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国资本市场自1990年正式设立以来,不断发展壮大,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18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资本市场在金融运行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如果善加利用,资本市场与经济发展将会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一个城市上市公司的数据,反映这个城市的资本活力,进而反映城市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潜力,是一个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视角。编制城市资本活力指数,撰写本书的想法,就是在这个考虑下产生的。
城市资本活力指数,由三个分项指数、五个指标组成。它们分别是:规模指数,由两个指标组成,即上市公司数量和上市公司市值;效率指数,由两个指标组成,即人均上市公司数量和人均上市公司市值;结构指数,一个指标,即上市公司产业新兴度。在城市资本活力指数中,三个分项指数——规模指数、效率指数和结构指数的权重分别是50%、25%和25%。其中,上市公司数量和上市公司市值在规模指数中各占1/3和2/3的权重,人均上市公司数量和人均上市公司市值在效率指数中各占1/3和2/3的权重。结构指数反映的是某城市所有上市公司的产业新兴度均值,用该城市各上市公司所在行业MB(行业总市值除以行业净资产总和)的市值加权平均值度量。最后,对规模指数、效率指数和结构指数的排名进行加权求和,产生各城市资本活力指数的总得分。
城市资本活力指数有三个特点:第一,指标简洁。现在看到的很多指数,指标数量众多,生恐有所遗漏。其实,指数能否揭示反映对象的本质,是靠指标的信息量,而不是靠指标数量。比如,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反映世界各国的人类发展水平,仅用了四个指标,其中一个指标是“出生时预期寿命”,这个指标涉及安全、营养、医疗、环境等诸多方面,信息量之大,不难想见。第二,数据全面、可靠。城市资本活力指数既覆盖了一个城市拥有的境内上市公司,又基本覆盖了其拥有的境外上市公司,数据全面。同时,上市公司的数据是公开发布的,其真实性受到较为严格的审计和监管。在可获得的前提下,数据相对公正,进而保证了指数的质量。第三,视角独特。中国城市资本活力指数用微观数据揭示和反映城市化、城市创新和城市竞争力等宏观问题,是极富创意的工作,具有创新价值。
我们现在从城市层级(规模)和区域两个方面,编制城市资本活力指数。经济总量前20位的城市,可以涵盖一线城市和直辖市;副省级城市,包括副省级省会市和计划单列市;地级市,包括地级的省会市和其他地级市;县级城市。同时,还有三个按区域编制的城市资本活力指数(长三角、粤港澳和京津冀)。迄今为止,已经公开发布了粤港澳城市资本活力指数、长三角县域资本活力指数和中国地级市资本活力指数。我们还将利用各种机会发布不同层级、不同区域的城市资本活力指数。
在当下城市间竞争的格局下,一个城市总觉得自己少了几家上市公司。一个城市上市公司的状况,直接反映城市的资本活力,更为根本地说,它可以反映这个城市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这一方面是由上市公司在城市经济中的地位决定的,另一方面,上市公司代表的特定角度,是城市创新能力带来的竞争力和增长潜力的写照。现在,无论在哪个板上市的公司,如果没有一定的创新能力,都是无法“登陆”的,也是无法持续发展的。
从经济活动的视角看,城市一个普遍性的“痛点”就是创新能力不足、不强。即便是旧金山和深圳,它们仍然会因此感到困惑,需要不断地奋发有为。创新能力的最终表现,以及城市间可比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上市公司。唯愿“中国城市资本活力指数”产生合理的激励,使资本对城市赋能,使城市在创新驱动的道路上,行稳致远、持续前行。
有人说,一个城市的竞争力,不在于它有什么样的历史,而在于它有什么样的公司。本书用数据诠释了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