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e-manner的課
16.06 2010
現時不少大學都會安排一些機會,讓同學學習社交、餐桌禮儀,而這些活動亦頗受同學歡迎,經常一早宣佈滿額。不過,說起來有點尷尬,其實到目前為止,自己(雖然也可以說曾經是這些活動的組織者)並未有出席過這類活動。那不是因為導師講得不夠動聽,而是必須承認,自己對這個課題是有着一些不一定很客觀的想法。關於社交、餐桌禮儀,我總覺得只要個人有觀察能力、common sense和一份自覺,應該可以無師自通;再者,很多關於禮儀的細節,理應早在成長期間便從家中學習得到,毋須向外求教。
這些社交、餐桌禮儀講座與活動大受歡迎,多少說明我的想法有錯誤。而我的錯誤基於兩種不同的可能性:一是禮儀、儀態並沒有無師自通這一回事,所以很多年輕學生覺得有需要補補課,是很容易理解的事情;二是我們不能假設時下年輕學生一定有觀察能力、common sense和一份自覺,要求他們無師自通,是會有點困難。但無論如何,社交、餐桌禮儀講座受到歡迎,是的的確確的現象。
我很好奇,很想知道究竟這些社交、餐桌禮儀講座會否包括如何正確處理電子產品(尤其是手提電話或其他通訊儀器)的環節。自從這些隨身電子產品日趨普及之後,我們待人接物的方式的確起了重大變化。第一波是因為手機普及化從而需要要求有關人士於某些場合關掉電話。曾幾何時,在大學的課室之內,各種趣怪手機鈴聲一浪接一浪地響起來,甚為擾人。不過,在適當勸導之下,大部分學生很快便接受關機或轉為震機的安排,課室很快便恢復寧靜。當然,課室寧靜是否表示學生留心聽講,兩者並無必然關係。今時今日,學生帶筆記簿型電腦來到課室,究竟是上網下載幻燈片、筆記,還是在回覆電郵或另有玩意,誰都不敢肯定,也沒有必要太認真計較,反正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情。
現在我們身處的是第二波的階段:跟年輕人進餐、飲茶聊天,他們經常中途要回覆短訊。我感到好奇的是,究竟我們對此有沒有一些看法。舉一個例:日本人不會在公共交通工具上講電話,這是一種態度。我自問覺得那些邊跟我聊天邊回覆短訊的人,行為有點令人煩厭。我一直以為自己跟他面對面交談,應有談話的優先權;但很多時候,我卻在跟一位一面間中有所回應,一面按鍵覆信的人講話,很難符合我對「尊重」兩字的定義。或者,現在是時候去組織一個關於e-manner的講座了。
各位讀者,千萬不要誤會,以上所講的並非只發生在年輕人身上。我認識的中年工商界管理人員、專業人士,以至大學高層,十居其八都有這種在別人面前寫短訊、覆電郵的惡習,只是他們習以為常,或下級不好意思提出批評而不自知而已。要聽e-manner講座的,不分年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