被其华丽辞藻掩盖之虞。反观冯词,词句远不如温词华美,但自有一种清丽之态。全词情景交融,意蕴深婉。末句“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更是语淡意远,把那种若有所失又若有所期的怅惘表现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