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当作家不是梦:22位儿童文学作家的故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黃慶雲 受魯迅影響而立志為兒童創作

魯迅先生九十多年前在他的作品《狂人日記》中發出「救救孩子」的呼聲,他沒有想到由此而催生了中國當代一名重要的兒童文學作家——黃慶雲——「雲姊姊」、「雲姨」。雲姨自言,她當時被魯迅的呼籲深深打動,由此而立志為兒童創作。

十七、八歲開始寫兒童文學

年過九十的雲姨,坐在沙發上,向我細述她的創作歷程。

「我十七、八歲開始寫兒童文學。我在大學讀的是中文系,還有一些教育科目,我常常到學校向小朋友講故事。特別是廣州淪陷後,1938年我到了香港。當時香港小童群益會幫助許多從廣州來的難童,還有一些街童,如擦鞋仔和賣報童等。我給他們講故事,開始時是講,但後來沒有故事可講了,於是我就自己親自來寫。到了1941年,曾昭森教授創辦《新兒童》雜誌,邀請我擔任主編,我便在那兒大量寫故事。」

雲姨停了一下,繼續說:「當時是國難當頭,每個人都想為國家多作貢獻,我在想:自己應走什麼樣的路呢?剛好看到魯迅先生在《狂人日記》中發出『救救孩子』的呼聲,我結合自己的學習專業和特長,覺得我可以在兒童文學創作方面做些工作,我就這樣走上了兒童文學創作的道路。」

年輕時的雲姨。

寫作靈感來自身邊的人和事

雲姨說她的寫作靈感來自生活,來自身邊的人和事。「很多寫作素材都是我從日常生活中挖掘出來的,或者是從某些人那兒得到啟發。很多東西都來自生活,於是我便寫了很多童話,但是這些童話都是貼近生活的。」

接着,雲姨對我說了她對兒童文學創作的一些看法:「我覺得兒童的心理是向上的,講給他們聽的故事,內容也是要令他們向上的,他們天性又是快樂的,因此,我會在故事中傳遞這些東西。同時,兒童的想像力很豐富,因此,我要引導他們,讓他們的想像力更加豐富。我覺得每個人都有幽默感,無論是成人還是小孩。我要引導他們,令他們的人生變得好豐富。

「另外,給小朋友寫故事,還要注意美。因為孩子喜歡美的東西,除了真和善之外,一定要有美。對孩子一定要堅持這些。冰心曾說過:怎樣給美感予孩子很重要。有時候即使是寫悲劇,也不能讓孩子感到絕望。」

雲姨總結說:「最好的兒童文學作品,是要使兒童覺得上進,前途有希望。書中的道理容易學習,但不是灌輸,而是啟發他們去思考,去想像。教導孩子胸懷寬廣些,眼光更遠大。」

創作上遇到的瓶頸有很多種

談到創作上的瓶頸問題,雲姨說:「創作上遇到的瓶頸有很多種,有時候我會想,這個情節合不合理呢?想像會不會浮誇?這事情真實嗎?科學上有沒有根據?這些我都很注意。於是我就停下來再細想,有時完成一個故事之後就把它放在一邊,再客觀想想,然後再修改。」

黃慶雲對你說


史發生的事不管是悲劇還是喜劇,只要它能記錄下人的心路歷程,激動人的心弦的,都是人們集體回憶的寶藏。

雲姨(右)和冰心(中)、葛翠琳(左)兩位兒童文學家合影。

雲姨二十一歲起擔任香港第一本兒童刊物《新兒童》的主編,讀者十分多,當中有的忠實讀者還因受她的影響而走上兒童文學創作道路,例如著名兒童文學家何紫先生。同樣,雲姨說,她也有很多對她影響甚大的作家,她一一細數:如中國的葉聖陶、冰心、張天翼,英國的狄更斯,俄國的諾索夫和美國的歐亨利等。她從這些大作家的作品中吸取養分,學習他們的寫作技巧,然後形成自己的創作風格。

最難忘的事是《白蘭說的故事》所引起的迴響

數十年的創作歷程,雲姨自言難忘的事情非常多,但當中一件她嘗試以童話來寫報告文學所引起的巨大反響令她特別難忘。

黃慶雲邀你讀


《寄小讀者》

——冰心

著名作家冰心創作的散文,主要記述了海外的風光和奇聞異事,同時也抒發了她對祖國、對故鄉的熱愛和思念之情,親切動人。

《落花生》

——許地生

作者為前香港大學教授、著名作家許地山,文章中的每一段話,甚至每一個字,都包含着一個深刻的道理。鼓勵孩子們學習落花生的品格,做一個對社會有用之人,奉獻自己的人生價值。

她憶述:「我寫作的時候,常常喜歡作新的嘗試。報告文學是一種很實在的文體,它所報道的內容必須是真人真事,而童話則帶有很大的想像性。但是我嘗試把報告文學和童話結合起來,寫了一篇《白蘭說的故事》。

「這是根據真人真事寫成的。那時候大約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有一個叫鍾超文的年輕殘疾人,他全身只有手會動,以及腦會思考,但是他仍然很努力地學習。七十年代前他自學了俄文,翻譯了不少俄國作品為兒童服務。但是八十年代後人們不喜歡俄文了,他的生活十分貧困。我覺得他為別人做了很多好事,我希望能有人幫助他,而且他的意志和毅力也令我佩服。於是我用童話的方式,借着白蘭花的觀察和講述,把他的事跡寫出來。

「這篇文章首先刊在《羊城晚報》上,後來,全國性的綜合雜誌《新華月刊》轉載,立即感動了許多人。許多人寫信給他,有人邀請他寫文章,有人為他解決住的問題,還有一位客家姑娘主動前來向他表示關愛,和他結婚,親自照顧他。這件事令我特別難忘。幾年前,他的太太來香港,還特地來探望我呢!」

雲姨(左三)和女兒周蜜蜜(左二)一同接受小童群益會七十五周年「啟迪童心」紀念獎。

我寫作總是希望多作嘗試

雲姨數十年來創作的作品多不勝數,體裁涉及童話、兒歌、童詩、故事、小說、人物傳記等等。這些作品也為雲姨贏取了諸多的獎項,包括:全國少年兒童文藝創作一等獎、廣東省少年兒童文藝創作一等獎、陳伯吹園丁獎、冰心兒童圖書獎、國家教委推薦讀物,以及三次獲得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等等。

黃慶雲悄悄告訴你


有一次,我去拜訪一位舊上司,從家裏拿了一盒曲奇餅做禮物。回家後,工人對我說,那是她用來裝針線的盒子,曲奇餅早就吃光了。

啊,這下子可尷尬了,怎麼辦好呢?我後來想了好多辦法才把禮物換回來。

對於這些榮譽,雲姨淡淡地說:「獲獎對於我來說,是一種鼓勵,一種安慰,但我不覺得有什麼很特別、很榮耀的地方,我只是覺得我應該繼續超越自己。」

雲姨接着說:「我寫作總是希望多作嘗試。除了童話之外,我還嘗試寫動物故事。現在有很多人寫動物故事,但我寫的和他們的不同,我嘗試以動物第一身來寫,通過動物來反映社會生活。如《貓咪QQ的奇遇》及《聰明狗和百變貓》就是這類作品。

「我還嘗試寫歷史故事。我在想,重大的、歷史關鍵時刻的歷史事件是否可以寫成兒童故事給兒童看呢?於是我以1925年發生的省港大罷工這段歷史寫成歷史小說《香港歸來的孩子》。這是專為兒童而寫的歷史小說,我希望現在的孩子也認識這場轟動全世界,時間最長、規模最大的工人運動。另一本寫一個革命女烈士的《刑場上的婚禮》還被拍成電影和舞台劇,影響較大。」

對現在的兒童文學作家的期望

我問雲姨:「作為前輩,您對現在的兒童文學作家有什麼期望?」

黃慶雲佳作推薦


《黃慶雲兒童文學作品精選》

《聰明狗和百變貓》

《貓咪QQ的奇遇》

《金色童年》

《九龍,九龍》

《恐龍蛋的夢》

(新雅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歌聲滿路》

(山邊出版社有限公司)

《香港歸來的孩子》

《英雄樹唱歌》

《童年的花園》

(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豆豆看天星》

《我愛香港》

《月光光》

《美麗童話集》

(真文化出版社)

《貓咪愛自由》

《和媽媽一起說故事》

《兩隻蚊子遊學記》

《快樂的兒歌》

(和平圖書有限公司)

《皮鞋兄弟》

《漫遊隱形國》

《一對活寶貝》

《小魚仙的禮物》

《小圖書館員》

(啟思出版社)

雲姨聽了,思索片刻後說:「我希望多些人參加到兒童文學創作的隊伍中來,因為這工作真正做到魯迅先生所說的『救救孩子』的作用。創作其他文學,是可以很容易出名的,而且也很容易得到名譽,但兒童文學常常是坐最後一把交椅。因此,我希望兒童文學作家覺得寫兒童文學既是權利,又是義務。我們有這樣的義務要為下一代兒童服務。兒童文學作家的責任並不比一般文學作家的責任輕,兒童文學的價值也不比一般文學低。」

兒童文學作家合影。(前排左起:黃慶雲、陳伯吹;後排左起:周蜜蜜、阿濃)

每天用1-3個小時寫作,其餘時間看書

年過九十的雲姨,精神爽利,訪談間不時響起她愉快的笑聲。數年前她在一個文學講座發言時不慎摔倒,至今仍要用拐杖扶行,不過身體還健康,頭腦仍靈活。

談到生活近況和寫作計劃,雲姨說:「我現在主要是創作一些短篇的作品,除了給少年兒童的,還有給成人的。有時還修訂或整理一些舊了的作品,保持每年有兩本以上的新作品面世。對長篇作品暫時沒有打算,畢竟年紀大了。

「現在,我每天早上起來,吃過早餐後便看報紙,每天用1-3個小時寫作,都是斷斷續續地進行,有時會休息一下。更多的時間是用來看書,看很多書,比以前任何時間都看得多。當中大部分是兒童文學作品,還有其他體裁的文學,以及科學類書籍、時事雜誌等。我經常到公共圖書館借書閱讀,包括中英文圖書。」

採訪結束,我徵詢雲姨的意見,為她拍一幅近照,好讓關心她的讀者們看到最近的她。雲姨欣然同意了。

鏡頭中的雲姨端詳而恬靜,就像在默默觀察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