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裁爸爸:「懒」出亲子情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4章 家庭親子關係

1.1 多存款入關係戶口

這個問題怎麼辦?

現代社會中,每一個人好像都忙忙碌碌,家長忙於工作,子女忙於修學深造,每天在家見面的時間或許還不及面對同事和老師同學長。在這樣的情況下,家長和子女該如何有效溝通,如何互相表達愛與關切呢?

「懶」爸爸有話說:

我認為在培育子女上,最重要的不是給予他們甚麼物質享受,也不是給予甚麼技能訓練,而是維繫良好的親子關係。豐裕的物質享受,反而會腐蝕他們的心靈,使他們不夠刻苦耐勞,而且也影響他們的價值觀,誤以為人和人之間的關係是以物質維繫。父母安排的技能訓練,子女大都不欣賞,無論學甚麼,多會半途而廢,最後只會浪費時間和金錢。

反而投資在雙方的關係上,卻會終生受用。子女年幼的時候,你可以身教,可以言教,但如果你們的關係不好的話,你能夠影響到他們的時間就只有十一、二年,因為到了青春期,他們再也不在你的掌控之下,言教可以「一言九頂」,身教可以視而不見。關係好的話,雖然不會讓他們避過青春反叛期,但卻可以令反叛的程度減弱,而且青春期後,子女多會回到父母身邊,父母對子女便可以有終身的影響。

再者,父母子女的關係,就好像是一個存款戶口,當我們在戶口多存款的時候,才可以提款。我們都不是聖人,會犯錯、會動怒、會發脾氣,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當我們建立了良好的關係,在我們要「提款」的時候,戶口內有現金可以提取。

投資時間

要提高關係戶口的結餘,首先要投資時間。現代人生活忙碌,常藉口不能投入很多時間建立親子關係,於是我們常聽到「優質時間」(Quality Time)這個名詞,認為只要投入優質時間,父母子女的關係就會好起來。

我不反對大家將優質時間的概念投入生活中,有些父母即使有時間陪伴子女,也各忙自己的,說話也不會多一句,這樣的相處真的沒有甚麼質素可言,無法和子女建立良好的互動,培養優質的關係。

但我認為要講「優質時間」,首先要真的投入了時間。別以為優質可以彌補時間,平日工作到深夜才回家,有時甚至連週末也要工作,能相處的時間不多的話,如何優質也不可以彌補。我認為要有優質時間,首先要有足夠的時間。我在這方面就刻意抽比較多時間陪伴子女。

由於孩子出生後,我已經是企業高層,工作時間可以比較自由控制,我基本上已經不太加班,每天六時多便會離開公司,回家吃晚飯。

我還有一個很奇怪的原則,由於我是企業高層,少不免有很多應酬,但我規定每個月只接受兩天晚間的應酬,採取先到先得的原則,其他時間我都會陪伴家人吃晚飯。試過有一次,城中一位富豪的秘書打電話給我,說她的老闆想約我吃晚飯,給了我三個時間,但由於我那個月的限額已滿,我說都不成,結果那個富豪再也沒有約我。

除了堅持每個月最多兩晚應酬之外,這兩年我更幾乎推掉所有週末的工作或約會。兒子已經長大,有自己的世界,但女兒只有十歲,仍然很享受跟父母一起的時間,每個星期五,她都趕緊做完功課,希望能享受週末的家庭活動。兒女成長得很快,再過兩年,她便進入青春期,到時未必會享受和父母一起的時光了。

父母也年紀漸長,而且我們的居所相隔很遠,我們堅持每個星期回去探他們,這是他們的一個重要節目,他們每星期都很期待,我不想令他們失望。還有我們每星期都會和岳父母吃飯,加上主日學和其他活動,每個週末都很忙碌,所以我儘量推卻週末的約會或工作。

去年我的一本生涯規劃書《上位》出版的時候,出版社本來打算安排一些週末或晚上的講座,我只好坦誠地把我這個戀家的怪癖告訴他們。後來我覺得不好意思,出版社幫我出書,我完全不做宣傳好像有點那個,所以後來應承了做兩次晚間或週末的宣傳,結果在書展跟蔡東豪做了一次黃昏的分享,另外和莊偉忠在城大有一個週末的分享,算是完成了我的責任。

最初我也擔心我的「不合作」態度會影響銷情,難為了出版社的同事,後來得知銷情還算不錯,符合他們的預期,還加印了第二版,才總算舒一口氣。

爭取相處時間

打工的時候,本來有機會更上一層樓,做亞太區業務的職位,但由於要經常出外公幹,所以被我婉拒了。我除了嚴控晚間應酬和週末的工作外,也嚴控出差的時間,海外公幹可免則免。

但作為國際性公司的香港區負責人,我無法完全避免出差,每年也有二至三次亞太區的會議要開。那時候,小女年紀還很小,每次我出差的時候,她總是像失戀般痛哭。每次看見她那麼「癡情」,我便不忍心和她「分手」。於是我總是比大會預定的時間遲到,又比大會預定的時間早退。

每次大會安排的第一頓晚飯,我都不會出席,甚至不出席第一個上午的會議,也會在最後一天會議還未結束便走。這些會議通常都沒有甚麼意義,只是做一場大龍鳳,會議總是「說了便算」,沒有人跟進後續的工作,開會開多久,其實也沒有甚麼意思,唯一問題是亞太區老闆認為你不賞面。那時我本着交到數字便不用賞面的原則,努力交出亮麗的業績,然後做個不懂做人處世的職員,最後也沒有出過甚麼亂子。

我常認為生命太短,不應委屈自己,迎合他人。所以我很奇怪一些人說退休後才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又有些人說,待升職以後就會抽多些時間陪家人。我會說為甚麼要等到退休後或升了職才做這些事情。股神巴菲特有一句名言提醒我們要活在當下,他說:「為甚麼要等將來才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這好像是將性愛留待老了才做一樣。」不要說未必有將來,即使有將來,將來也和現在不一樣。

有一次出差後,回來時看到女兒寫給我的字條「我永遠愛你,因為你是全世界最好的爸爸。」那時我想,到了女兒亭亭玉立的時候,大概不會因為自己縮短了出差的時間,而得到同樣的稱許。

創業後,工作更有彈性,近年我甚至還會跟孩子一起放暑假。我知道很多家長也會放假跟孩子溫書應付考試,我認為這樣很浪費假期。我一向也認為陪孩子玩,重要過陪孩子溫書,和孩子建立關係,比考試成績更重要,所以我的假期都集中在學校的長假,他們上學期間,便不會放假騷擾他們。

這幾年暑假,我也跟孩子一起放暑假,每次都放三個星期以上,隨着公司業務的增長,要兼顧的事情多了,我的暑假有縮短的趨勢,但我仍然會堅持放最少三個星期暑假。

不要跟別人比較

很多人喜歡把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比較。「你看人家多乖」,「你看人家吃飯多快」,「你看人家讀書多勤奮」,總之就是被人家比下去。

我從來都不會把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比較,不是我認為其他孩子比不上自己的孩子,而是我怕他們也拿我來跟其他家長比較。「你看人家多有錢」,「你看人家多英俊」,「你看人家多有品味」,怕自己會無地自容。

我父母也不喜歡拿我們來跟其他人比較,在其他人面前總是讚美我們。在我爸爸媽媽口中,我們五兄弟姐妹,不是品學兼優,便是體藝出眾,不然就是性格溫純。即使好像我那樣乏善足陳的,他們也說「面懵心精」。其實那時候我不但面懵,其實心更懵。

沒有孩子是完美的,但這一代好像特別多問題,甚麼過度活躍、學習障礙、發展遲緩、自閉症等等。我們小時候不是沒有這些症狀,只是那時候只會斷症為「蠢」、「懶」和「曳」。一旦被這樣斷症,就等於患了絕症,孩子會自我完善父母的預測,一生無法自拔。所以如果你面對這些問題,甚至更嚴重的問題,即使在現在的認知上無法斷定是甚麼,也不要輕易斷症為「蠢」、「懶」和「曳」。

你可能羨慕其他人的孩子好像比較正常,但其實不是你的孩子比其他人差,而是你比其他父母強,所以上天要安排較具挑戰性的兒女給你。你擁有的雖然不是一個完美的孩子,卻是你完美的兒女,只要你願意以他們本來的面目接受和愛他們。

多加讚賞

我太太曾經是全職媽媽,直至2012年初,有感兒子快要上中學,女兒又讀全日制小學,加上我已經辭職,半年後會離職創業,所以她決定重返職場。

太太重返職場後最大的改變是,女兒利用我們回家之前的時間「兼營副業」。女兒成了「工廠女工」,經營的是「手工廠」,放學後便剪剪貼貼,做出形形色色的手工作品。這間手工廠掩飾得很好,每晚我放工前,不等「差人查牌」就會變為普通住宅,那些工具和製成品便會收拾妥當。勤勞的女工會搖身一變成為正常的學生,努力地望着功課發呆。

這樣的情況持續了好一陣子。直至有一天,我在正常時間下班,但這天跟往常不一樣,小女兒已經坐在書桌旁努力地書寫,並完成了少量功課。事緣之前的一天小女請了病假,因此將兩天的功課堆在一起做,所以特別多功課,女兒的「手工廠」要提早收工。

看見這情況,我把握千載難逢的機會,用誇張的語氣說:「好乖喎!你做事真有分寸,無論怎樣玩都會記得做功課。」經此一讚,她不但那天做功課特別有效率,第二天還在我回家之前便做完功課,於是我再「狠狠」地讚個痛快。後來即使偶有反覆,我還是在她做得好的地方,毫不吝惜地稱讚她,只要她已經開始做功課,便會獲得我稱讚;功課高分,不需要改正等等,也是可以稱讚的地方;即是還未開始做功課,只要把功課從書包中取出來了,只要晚上不是做得太晚,我也會稱讚一番。

現在她即使已經是五年級,功課比以前繁重得多,但她通常都是在我回家之前已經做完功課。最初做得比較馬虎,所以有很多改正,但後來還是給我發掘到做得不錯的功課,誇獎一番。現在她的功課已經做得很不錯,即使我沒有檢查功課的習慣,但也不算有很多改正要做。

讚賞的力量比批評大得多。以前我在大公司工作的時候,我們每年會為員工做表現評核,那時候總着眼於要改善的地方,但往往能改善的甚少,有時甚至越來越差,明年做表現評核的時候,問題還是那一堆。後來我發現,當我們着眼於別人做得好的地方,加上能知人善用,往往更有建設性。有時,當你給予別人正面的鼓勵,他們一些不足的地方,甚至會不藥而愈。

讚賞的力量,在我管理的經驗中,得到了驗證,對孩子的管教,效果更明顯,因為孩子更加單純。有些人說,孩子的確沒有值得讚的地方,但正如我之前所述,只要你有心發掘,只要你不吝惜,總會找到值得稱讚的地方,單單是做功課這件事情上,已經有那麼多稱讚的方法,可見只是事在人為。而且通過稱讚,你們能建立更和諧的親子關係。

把愛宣之於口

小女曾經對我說,依她的觀察,大部分家庭都是爸爸愛錫小朋友多些,這也是她們同學間談「少女」心事時達成的共識。

我們小時候,香港的家庭多是嚴父慈母。那時候,爸爸們都相信「棒下出孝兒」,體罰是家常便飯,有時媽媽心軟,想孩子少受一點皮肉之苦,好言相勸的時候,還會被爸爸罵「慈母多敗兒」。

時移勢易,現在家庭多是慈父嚴母,當然體罰已式微,所謂嚴母,在舊標準來說,仍是慈母。但嚴父在中產家庭中的確瀕臨絕種。

上一代的父親,愛得很收斂,我爸爸說從沒有抱過我們。我卻常抱子女,即使我的女兒已經十歲,有時還是會被我鬧着玩地強行抱起。我還會吃她吃剩的冷飯菜汁,甚至扮作很享受被她唾液洗禮過的食物。每天送她上校車的時候,總是急步跟着校車,好讓在校車上高速公路前能和她多揮幾下手,依依不捨得好像她正要去外國升學。

是不是慈父多敗女,將來自有分曉,但我認為還是這一代的父親比較幸福,可以將愛宣之於口。我認為愛不應收藏,多宣示對子女的愛,就是存款入親子的關係戶口,能影響子女更深更遠,我相信無論慈父或慈母,只要是愛不是縱容,就不會多敗兒(女)。

1.2 不傷關係管學業

這個問題怎麼辦?

海外有「虎媽虎爸」,內地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香港有「怪獸家長」,聽上去真是嚇破小孩膽!但大人亦有話說: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古人尚且如此,何況是當今競爭激烈的社會?然而在學業上,家長與子女之間一定要大戰三百回合嗎?有甚麼方法能讓大家兼顧學業與親子關係,快樂提升,和睦成長?

「懶」爸爸有話說:

在香港,相信大部分親子關係不佳的家庭,是因為學業而破壞了關係。這可能是因為學校功課考試繁重,令家長子女的相處,總是在趕功課的情況下度過,在緊張和壓力底下,難以培養良好的關係。

也可能是家長不切實際的期望,明明自己小時候讀書成績也不好,卻無法接受自己的子女考低分。即使成績已經不錯,但父母的期望線不斷上調,讓孩子永遠活在期望線底下。即使已經考第一,也可以因為沒有得滿分而有失望的理由。

當然也有家長的期望合理,但結果仍然不如人意的情況。可能是孩子力有不逮,一班人考試,總有一個是考包尾,這也無可奈何。也可能是孩子的態度問題,沒有盡過努力,也可能是太被動,家長怎樣把知識塞進小腦袋,都塞不進去。

學會不負責任

每逢考試季節,便有很多媽咪級的朋友請假回家幫孩子溫書。有些全職媽媽,更把孩子的學業化成自己的事業,母子雙方都感到身心疲累。我太太曾經是個全職媽媽,我對這感受很深,那時候,幾乎每天下班回家的時候,都聽到太太教訓兒子的聲音。

2012年,我太太由於不太適應全職媽媽的生活,決定重返職場。而我又在差不多同樣時間,決定離開任職了19年的跨國企業,走上創業的道路。這是改變緊張關係的一個契機。

重返職場後,太太能夠花在孩子身上的時間少了很多。我便跟太太說,以後有關孩子的學業,就由我來處理,我保證他們的成績只會稍為退步,不會出甚麼亂子。

我接手後,決定對兒子完全放棄,因為中學的課程對我來說已經太深,我自己要先看一遍才會教他。以我懶惰的性格,才不會這樣做。女兒那時候讀小學二年級,對於小學的課程,我還是能夠勝任的,但我也部署放手讓她自己處理自己的學習。

首先,我開始不檢查她的功課,將改簿權交還給老師,也不幫她檢查是否帶齊書本。於是女兒由一年級獲得責任心獎,變成經常做漏功課,有時做了又忘記帶,也經常帶錯書本。於是我每天都有機會見識老師秀麗的字體,把女兒手冊的空格都填得滿滿的。其實之前的責任心獎,應該頒給我太太,冒失才是女兒的真本性。

當時女兒欠交功課的嚴重程度,足以做一個統計圖表。有一天我下班回家,看到女兒在畫統計圖表,統計她各科的欠交功課次數,並總結出中文的欠交次數最多,看着她畫的統計圖表,我的眼淚差點掉下。不是因為她欠交的次數已經足以做一個有意思的統計圖表,也不是她未做功課便去做些「無聊」的統計工作,而是因為她小學二年級已經有初步的統計概念,差點喜極而泣。作為一個統計系畢業的人,對於女兒的統計天分,的確有點喜出望外。

放手功課後,接着便開始不幫她溫習默書。默書佔分不重,即使零分也不會致命。由於沒有家長的提點,她經常忘了溫書,有時又溫錯書,雖然默書分數下跌,但慶幸從來沒有拿過零分。

後來我見她自己溫默書的成績也沒有太大問題,我便連測驗考試也放手讓她自己溫。可能是渴望自由的動機太大,二年級的第一次期終考,成績不但沒有退步,甚至還有一點進步。我太太也比較放心讓我全權處理子女的學業。

愈早放手愈好

放手最大的好處是,現在讀書輕鬆得多了。以前媽媽幫她溫書的時候,會溫到很晚也未溫完。情況就好像媽媽餵小孩吃飯一樣,孩子為了避免父母把第二口飯送上,他們會把飯含在口中,不肯吞嚥。幫孩子溫習的情況也類似,孩子天生就懂得把父母迫瘋,父母越要把課文塞進他們的小腦袋,他們越是「含」在口中,不肯記住。如果你讓他們按照自己的節奏去「吃」的話,你會發現他們越「吃」越快,越「吃」越多。現在女兒自己溫書,讀多讀少自己決定,溫完後有很多時間玩樂,所以溫得特別有效率。現在考試的日子,她會中午12時左右便打電話跟我說溫完了,情況輕鬆得多了。

至於小兒,到了中學才放手,情況卻不太理想,中一、二的成績比小學時差得多,由於正值青春期,我們不敢太責怪他,以免變得更反叛。只能默默祈禱,並肯定他其實有能力做得更好。幸好到了中三,不知是開竅,還是意識到成績會影響選科,所以突然變得很勤奮,成績也見底回升,重拾升軌。

由於經歷了小兒驚心動魄的一幕,太太才意識到應該早些放手。以香港的學制,我認為最好二、三年級開始放手,目標是到了四年級已經可以完全自己管理自己的學業,而表現可以接受。因為以香港學制,五、六年級要考呈分試,如果三、四年級的時候沒有放手,到了五年級便不敢放。如果到了中學,不能不放的時候才放手,便唯有望他們會自己開竅。

小女在二年級下學期開始便自己處理學業,成績在我這個沒有太大期望的爸爸來說,是可以接受。有家長問我,怎樣可以令孩子自動自覺溫書。我說我的方法很簡單,就是跟他們說:「如果不好好溫書的話,一旦成績太差,媽媽便會幫你們溫。」小孩也渴望自由,沒有人希望受到支配,我相信這是一個不錯的招數。

而且我認為培養孩子對自己負責,比考到好成績更加重要,因為終有一天,你要靠他們自己讀書,無法幫他們溫習,所以我認為越早放手越好。而且,學習興趣和動機,遠比學業成績重要。懂得自學的人,將來學識一定不會太差。不懂學習的人,即使大學畢業,也難免被社會淘汰,因為社會在不斷轉變,我們要學習新技能、新知識,才能適應新社會。單靠大學所學的,遲早會顯得過時。

再者,小小年紀跌一交沒有甚麼問題,到了七八十歲才不應該跌倒。跌倒了,只要家長見死不救,鼓勵他們站起來繼續走便可以了。放手幾年的結果是,兒子愈高年級成績愈好,女兒整體成績差不多,她跟我一樣,都是得過且過的人,每年第一次測驗的成績都嚇大家一跳,但之後總會比較發奮,於是幾乎每年都拿進步獎。我對她的期望和目標很簡單和清晰,就是不要和課程脫節,還要科科合格升到班,我相信她像兒子一樣,到重要時刻便會發力,我不太擔心。最重要的是,她現在讀書讀得頗為輕鬆,親子間也能維持非常好的關係。

放手不是放棄

當然放手並不容易,放手前要有心理準備,他們的成績有如恆生指數般大起大落。如果能像恆生指數般上落已經不錯,起碼是反覆向上,最怕是好像熊市的狀況,一沉不起。首先,我認為作為家長要接受孩子的成績,尤其是低年班的成績,對他們的前途其實沒有甚麼影響,沒有人見工的時候需要你展示二年級的成績,我自己小時候的成績也不太好,經常不合格,到了中四才比較發力。只要跟得上課程,遲些才發力也沒有問題。

第二,放手並不是放棄。我們要為孩子打氣,如果表現差是因為未盡力,可以跟他們說:「我相信你有能力做得更好。」如果努力了仍然很差,可以一起檢討是否方法出了問題,只要態度好,仍是值得稱讚的。現在很少學生可以自己處理學業,我有朋友的孩子上了大學,仍要父母幫忙做功課,所以單單是能夠自理,已經值得嘉許。如果態度正確,也付出了努力,成績還是不如人意的話,只好跟孩子一起發掘他們的潛力,也許他們的才能並不是在學術上。只要發掘到興趣和潛力,將來仍可以有不錯的成就,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第三,放手也要放心。放手是為了讓孩子自己負責。考試前見孩子在玩樂,但又說已經溫習好的時候,便只好相信,讓結果證明他們有沒有努力,之後再作賽後檢討好了。正如下屬完成指定工作後,仍不讓他們下班,繼續分派工作的話,他們便只好扮忙碌,結果兩敗俱傷。

1.3 做好父母的角色

這個問題怎麼辦?

大多數人到了一定年紀,都有可能成為父母,但是不是所有人都會做父母。父母對子女一生的影響之大毋庸置疑,然而做個好父母,是否一定要修讀各種學位?一定要日日參加育兒講座,書籍理論不離手?有甚麼實用小貼士嗎?

「懶」爸爸有話說:

如果我說父母在孩子的成長中,影響最大,相信不會有很多人反對。但很奇怪,有不少父母,因為各種原因,仍會將這個角色外判給其他人。有些人外判給自己的父母,讓他們扮演兩次為人父母的角色;有些人外判給外傭,但她們只能做一個照顧者,沒義務幫你教育孩子;有些人外判給學校,但學校只會傳授知識,有時連這個角色也做得不好。

在我個人的成長經驗中,父母對我的影響最深,所以我經常提醒自己,要做好父母的角色,不要把這個角色外判。父母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可以扮演甚麼角色?

無可替代

首先,父母是一個無可代替的角色。有些父母把愛與物質混淆。沒有時間陪孩子便送些甚麼玩具給孩子,以為孩子比朋輩物質豐富便得到更多的愛,但最好的物質也無法替代愛,強調以物質功能化愛的結果是,當沒有物質供給的時候,就等於沒有愛了。

我雖然曾經做過跨國企業CEO,又放下一切去創業,但其實我並不是一個事業心很重的人,反而是一個標準的住家男人,經常把家庭放在第一位。正如前述,我會減少晚間或週末的應酬和工作,多抽時間陪伴家人,也會放「暑假」陪他們玩。

我的太太就只有一個丈夫,我的子女就只有一個爸爸,我這個為人丈夫和父親的角色,在這世上就只有我一個可以擔當,沒有人可以替代,當家庭需要你的時候,沒有人可以代勞。這就是我們非要把家庭放在第一位不可的原因,努力做好無可替代的角色。

彼此相愛

父母能給予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父母之間能彼此相愛,這對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長很重要。

不知其他父母有沒有同感,我們從拍拖過渡到結婚,兩人的關係變化不會太明顯,工作、社交和生活的改變也不大。但當孩子這個「第三者」出現後,生活才出現翻天覆地的改變。公事應酬、社交活動會因應這「第三者」作出相應的調校,二人世界也會因而泛起漣漪。更複雜的是引發其他人的介入,包括工人姐姐、爺爺嫲嫲、公公婆婆等等,「業務」急速擴張,自然會引發很多問題。

為了不被這「第三者」,甚至「多角關係」破壞夫婦感情,兩夫婦應維持適量的二人世界,我認為每星期最少一次單獨約會吃飯。如果沒有單獨約會,將來子女長大後,恐怕兩人已經不懂得怎麼單獨相處。

養育方法和教育方式是兩夫婦另一個摩擦點。根據非正式統計,兩夫婦超過一半的吵架都是和孩子的教育問題有關。教育理念跟政治宗教立場一樣,容易令人有狂熱的執着,而且做父母之前,未必知道對方(甚至自己)是屬於甚麼「黨」。

我們夫婦倆雖然已經有十多年教育子女經驗,教育理念大致相同,但枝節問題上仍不免有分歧。但只要記住,家庭是談情不講理的地方,就能化解分歧。況且我們上一代也不見得很會教育,但我們還是成長得不太差。只要這樣想,便會放下執着。

無條件的愛

最能感染孩子,讓他們學懂愛的,就是父母無條件的愛。甚麼是無條件的愛?就是孩子做了甚麼,成為甚麼樣的人,都不改父母對他們的愛。

有些父母跟孩子說要乖些,或者考好成績,不然就不愛他們。這等於傳遞了一個訊息,如果他們做不到父母要求的話,便沒資格得到愛。我認為父母可以對孩子有要求,但這不是獲得愛的條件。無條件的愛,也不等於縱容。要讓他們知道父母對他們有嚴格的要求,但無論如何父母仍然深愛着他們。

無條件的愛也包括對孩子沒有期望。父母只要盡了自己的責任就好了,如果我們是一對稱職的父母,自然會獲得天上的賞報。如果期望對方將來回報的話,就是一個交易,那不是真愛。

身教

管教是父母的一個重要角色,但幾乎所有管教都來自身教,言教發揮的作用很微小,如果父母講一套做一套,帶來的反效果更大。我認為父母應成為孩子的榜樣,至少從三個方面,以身教影響他們。

第一,孩子可以從父母身上學會感恩。有些人總喜歡跟別人比較,總希望獲得別人的艷羨目光。希望駕駛比別人名貴的汽車,住更豪的屋,有更多珠寶首飾。不但比身外物,我們還會比學歷、比事業、比較誰的子女更聰明,甚至比較誰的寵物更可愛。

希望得到甚麼物質或成就也不是甚麼罪過,但是以為要得到這些東西才快樂,又或妒忌別人得到而自己不能就鬱鬱寡歡才是問題。得到那些夢寐以求的東西便快樂嗎?那是無止境的追逐,以為有一間屬於自己的屋便快樂,當有了之後你會想住更大更豪的屋,永遠有更高階的夢想,所以永遠都得不到滿足。妒忌別人更加是和自己過不去,因為我們總會發現某人在某些方面比自己優勝,我們只好永遠活在憂鬱中。

要避免墮入嫉妒的陷阱,我們最好不要跟其他人比較。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獨特的,世上沒有另外一個人跟你一模一樣,有甚麼好比較?上天賦予我們獨特的才能,不同的使命,只要找到自己的生存意義,努力做好自己,就不枉此生了。

父母要表現出感恩的態度。不要為自己缺乏而不快,而是要為自己擁有的而感恩,只要你肯去承認,你擁有的都比你真正需要的多。如果你擁有健康,有棲身之所,有完整的家庭,有工作有收入,已經比世上很多人幸福,這些都不是必然的,都是上天的恩賜。

只要能避免比較和懂得感恩,才能真心地為別人的成功高興,才能建立真誠的關係和富足的人生,成為孩子的好榜樣。

第二,孩子可以從父母身上學懂讚賞別人。早前我說過,要培養良好親子關係,父母要多發掘孩子優點,不吝惜讚賞。只要你願意,一定能發掘到優點。讚賞孩子不但令彼此關係改善,也能令孩子的自信增加,更能強化孩子的優點。

除了對孩子作出稱讚外,也要對其他人表示欣賞,對於其他人善意的行為和做得好的地方,也要不吝稱讚。如果父母經常對其他人挑剔,只會培養小心眼的孩子,對其他人總是雞蛋裏挑骨頭,惹人討厭,無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由於我們兩夫婦都很樂意讚人,我們的孩子也較容易看到別人好的一面。我記得小女低年班的時候,做英文copybook習作,有一次讓他們自由抄寫,可以選擇抄寫故事書,也可以隨意作些句子。她在一篇習作上寫了「Miss Lau is the best teacher.」「Miss Lau is very beautiful.」這看似很「世界女」,不過小孩的世界可沒有成年人那麼複雜,她也常在家中讚賞老師教得好,人又很漂亮,我相信她是出於真心的。只是她能保持這份讚賞的心,將來人際關係一定能維持得很好。

第三,要以身作則有禮貌。無論我們如何教育孩子有禮,最能影響孩子有沒有禮貌的,還是父母的態度。孩子要尊敬長輩,但父母也要以身作則,對長輩有禮和尊重。對孩子也要一視同仁,不要因為自己是長輩,便對孩子不尊重,如孩子為自己做了甚麼,也要多跟他們說聲「謝謝」。

不但對自己的孩子有禮,還要對其他人表示有禮,特別是對家中的傭人。如果在家對傭人呼呼喝喝,小孩子看在眼裏,自然會有樣學樣,以為面對地位比自己低的人,便可以呼喝。

現在見到大學生中學生,以為自己有理,便可以大聲斥喝別人,以為自己有理想,便可以不尊重別人,罔顧別人的發言權。這一代的孩子,單單是有禮貌已經是很大的優勢,因為尊重有禮的孩子實在不多。有一次,我在電梯偶遇一個朋友兩夫婦,我的孩子主動跟他們打招呼,叫「uncle」「auntie」,他們很詫異,並說現在很少有孩子這麼乖,但這只是我們小時候最基本的要求,現在的孩子要突出,其實很容易,就是要有禮貌。

1.4 港媽的戰歌

這個問題怎麼辦?

提到港媽,或許很多人會聯想到報章雜誌上常常提到的「怪獸家長」,責備她們在學習上迫得小孩疲於奔命,在生活上又慣壞孩子,造就一代「港孩」。不過萬事有缺點亦會有優勝點,「港媽」有甚麼可敬之處呢?

「懶」爸爸有話說:

讓我們向「港媽」們運籌帷幄的才幹,工作家庭兼顧的辛勞與犧牲,還有為孩子投入的時間與精力致敬吧。

向港媽致敬

我一直認為港媽是世上最強的媽媽。數年前,我和幾個朋友共五個家庭組織了一個遊學團,去了上海兩個星期,孩子們去一所國際學校參加一個暑期課程,家長們除了陪太子讀書之外,還自由自在地食、買、玩。這次遊學團能成行,全靠五個家庭的媽媽。

她們花了大半年的時間籌備,由構思到挑選學校、揀選課程、實地考察、訂機票、酒店和旅遊車,都是由她們一手包辦。其中一個家庭更長居於美國,增加了這個團的難度。最後,不但小孩的課程安排,還有他們的課外活動,甚至小孩上課時的家長活動,她們都安排得妥妥當當。計劃之周詳,執行力之強勁,令人佩服得五體投地。

她們大部分都是職業女性,既要兼顧工作,還要照顧小孩,關注學業,仍能將這個旅程安排得井井有條,實在令我們這班港爸汗顏。這五個家庭的爸爸,除了精神上支持外,基本上沒有甚麼貢獻。最多只是在晚飯會議上,當媽媽們討論得興高采烈的時候,幫忙看管小孩。

港孩的競爭力如何見仁見智,但港媽的競爭力肯定是全球最高的。我記得當年入讀中文大學的時候,剛好是第一屆女生的數目比男生多,這些女生今天都成了企業高層,在企業內運籌帷幄。

她們辦事能力高,競爭心態強,不但在職場上不遜於鬚眉,在家裏也可說是「一婦當關」,扮演的角色上至行政總裁,運籌帷幄,下至秘書打雜一腳踢。單單是管理孩子的補習和課外活動時間表,我就自愧不如,我自己的時間表也沒有我兩個小孩那麼複雜。港媽還是家中的教育部長,每天檢查孩子的功課,又要幫小孩溫書應付考試。那些作為職業婦女的媽媽,有不少更是家中的營業總監,是家庭的經濟支柱。港爸真的要向這些港媽致敬!

做全職媽媽愈早愈好

港媽八面玲瓏,在職場上經常衝鋒陷陣。雖然如此,有些媽媽還是會感到很難兼顧事業與家庭,經濟能力許可的,可能會考慮回家當全職媽媽。我們集團便有一位同事,2015年初決定當全職媽媽,在家照顧兩歲的孩子。我們雖然不捨,但仍然很支持。

我個人的價值觀認為,沒有一種成功,應該建築在家庭的失敗之上。如果家庭有需要的話,任何時間都應該先滿足家庭需要。家庭失敗的話,任何成功也無法彌補這個損失。

不是每個母親都應該做全職媽媽,這要看家庭狀況、經濟條件和媽媽的心理準備。但如果真的打算做全職媽媽,我認為應趁孩子年幼,未上小學的階段做最好。第一,年紀越小,父母的影響力越大,很多習慣都是年幼時養成,早些塑造他們的人格和習慣,擺脫家傭的影響,對他們的成長更為有利。當看到孩子行為有問題的時候,才去應付的話便會更費勁。

第二,媽媽要放棄一份工作的犧牲很大,當孩子還未開始上學,或者未開始上全日制學校的時候,全職媽媽陪伴孩子的時間較長,似乎比較值得。

第三,孩子上了小學後,全職媽媽容易太緊張學業。特別是媽媽因為孩子功課繁重才放棄事業,很容易把孩子的學業當成了個人事業,既增加壓力,也容易令母子的關係變得緊張。

當然,如果經濟許可,媽媽又可以適應不做事業女性,全職照顧孩子的話,任何時間都可以考慮當全職媽媽,不過如果早些開始,效果可能較好。孩子上了小學後,由於在學校的時間很長,媽媽反而未必需要完全離開職場,甚至可以考慮重新工作。

家庭主婦/主夫之外的選擇

我一直都很欣賞那些能夠為家庭放棄事業的人。但香港人很奇怪,認為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就不應該做家庭主婦,認為家庭主婦一定是師奶,但其實這份工作很有挑戰性,而且比不少工作更有意義。女人做家庭主婦都受到別人歧視,男人壓力之大就可想而知。

很多家庭也無條件或無法承受壓力讓其中一人當家庭主婦/夫,雙職父母也未必不能教出好孩子,但兩人一定要協調,為家庭投入時間和精力,例如至少都要爭取每天下班回家吃飯。廣告人工作時間長,我以前有個同事會堅持回家吃晚飯,待孩子睡了才回公司工作。後來他兩個孩子都成了醫生,同事們都很羨慕。

如果經濟許可的話,可以考慮其中一人兼職工作。大公司經常要開會,兼職而有意思的工作比較少,中小企彈性較大,兼職而能幹實事的機會較大。我有一個朋友,在一家小型公司工作,後來想回家當全職媽媽,但老闆不想失去這個得力助手,決定讓她三點下班,還多請一個助手,減輕她的工作壓力,可見小公司在這方面的彈性更大。我現在創辦的小型集團,也有舉足輕重的兼職員工。另外,創業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雖然力不到不為財,但自己做老闆,彈性一定較大。

因此,要多花時間陪伴孩子,也不一定要做全職主婦/主夫。但有一點要注意,不要將辛辛苦苦爭取的相處時間,都放在抓學業和趕功課上。不然,即使放棄事業做家庭主婦/夫,也沒有甚麼意思。試想想,你最受父母影響的是甚麼?童年最深的記憶是甚麼?一定不是教懂你計某條數,教會了你讀某個生字,更不會是催促你做功課、溫書和練琴。而是某些相處的時光,一些體貼的關懷,和一些深刻的教誨。

爸爸很重要

作為爸爸,我當然認為爸爸的角色很重要。我記得有一次去聽一個家長講座,講者說爸爸對孩子的影響很大。他認為這主要來自四個方面。第一,爸爸有較宏觀的視野;第二,他們較能發現孩子的潛質;第三,爸爸較願意鑽研複雜性的問題;第四,爸爸對孩子有較強的約束力。

我認同爸爸的重要性,但卻不太認同講者的理據。我認為他可能停留在舊世界,以為爸爸的教育程度較高,見得世面多,而媽媽多在家相夫教子,才會得出這樣的結論。

我認為爸爸的影響力很大,但原因卻不一樣。首先,我認為子女受到兩個人的影響,總比只受一方影響好。即使兩人的看法不一樣,也是一件好事,起碼讓孩子知道看事物可以有多角度思維。而且母親的天性較顧家,對子女的關顧通常都不會少,對於子女的成長,差異性便來自父親。如果父親選擇缺席的話,等於自斷右臂,讓孩子有不完整的成長經歷。

男人的缺點,也可以為孩子帶來正面的影響。母親通常無微不至,但爸爸卻普遍粗枝大葉。如果讓爸爸管學業的話,應該會比媽媽更優勝。以前我檢查子女功課的時候,都會錯漏百出。久而久之,孩子會發覺爸爸不可靠,靠自己才穩陣,可以早點培養責任感和獨立的個性。

還有一點,媽媽通常都比較認真,做事一絲不苟,爸爸則比較輕鬆,較有幽默感。棟篤笑的表演者,男性的比例遠高於女性,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爸爸可以在家裏緩和氣氛,為家庭減壓,對子女的健康成長,也是很重要的。

1.5 因為愛,學會愛

這個問題怎麼辦?

愛是世界上最美麗的語言。人不會一生下來就知道甚麼是愛,怎樣去學會傳遞愛,表達愛。相較於西方人士,華人在傳統上很少主動坦率地碰觸「愛」這個話題,但是在人的一生中,愛的作用遠遠比某項實用技能帶來的益處更多。那麼愛着孩子的香港父母們,在關注子女的課業技能同時,該如何教會他們愛呢?

「懶」爸爸有話說:

我們集團旗下公司,曾經為一個奶粉品牌創作廣告,找來幾個家庭的媽咪和她們的小孩,在沒有劇本的情況下,分開拍攝母親和孩子的片段,讓他們各自表述。那些母親講述她們對孩子的期望,然後讓孩子講述他們的心聲,接着再讓母親看她們孩子的拍攝片段,結果那些母親都很驚訝,原來她們的孩子都很成熟,感受到父母給他們的愛和期望,也很在乎父母的感受,那些母親看後都感動到流下熱淚。我們通過廣告表達父母對子女的愛,而子女從身上學會愛,選擇這個牌子的奶粉,就是愛的表現。

現在香港的父母都很重視學業,很重視技能的訓練,但其實孩子從父母身上學習到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就是愛。

愛子不愛面子

有一次,我去一家幼稚園與家長做分享。在分享中,我談到不要太緊張孩子的學業,不要為孩子安排太多活動,讓他們有時間做些無聊事情,發發白日夢,對身心健康和將來的發展都會有所裨益。而且培養孩子獨立自主,有責任心,有學習興趣和動機,遠遠比學業成績重要。將來見工的時候,沒有人會要求看他們的小學成績表。

有家長說這是知易行難,她們也不想當虎媽,只是在香港這個教育制度下,擔心孩子不夠有競爭力。而且每個孩子都不一樣,放手的結果不一定讓孩子獨立和負責任,換來的結果可能是輸在起跑線。

我同意這是知易行難。逆社會潮流,克服從眾心理是很困難的事情。除非不要面子,不然很難做到。看見自己的孩子比人家落後的時候,便很難堅持。但如果我們認為這是對子女好,對家庭關係好的話,即使不要面子也要堅持下去。

我是一個不太要面子的人,所以比較容易放手。我從來都不是教育制度的成功者。小時候成績總是馬馬虎虎,只是公開試表現比較好,但也考了兩次大學才考上。子女都得我真傳,所以我不敢寄以厚望。此外,如前所說,我的兩個孩子出生時因不同原因,都入了ICU。在生命受到威脅的時候,我只希望兩個孩子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其他的一切都不重要。現在每當孩子表現不太理想的時候,我總會提醒自己,我曾經只希望他們能平安和健康,其他的都是奢望。如是者,心裏便沒那麼難受。

不可愛的時候更需要愛

我相信很多父母也像我一樣,曾經說過只要孩子健健康康便可以了。

但很多人都忘了當初的承諾,當他們健康的時候,父母便會變得貪心,不滿足於這個基本要求。

孩子最好是樣貌標致,聰明伶俐,讀書成績優異,讀名牌大學做專業人士,那便可以光宗耀祖了。還要聽教聽話,乖仔乖女,不要讓父母添煩添亂。如果琴棋書畫,體育運動樣樣皆能,那便更加錦上添花了。這樣的孩子不是已經絕種,只是你未必有那麼幸運而已。

有子女如此,又怎會得不到你的歡心呢?這樣的孩子,怎會不受歡迎?怎會缺乏愛呢?

當現實是孩子並不特別可愛,讀書成績不好,行為又不太恰當,常常遭學校投訴,頻頻讓你丟臉,還有各種各樣的問題,讓你憤怒、沮喪、氣餒,甚至不想愛這個孩子。但不可愛的孩子,由於缺乏愛,所以更需要愛。

《人生不設限》作者Nick Vujicic天生沒有四肢,但卻用他殘缺的生命,祝福了很多人,聽過他演說的人,都會佩服他的生命力和感染力。我們應該更加敬佩他的父母,如果沒有愛,怎能接受和撫養他成人,並培育成才。Nick說他曾經想過並嘗試過自殺,只是在最後關頭,因為父母的愛讓他放棄了這個念頭。

如果一個沒有手腳的孩子也能得到父母的愛,我們大概沒有原因不愛我們有大小缺點的孩子吧!

對老人家好些

我們的集團叫The Bees。每年有一個「Beesiness Day」,當天不是為客戶工作,而是為社會工作。這兩年的「Beesiness Day」,我們都去了安老院當義工。我其實沒有叫同事一定要做老人服務,但可能這方面的需求較高,願意做老人服務的義工又不多,所以兩年的籌委都選擇了這方面的服務。

香港家庭普遍對孩子比對老人家好。雖然我不能武斷地說住在安老院的老人家,就是因為家人對他們不好。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很多都是迫不得已的。

但普遍家庭重視孩子多過老人家卻是不爭的事實。只要你留意香港的親子講座和護老講座的比例,還有出席人數的對比,就可以知道我們這一輩人的焦點放在哪裏。而這個聚焦,會衍生涉及三代人的問題。

對孩子太無微不至,使孩子總是長不大,形成香港有很多成年的小孩,不但結婚置業這些人生大事需要父母幫忙,連日常生活也要父母照顧,缺乏應變和決斷的能力。他們習慣了成為主角,變得自我中心,不懂尊重別人。年少時要父母問責,年長後要政府和社會問責。擁有的都是應份,缺少的都是政府、社會或父母的錯。

小孩遲早要獨立,但老人家卻早晚會衰退,總有一天會無法照顧自己。對老人家多一點噓寒問暖,不怕會寵壞了他們。而且,你還能起着模範作用,將來你老了,你希望孩子怎樣對你,現在便開始用同樣的態度對父母,甚至要加倍,好使將來即使孩子要打個折扣,也不至於太差。

如果自問對孩子比老人家好,可以考慮將比重對調,對孩子減些,對老人家好些,相信幸福感一定會倍增。讓我們都放手讓孩子獨立,伸手讓老人有依靠。

讓家庭充滿愛

香港家庭面對的另一個問題是,單親家庭愈來愈多。

我們年少的時候,很少家庭因為離婚而造成單親家庭,但近年認識了不少來自單親家庭的朋友。由於不是每個人都願意透露自己的家庭狀況,我相信實際情況應該比我所認知的更為嚴重。

要處理單親家庭帶來的影響,首先要儘量避免製造單親家庭。我們父母的一代,面對的問題不會比現在少,生活甚至更困難。可是那時候,他們較重視婚姻的盟約,不會輕易放棄,很多不太順暢的婚姻,後來也磨合得天衣無縫。當然也有不少有名無實的婚姻,但完整幸福的家庭仍是佔大多數。

如果事非得已走到最後一步,真的要離婚,也不一定是世界末日。我所認識的來自單親家庭的朋友,也不見得如傳統觀念般悲情。家庭背景並沒有影響他們的社交能力,甚至一些人還有不錯的事業。

我不是社會學家,但從我認識的個別例子,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比較早熟和獨立,如果他們有一個盡責的單親家長,反而是一個好榜樣。因為身兼父職的媽媽(或身兼母職的爸爸),一定比正常家庭的爸爸或媽媽更刻苦。

家庭最核心的單位是愛,只要家庭有愛,孩子就能健康成長,這總比孩子天天活在家暴中好。

善用最重要的10%時間

孩子成長,面對的另一個問題是在職父母太忙。

很多人都說,工作太忙,沒時間陪伴家人,沒時間照顧身體。以為來日方長,將來事業有成後才補償。老人家年長,未必等得及;破損了的婚姻,無法挽留;孩子長大了,對你不再依靠;健康失去了,便不能回頭。

一個星期有168小時,假設你需要56小時睡眠(香港成年人一般每天睡不到8小時)、60個小時工作(已經比各項調查的平均工時長)、15小時交通(假設住得很遠),還有37個小時。如果每星期抽10%時間,即16小時去做些自己認為重要,但沒時間做的事情,大概也不太難吧。

努力工作,不等於要做工作狂。工作的邊際效率會下降,工作14小時,未必比12小時好多少,但如果願意花那兩個小時在家人和自己身上,得益會不少。我們努力工作之餘,是否花了太多時間在無謂的應酬?上社交網絡的時間是否比和家人談心還要多?還是花太多時間打機減壓?

有事業心不等於要成為工作狂。每週安排工作日程的時候,是否可以將最重要的10%,不屬於工作的10%安排好,然後才去處理次等重要的工作呢?這會讓枕邊人感激你,讓家人感激你,讓身體感激你。

成為孩子欣賞和尊敬的人

我很重視安排那最重要的10%時間,除了休息和運動,大部分都是用來陪伴家人。願意為家人投資時間是有回報的,我和子女的關係都非常好,他們倆都很欣賞和尊敬我。

兒子小學的時候,作過一篇文章《我最欣賞的人——爸爸》;小女也作過一篇文章《我最尊敬的人——爸爸》,我很高興能成為他們欣賞和尊敬的人。

小兒小學的時候,有一年班主任叫每位同學挑選一篇作文,打字後電郵給她,以集結成書。小兒便挑選了《我最欣賞的人——爸爸》這篇文章,所以我留了一個電腦檔案,在這裏和大家分享一下:

我的爸爸是一個衣着樸素、身材高大的人,我小時候,覺得我爸爸是一個巨人,現在,他只比我高出一個頭罷了。

我的爸爸充滿了幽默感,常常逗得大家笑個不停,還會在遇到挫折時,以正面和樂觀的態度去面對,不會輕言放棄。他還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不會人云亦云。

他也認為我們要培養閱讀興趣,不要只在求學時期才學習,所以他現在常常書不離手,充實自己。

我的爸爸雖然工作忙碌,但是他晚上都會抽空和我們玩,週末甚至會和我們一起踢足球呢!

我真幸福,有一個這麼好的爸爸,我長大後要像我爸爸一樣,成為一個好爸爸。

當時我在專欄和讀者分享了這篇文章,還留下這段註釋:

1.仔仔,你也真有幽默感,爸爸只有五呎六吋高,難言甚麼「身材高大」,更加不可能是「巨人」。

2.我平時也常讚小兒,所以他跟我一起時特別乖巧,以維持我心目中的形象。他真會偷師,我沒法不努力維持他心目中的形象(「身材高大」這一項恕難辦到)。如果想子女變成甚麼人,現在就開始用那些形容詞來形容他們吧!如果你常說他們「曳」或「蠢」的話,他們也會做到你的期望。

3.小兒這篇文章不是全學期最高分的,他仍然選擇這一篇,可見爸爸在他心目中的重要性,不要以為世上只有媽媽好,父親對子女的影響也很大,為人父親的,不要放棄這項權利。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希望所有父母都以成為孩子最尊敬和欣賞的人為目標。

1.6 和小魔怪相處之道

這個問題怎麼辦?

小朋友們都是小天使和小惡魔的混合體,天使的時候極可愛,一旦天使變惡魔,能氣到你大腦爆炸!和小魔怪過招,責備懲罰是下策,不知「懶」爸爸曾先生有甚麼武林秘笈,可以把讓人頭疼的小魔怪「乾坤大挪移」,變回伶俐可愛小天使呢?

「懶」爸爸有話說:

我不算是一個大脾氣的人,在工作上從來都不會發脾氣,無論發生甚麼事,我都能處變不驚。但偏偏在家,尤其是面對兩個小孩,他們好像知道我的死穴在哪裏,輕易按動我的死穴,還要死按不放,直至爆發為止,有時還會火上加油,直至一發不可收拾。但這些年我總結了一些經驗,火山爆發的次數和程度都大大減低。

心平氣和

在《功夫熊貓2》中,熊貓阿寶能夠打敗對手,靠的絕招就是「心平氣和」。現實世界裏,心平氣和也是做人的必殺技。

憤怒是高成本的情緒,當你聲音提高八度,向人咆哮後,你並沒有因為抒發了情緒而變得平靜。你嬲怒的情緒,和你聲音的分貝是成正比的,咆哮之後,反而更憤怒,不但心情沒法平靜,如果因為火遮眼做了不該做的事情,更可能後悔不已。如果當你提高聲線跟對方說話的時候,對方以更高的聲調回應,就會火上加油,一發不可收拾。

情緒還有一個不好的習慣,就是傾向對你最親近的人爆發。不太熟絡的人,反而未必有福消受,大家可以客客氣氣的。對其他人的包容度,卻未必可以轉嫁到家人身上。家人之中,當然以熟知你死穴在甚麼地方的孩子受得最多,一點即爆。但這個遊戲是,你一發怒便輸了,發怒只可以讓孩子因為害怕而短暫屈服,但長遠還是傷了雙方的關係。

情緒是否不能控制?試想想你正在發脾氣的時候,剛好你的老闆或尊貴的客戶打電話給你,你是否都能以平靜的語調接聽電話,如果可以,那證明你絕對有能力駕馭你的情緒。控制情緒,我有幾點簡易的方法可以讓讀者參考:

首先是轉換對象。有沒有發覺,你對朋友的孩子,容忍度較高。同樣的事情,朋友的孩子做,你可能認為沒有相干,但如果是你的孩子做,便會令你無法忍受。當孩子做了令你嬲怒的事情,首先跟自己說,如果這個是朋友的孩子,你會怎麼反應,然後就用那個反應去對待好了。

惱怒時,儘量把音量收細,以平和語調說話,就能控制怒火,心境也比較平和,是有效控制情緒的方法。還要避免說一些侮辱性的詞彙,例如變態、低能、無腦等等,這些詞彙對控制情緒一點作用都沒有,但卻影響孩子自尊,破壞大家的關係。

如果真的無法控制聲量,便索性沉默不語,不作聲便不會怒氣衝冠,不作聲便不會用了不適當的侮辱性字句。最好還離開現場,那麼怒氣便會很快消失,之後再和孩子「賽後檢討」吧。

如果離開也不能息怒的話,和自己講十次「心平氣和」,記住這就是最強武器。

慷慨讚賞,智慧懲罰

總之,我們的情緒不是無法控制的,情緒爆發出來也沒有甚麼意思,完全沒有作用。體罰和責罵,根本無法改變一個人。只會激起反叛情緒,也令孩子的個人形象低落。

你想想你小時候,對你的人生最大影響的事情,有哪些是因為體罰和責罵而令你作出改變,有哪些是因為感受到愛而作出改變。

我爸爸在我們小時候,經常體罰我們,但我完全記不起有些甚麼改變,是因為體罰而引起的,我最深刻的記憶,反而是他陪我們去玩的情境,反而是飯桌上他跟我們講的故事。

令我印象最深刻,讓我作出最大改變的事情,是我第一次考大學失敗之後,他不但沒有責怪我,反而搭着我的肩膀說:「不要緊,重讀再考過。」

我一直讀書很懶散,得過且過,以為自己憑小聰明,便可以考入大學,怎料滑鐵盧。爸爸沒有責怪我,反而讓我感到更內疚,當時家境貧困,讀多一年書讓家庭的負擔重了很多。結果重讀的一年,我努力發奮,考到優異的成績。

早前我也談到,讚賞的力量很大,對彼此關係帶來重大的影響。而且,讚賞比責罵有益得多,因為每個人都希望被肯定、被欣賞。被讚的人,自我感覺良好,能提升個人形象。我一直讀書成績都馬馬虎虎,但小時候總聽到爸爸跟其他人說,我們幾兄弟姊妹讀書都不用擔心,自己能處理,成績也很好。在耳濡目染下,我也認為自己是讀書材料,只是還沒發力而已。如果沒有這種肯定,我可能已經認為自己讀不成書,羣了那些壞同學。所以正面鼓勵,有意義得多。

雖然讚比責罵或體罰有意義得多,但我認為適當的懲罰也是必須的。如果做任何事情都不會受罰的話,那是縱容,不是鼓勵。我們應該讓孩子知道,做任何事情都會有後果,要自己去承擔責任和承受結果。我們可以通過罰「身外物」,例如每天有30分鐘電視或電腦時間,可以因為孩子犯了某種錯誤,罰他少5分鐘、10分鐘這些時間。這樣的懲罰,既不傷關係,也不傷自尊,還能培養孩子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實在有益得多。

順勢而為

小女有個寶盒,裏面儲滿了寫給天父的話,最近她給我看裏面寫了甚麼,其中有一張寫了「希望天父幫我上課的時候不談話」。我說:「如果老師問你問題,你不懂的話,就可以說你應承了天父上課時不說話。」她冷冷地回應說:「你好無聊。」踏入測驗週,我叫她不如寫一張紙,祈求天父幫助專心溫書,她目標為本,寫了「希望天父幫助我測驗好成績」,然後快快樂樂地去玩。

我的兩個孩子都是讀傳統學校,如果說讀傳統學校沒有快樂童年的話,我並不同意。當然傳統學校的功課很多,但只要家長沒有安排很多補習,不用做額外的功課,一般來說都能在晚飯前做完,晚飯後仍有天倫之樂。傳統學校雖然很多測驗考試,只要家長不過分關注學業成績,小學生的考試壓力仍是可以應付的。

小女二年級開始便自己做功課,自己溫習。由於我沒有給她壓力,所以她懂得甚麼時候發力,甚麼時候可以得過且過。她每年都得到進步獎,因為第一次測驗總是很低分,當有留班威脅的時候才發力,所以在下學期總是突飛猛進,所以年年都拿進步獎,而她也能不用經常都繃得那麼緊,有足夠的時間玩耍。

要有快樂童年,還要注意課外活動的安排。不要安排太多的活動,不應強迫參與他們沒有興趣的活動,畢竟只是課外活動,就放過他們吧。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只要順着他們的個性、志趣和熱情,不要有不切實際的期望,即使在當前教育制度下,也不難有快樂的童年。

從孩子的身上學習

「親愛的爸爸:我愛你,因為你會照顧我,你常常教導我。」最近執拾的時候,發現小女讀幼稚園的時候,寫給我的一張心意卡。

小女說我常教導她(正確來說應該是教訓)。作為父親,我還是從他們兩兄妹身上學了很多。

我學會了每個人都是獨特的。他們兩個雖然有同樣的父母,同樣的家庭,接受同樣的教育,可是兩人的性格、能力和喜好完全不同。這讓我以更廣闊的胸襟接納每個人的不同。

我學會了信服。他們對命運的安排就是那麼信服,由他們的父母,到父母為他們安排的學校,他們都欣然接受。我常見家長拿自己的子女和其他人的子女比較,卻很少見幼兒會將自己的父母跟其他父母比較,即使其他人的爸爸更有錢,其他人的媽媽更漂亮,他們仍然會死心塌地跟着自己的父母。

我學會了寬恕。小孩天生就有按掣引爆父母的能力,當父母發生十級爆炸之後,孩子總不會放在心上,很快便寬恕了父母的語言暴力。

我學會了直率和真誠。你們不會轉彎抹角,不會把情感收藏。我學會了……作為父母,我還是從他們身上學會了太多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