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石屏风与石床题铭
石床是一种重要的考古遗存。这类器物最早见于北魏时期的北方墓葬中,以山西大同出土的北魏太和八年(484)司马金龙墓中石床为代表(34);下限在北周时期,以在西安附近出土的北周天和六年(571)康业墓(35)与北周安伽墓中石床(36)为代表。其形制相对较固定,均用石材制作成模仿实用木床的组合型葬具。其长度在2.2—2.5米以上,宽度为1米以上,高度在0.5米左右。一般在正面(即面向墓室门)的床架与床足上雕刻各种纹饰图案,也有在四周床架和床足上均雕刻纹饰的,并已发现有多件石床在纹饰上描彩贴金,制作工艺十分华丽考究。在北朝墓葬中,常与这些石床形成组合的还有由石板材构成的石屏风等。石屏风一般由4件横向长的石板材构成,正面2件,两侧各1件,竖立围在石床的三边。每件屏风构件朝向床内的一面上刻画有图像。隋唐墓葬中没有出现过类似石床及与石棺床相配的石屏风、石阙、石狮等丧葬器物,应该是在使用石葬具的习俗与礼仪制度上已经有了重大的改变。因此,我们将石床及与之配套的石葬具组合确定为北朝时期特有的葬具。根据现有材料,北魏晚期与东魏、北齐、西魏、北周时期使用这种葬具的情况比较多。特别是在近年来发现了多件西域粟特等民族人士使用石床的葬例,可能石床这种葬具经常被外来人士采用。
石床的发现与收藏迄今大约近百年。最早人们对它的时代与由来并不明晰,甚至把它叫作曹操床。以往,这类器物仅有零星被盗掘的传世品,经考古发掘出土的材料很少,现在可见的一些雕刻精美的珍品大多流散到海外各大博物馆,如美国华盛顿弗里尔艺术馆、美国波士顿美术馆、德国科隆东方艺术博物馆、法国集美博物馆、日本久保惣艺术馆、日本Miho博物馆等均藏有北朝石床组件。国内有关研究也比较少见。近年以来,随着国内北朝考古工作的进展,北朝墓葬中的石床陆续有所发现,如在山西省大同市发掘的北魏太和元年(477)宋绍祖墓中石床,河南省安阳县固岸的南水北调工程考古抢救发掘中出土的东魏武定六年(548)谢氏冯僧晖墓石床及石屏风,都向我们展示了当时石床及石屏风的使用方式。这些石制品上,尤其是石屏风上,常有刻写题铭的情况,其题铭内容及刻写形式与上面所说的北魏石棺基本相似。如2004年,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征集到一件海外回流的石床,入藏首都博物馆。与这件石床相配的石屏风上减地线刻有侍从人物、胡人牵马、牛车出行、墓主夫妇坐像与两幅孝子郭巨故事画,并刻有题榜:“孝子郭钜埋儿天赐金一父(釜)”,“孝子郭钜埋子府”(37)。
以往发现的石床上大多仅有线刻与浮雕图像,没有出现过题铭。近年在深圳博物馆展出的一件石床正面中央,发现了记载墓主姓名的刻铭“兴和四年七月廿日亡人朱洛石洑冥记”。另一件东魏石屏风中央刻写“胡客翟门生造石床屏风吉利铭记”。(图8)据滕磊介绍,2000年,美国曾拍卖一件北魏孝昌三年的石床,为台湾私人所藏,石床前挡上也有刻铭“田阿赦”、“青州平原人”等(38)。
图8 东魏石屏风刻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