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卫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纪纲之警

正是在清除建文朝旧臣、稳固皇权的过程中,锦衣卫历史上出现了一位臭名昭著的指挥使——纪纲。

纪纲是山东临邑人,本是一名“诸生”在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称为“诸生”。。燕王靖难,经过临邑之时,纪纲毛遂自荐。成祖觉得此人与众不同,就与他交谈了几句,没想到他对答如流。成祖认为他是个人才,于是就收为己用。这是《明史》讲述的故事。《明史》,卷三百七。

明人黄佐(他曾在嘉靖朝担任少詹事一职)提供的版本有些不同。根据他写的《革除遗事》一书,纪纲为成祖效力前并非诸生,而是辽王府的卫士。他擅于刺探情报,颇受器重。需要交代的背景是,辽王朱植比成祖小17岁,是太祖第十五个儿子,其藩邸位于东北广宁州(今辽宁北镇)。燕王起事后,建文帝担心辽王会支持燕王,就下旨将其召回南京。辽王藩邸后来迁至湖北荆州。

据黄佐说,王府中有一位名叫程通的长史(相当于总管,正五品官职)据《明史》,王府长史的职责是:“掌王府之政讼,辅相规讽以匡王失,率府僚各供乃事,而总其庶务焉。”,为人至性,动必遵礼,深受辽王敬重。程通对纪纲管束颇严,动辄笞戒之,因此为后者所憎。成祖起兵后,确曾遣使荆州,请求支持,但为程通所阻,后者还将燕王求援一事密报建文帝。此事被纪纲察知。成祖即位后,纪纲谋到一个代表辽王进京朝贺的机会。见到成祖后,他将程通之事全盘托出。于是,成祖处置了程通,将纪纲留在身边听用。《革除遗事》,卷一。

《明史》有关纪纲与成祖相逢的故事,大致脱胎于明人王世贞所著《锦衣志》。王世贞还提到,纪纲精于骑射,颇懂法制,且为人诡黠,能言善辩,擅长揣摩人心,很快就得到燕王赏识,被提拔为忠义卫千户(正五品)。忠义卫隶属于后军都督府。在五军都督府中,后军都督府除统属在京鹰扬、江阴、兴武、横海、蒙古左、蒙古右六卫之外,还统属在外北平、山西二都司及山西行都司并所辖卫所。这些在外都司及所辖卫所,是最早臣服于燕王的军事机构。成祖即位后,提拔他为都指挥佥事,让他统领锦衣卫,并治理诏狱。《弇州四部稿》,卷七十九。

但王世贞的说法似乎并不十分准确。根据《明太宗实录》的记载,纪纲直至永乐八年(1410年)八月才被擢为锦衣卫掌卫事都指挥佥事。在此之前,他在锦衣卫指挥使任上停留了很长一段时间。《明太宗实录》,卷一百七。根据《明史》及清人陈鹤所著《明纪》,纪纲履新锦衣卫指挥使的时间,应该是成祖即位后不久。《明纪》,卷第八;《明史》,卷三百七。

值得注意的是,在锦衣卫的权力结构中,都指挥佥事与锦衣卫指挥使都是正三品,但是,前者的地位实际上高于后者。

对于在锦衣卫任职的官员来说,指挥使并非可晋升的最高职务。而且,锦衣卫指挥使的人数,也通常并不像《明史》以及有的学者所言,只有一位,而是有多位,有时甚至会有四位以上,其中既有带俸的,亦有不带俸的,既有实职,亦有虚职。例如,洪武三十五年(1402年)十一月,也就是成祖登基之后第五个月,锦衣卫指挥佥事刘智、萧逊、葛能、李敬四人就同时被擢为锦衣卫指挥使。《明太宗实录》,卷十四。

根据惯例,锦衣卫指挥使若要进一步晋升,一般都要先被擢为都指挥佥事,然后才能依次晋为都指挥同知(从二品),都指挥使(正二品),都督佥事(正二品),都督同知(从一品),左、右都督(正一品)。无论是在都指挥佥事、都指挥同知、都指挥使任上,还是在都督佥事、都督同知以及左、右都督任上,都可以继续掌锦衣卫事。嘉靖朝的陆炳(锦衣卫历史上另一位大名鼎鼎的人物)即是掌锦衣卫事左都督。不过,必须说明的是,锦衣卫掌事者若官职在都督佥事以上,则列衔五军都督府,而不列衔本卫,但俸禄仍出自本卫。而且他们虽然列衔五府,却不管府事。

无论如何,擢为都指挥佥事,意味着晋升通道已经打开,这是成祖对纪纲的努力给予的奖赏。《明史》写道,纪纲揣摩圣意,广布校尉,整日刺探臣民私隐,成祖认为他十分忠心,亲之若肺腑,把所有重案都交给他来查治。在都御史陈瑛的配合下,建文朝忠臣数十族被灭,亲属被戮者达数万人之众。《明史》,卷三百七。

浙江按察使周新即是冤死者之一。按察使掌理一省刑名按劾之事,是一项极为重要同时也极易得罪人的工作。而周新之所以含冤而死,是因为得罪了纪纲。

在此之前,纪纲以缉事为名,派锦衣卫指挥使庄敬、袁江,以及千户王谦、李春等人去了浙江。庄敬等人到了浙江中部后,作威作福,肆受贿赂,被周新逮捕并处治。但有一名千户漏网逃脱,他将这件事禀报了纪纲。于是,纪纲在成祖面前诬告周新有罪。成祖信以为真,命锦衣卫去逮人。在押解周新回京的路上,锦衣卫不断殴打他,以致抵达京师时,周新已体无完肤。见到成祖后,他情绪激动,大声抗议,声明自己是奉旨依律惩治奸恶,没有被问罪的理由。成祖恼羞成怒,将他处死。此时是永乐十年(1412年)十二月。《御批历代通鉴辑览》,卷一百二。

周新是广东南海人(今广东佛山顺德),初入宦途时,担任过大理寺评事(正七品),以善于断狱而闻名,后改任御史。他敢于谏言,不避权贵,有“冷面寒铁”之誉。在浙江按察使任上,他屡雪冤狱,且为官廉洁,人称“周廉使”。据说,浙江人听到他屈死的消息之后,纷纷为其鸣冤。周新本名“志新”,“新”是他自取的字,只因成祖常称他“新”,故而人们只记其字而忘其本名。《御定资治通鉴纲目三编》,卷六。可见,他原先也曾受到成祖的器重。

成祖很是宠爱纪纲,所以,经常派纪纲去处理一些敏感却又很有油水的案子,例如查抄晋王朱济熺、吴王朱允熥的家。

晋王朱济熺的父亲是太祖的第三子朱棡。他本人袭封晋王的时间是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四月,即太祖去世前一月。《明太祖实录》,卷二百五十七。他只比成祖小五岁。成祖即位之后,不断听到晋王有不臣之心的奏报。对于这些奏报,成祖不敢掉以轻心,因为晋王的父亲朱棡是太祖正妻马皇后的嫡子,晋王本人又是朱棡的嫡长子,因而有嫡出的身份,而成祖只是庶出而已。

但成祖比较幸运,因为晋王并非一个具有高明政治手腕的对手,他甚至没能笼络住自己的兄弟、平阳王朱济熿。正是这位弟弟多次举报他有谋反之心。永乐十二年(1414年)三月,成祖将晋王软禁在宣府,只拨给内使10人、厨子10人、校尉10人、军士20人,供他驱使。《明太宗实录》,卷一百四十九。五个月后,又将他废为庶人,进封朱济熿为晋王。据说,纪纲在抄家的过程中贪墨了500两黄金、一个金盆、两个宝钏、两套白金鞍辔。《弇州四部稿》,卷七十九。

吴王朱允熥是建文帝同父异母的兄弟。朱允炆的母亲是太常寺卿吕本的女儿吕氏,朱允熥的母亲是常遇春的女儿常氏。建文帝待他不薄,但“吴王”的封号颇落人口实。《明太宗实录》记载,太祖原本想将第五子朱封为吴王,最终却遵循“天子畿内,不以封诸侯”的古制,改封其为周王。因此,朱允熥“吴王”的称号遭到很多人的议论。《明太宗实录》,卷十一。成祖即位后,将朱允熥降为广泽王,命其迁居漳州。后来又将他废为庶人,禁锢凤阳。《明史》,卷一百十八。纪纲奉旨抄家的过程中贪墨了御龙服以及王冠。《明书》,卷一百五十四。

既然受宠到这个程度,纪纲恃宠而骄似乎也就顺理成章了。

《明书》记载,一位名叫石班的宦官激怒了成祖,成祖命纪纲用弃市之刑处死他。纪纲则先将石班邀请至自己家,招待其酒食及沐浴,并表示一定会请求皇上赦免其罪行,目的在于诱骗对方贿赂自己。等到石班的钱财被榨干后,纪纲就挑个日子在街市上处死他。在此之前,处死石班的报告早就呈给了成祖。《明书》,卷一百五十四。

王世贞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纪纲看上了美貌的道姑陈氏,想纳她为妾,但被靖难功臣、都督薛禄抢先一步,因此,纪纲十分痛恨薛禄。某日,二人在禁宫中相遇,纪纲手持铁镢砸了薛禄一记。薛禄脑袋开花,几乎丧命,却不敢声张,只能忍气吞声。《弇州四部稿》,卷七十九。

纪纲甚至伪造诏书,将伪诏下发到诸司盐场,勒索了400多万石盐,又矫诏将官舶20艘、牛车400辆占为己有。百姓私产当然也在掠食范围之列,例如抢夺倪贵等人的房舍庄宅17处,价值达30多万贯;隐匿县官特批给百姓的土地8处,价值达20多万贯。《弇州四部稿》,卷七十九。外国使臣纪纲也不放过,某位交趾使节就被他敲诈了80两黄金、一个金盆,还有异宝20枚。

当然,愿意与他同流合污的商贾也不在少数。吴地富豪沈文度就是其中之一。

沈文度之父是大名鼎鼎的财神沈秀,亦即沈万三。而沈万三最著名的事迹,莫过于他拥有一只传说中的聚宝盆,以及帮助太祖修建了三分之一的京城。前者当属无稽之谈,后者则有史可考。可是,沈万三虽然极有商业天赋,却不懂帝王心理。他请旨犒劳军队的做法引起太祖的猜忌,最终被抄了家,流放云南。《明史》,卷一百十三。一说沈万三本名为沈富。关于沈万三的身世背景学界仍有争议。大概因为信奉狡兔三窟的哲学,沈家被抄后,还是很有钱。后人沈文度怕被人告发,寝食难安,因此买通了纪纲的亲信,并且拜见了这位天子宠臣。沈文度献给纪纲黄金百两、白银千两、龙纹被子一床、龙角一株、奇宝10具,以及异国绢帛40匹,表示愿意为他牵马坠镫。得到纪纲的庇护后,沈文度的生意做得十分红火。作为回报,他每年要进献大米600石、钞20万贯、佳酿100石,吃的穿的更是时时孝敬。沈文度甚至遵照纪纲的指示,带着锦衣卫旗校,在江苏私闯民宅,为其物色美女。《明书》,卷一百五十四。

以上是《明书》及《弇州四部稿》的记载,未必可信。弘治《吴江志》记载,沈文度实际上是沈万三的曾孙,早在洪武二十六年即受到“蓝玉案”的牵连而被处死。《弘治吴江志》,卷九。

无论如何,按照各种史籍的说法,随着手里的权势越来越大,纪纲逐渐有了不臣之心。抄了吴王的家,回到京城之后,他将搜到的御龙服以及王冠穿戴起来,高坐置酒,命伶童真保、道真、吉祥等人上演伎乐,这些人为他做寿时,都口呼万岁。久而久之,他身上穿的衣服,居家使用的器皿,都变成了原本只有皇帝才能享用的东西。《明太宗实录》,卷一百七十八。成祖诏选秀女期间,那些初试过关但年龄尚幼的少女原本要“暂出待岁”,等到长大后再送进宫,纪纲却将长相美貌者纳为己有。《明纪》,卷第十。纪纲甚至蓄养了很多亡命之徒,囤积了无数刀甲弓弩,预谋不轨。《明史》,卷三百七。

为了一举成事,他效仿赵高指鹿为马的例子,试探朝臣对自己的态度。时值端午,成祖召集群臣,以射柳为戏。纪纲对充当司射的镇抚庞瑛说,待会儿我故意射不中,你则折柳欢呼,表示我射中了,看看兵部尚书及御史等人作何反应。结果竟然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表达异议。纪纲很是高兴,觉得自己很有威望。《弇州四部稿》,卷七十九。

但谋反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纪纲还没来得及举事,就有人将他的秘密告诉成祖。成祖命人将纪纲打入都察院监狱审讯。纪纲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明史》,卷三百七。永乐十四年(1416年)七月十六日,这个野心家被磔于市,尽夷三族。他的同党锦衣卫指挥袁江,千户王谦、李春,以及镇抚庞瑛等人都被处死。《国榷》,卷十六。另一位从犯、锦衣卫指挥使庄敬当时“在海上”(可能是随郑和出使西洋),回国之后伏诛。《明太宗实录》,卷一百七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