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新界发展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饒啟芬序

香港的歷史、香港人的集體回憶等議題,近十年間隨着保育運動的興起,在社會激起熱烈討論。

香港從哪裏來?論述、觀點百花齊放;要往哪裏去?各界正積極思考摸索。不過,清晰可見的是,愈來愈多香港人關注本地歷史和身份意識,並渴望透過了解香港的足跡,追溯文化本源,從而發現「我是誰」。

歷史不能流於純粹懷舊,而是需要有根有據的支持。

不少企業和學術機構都設有檔案室,保存具歷史價值的文件檔案,而史家、作者等則通過進行口述歷史訪談收集史料,藉受訪者的第一身經歷,帶出不同歷史角度,令歷史更立體親切。

香港社會發展回顧項目,正正集歷史檔案和口述歷史於一身。

項目由米高嘉道理爵士於2007年推動開展,旨在為嘉道理家族香港百年業務的歷史文獻建立檔案庫。項目以此為起點,進一步記錄各階層口述見證,為檔案增添社會經濟發展的經緯脈絡,讓活的歷史和文字記錄互相參照,或另闢蹊徑,呈現歷史複雜而有趣的層次。

我們檔案庫的藏件廣泛而獨特:有嘉道理兄弟與港英政府官員及各界政商領袖的書信文件,呈現了嘉道理業務進程、香港戰前面貌和戰後的發展脈絡;也有1950年代起嘉道理農業輔助會的工作記錄、中電為偏遠鄉郊供電的計劃資料,揭示了新界社區形態和生活面貌的改變;另外還有不少關於都市規劃發展建議的檔案,以及五百個口述歷史訪談片段。

我們很高興有機會與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合作,邀得蔡思行博士撰寫《戰後新界發展史》一書。蔡博士廣泛參考和利用香港社會發展回顧項目所收藏,有關1950-1980年代香港新界地區的文字、圖片及口述歷史檔案,從獨特的角度檢視、分析,將戰後新界鄉郊漁農工商及公共事業的發展生動地描繪出來,為硬扎的歷史添注不少趣味。

香港社會發展回顧項目執行總監

饒啟芬

2016年6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