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电影 看哲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5.總結

對於「為什麼我們要道德?」這個問題,我想至少有三個層次不同的答案,第一個是,違犯道德很有可能受罰;第二個是,道德可提供一些規則讓大家遵守,那麼我們就可以在一個安定的環境下互相合作,追求各自的利益;第三個是,成為一個有道德的人,就是一種自我實現,得到精神性的快樂。

我認為令人隱形指環的真正意義在於,指出大部分之所以不是壞人,不過是他們並未遇上令人變壞的環境。隱形指環就好像一個測試,是對我們道德修養的測試。很多時我們之所以不會做壞事,就是因為有外在的約束,例如法律和別人的目光。由此可見,儒家所講的「慎獨」十分有道理,一個人獨處的時候,沒有了外來的監視,就應更加要關注自己的起心動念。

事實上,環境對於培養道德也非常重要,正如孟子所說:「無恆產而有恆心者,惟士為能。若民,無恆產因無恆心」,大部分人都是衣食足而後知榮辱。不錯,人有向善的能力,但利己之心的傾向更強,如何引導人的善性,訂立公正的制度去解決人與人之間的利益衝突是最重要的。在這方面,我認為自由主義比儒家優勝,它先假設人是自利的,然後設計出一套制度,讓人可以公平競爭,合理地爭取個人利益,又不會危害社會秩序,而在良好的秩序下,人反而能夠更好地發展他的道德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