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小儿推拿的基本手法
小儿推拿的手法种类较多,有不少推拿手法与成人推拿手法相似,而有的手法虽然在名称上和成人推拿一样,但在具体操作中却完全不同。小孩子脏腑娇嫩,肌肤柔弱,耐受力差,只需要很轻柔的按摩就能达到不错的效果。
通常来说,小儿推拿中我们常常会用到下面这些手法:
(1)推法
推法是在“线”或者“面”上的操作手法,包括直推、旋推和分推三种。
直推是用拇指指面或指侧面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有时候也可能用食指和中指的指面作直线推动。
旋推是用拇指面在穴位上作顺时针方向的旋转推动。
分推是用两只手拇指的指面或指侧面,从穴位中间向两旁分向推动。
推法在成人按摩中也经常用到,但和小儿推拿的力道完全不同。给小儿推拿时,推的力道一定要轻,就像被微风吹起的柳枝轻轻抚摸水面的感觉,但是速度要快。直推和旋推差不多每分钟150~250下,分推每分钟约20~50下。推的时候要注意:速度快但不能轻浮,力道轻但要落到实处。
(2)揉法
揉法是针对穴位“点”上的操作手法,是在穴位点上揉动,手指与接触的穴位不分离,揉动时震动周围的肌肉组织。操作时不特别强调方向。揉法的力道比推法稍微重一些,就像在水中搅动一样。揉法分为指揉法、掌揉法和鱼际揉法三种。指揉法是用手指的指腹按在穴位上做揉动,掌揉法是用手掌着力于穴位做揉动,鱼际揉法则是用大鱼际着力于穴位做揉动。
揉的时候速度也要快,频率约为每分钟160下。
(3)按法
按法和揉法一样,也是针对“点”的操作。它是用拇指或手掌的掌根按在穴位上,再逐渐向下用力按压的方法。按的时候手劲要比揉法更重,“以手代针,深取之”,往往取穴时要下按到穴位最深处,然后发力。按法和揉法时常并用,称为按揉法,这样推拿的效果就会被大大地激发出来。
(4)摩法
摩法是用手掌面或食指、中指的指面附着于一定部位上,以腕关节连同前臂,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环形移动的摩擦。孩子肠胃不好,腹部按摩时最常用到这种手法。摩法要求的时间比较长,一般最少也要3~5分钟。
(5)掐法
掐法是指用拇指指甲既快又重地掐在穴位上。在临床上这种方法常常用于急救。我们常常听到的“掐人中”就是这种方法。如果小孩高热或惊厥,就要掐揉人中和老龙穴,用指甲盖掐,指腹同时揉,就能迅速见效。
(6)捏法
捏法分二指捏和三指捏两种。二指捏是用食指指侧横抵在皮肤上,大拇指放在旁边的皮肤处,两个手指共同捏拿肌肤,边捏边交替前进。三指捏的捏法与二指捏一样,只是多一个中指同时用力。小儿推拿中最常用到的捏法就是捏脊。
(7)运法
运法是用拇指或食指、中指的指端按在一定穴位上由此往彼作弧形或环形推动。运法是所有手法中力道最轻的,比推法还要轻柔,运法的速度比推法要慢一点,例如运内八卦,手掌面有酥痒感时效果最好。
(8)拿法
拿法是用拇指和食指、中指,或用拇指和其余四指的指腹,相对用力紧捏、提揉一定的部位。拿时动作要缓慢,有连贯性,不能断断续续。力道要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交替进行。
拿法对于穴位的精准度要求不是那么高,往往很深的穴位我们才会用这个手法。
(9)擦法
擦法是用大鱼际或小鱼际紧贴皮肤,稍用力下压并沿上下或左右方向直线往返摩擦,使皮肤产生一定的热量。擦时动作要连续不断,压力要均匀而适中。频率约为每分钟100次。
擦法是个力气活,擦“脊背工字型”是非常推荐的预防感冒的手法之一。
(10)吮痧法
妈妈用口在孩子穴位表面连续不停地吸吮20秒,称吮痧法。这类似民间的刮痧和拔罐,只是妈妈用嘴巴替代冰冷的工具,对宝宝而言更像是妈妈的亲吻,虽温和却有意想不到的疗效。吮痧是帮助宝宝排病气最快速的方法之一,不过这种方法也是有代价的。体质敏感的妈妈,吮痧后会觉得嗓子痛。我的建议是,把吮痧时产生的口水吐掉,如果不慎吞进腹中,记得多喝热水排毒。如果妈妈有口腔溃疡或口腔有伤口,最好换其他人操作。曾经有一个妈妈在口腔溃疡时给宝宝吮痧,等吮完,妈妈的嘴唇肿得像香肠一样,好几天才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