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縫求生
同臂相連 多格騎樓
香港寸金尺土,像騎樓這種矮小破舊的樓房都會被地產商視作「眼中釘」,勢必高價收購,除之而重建。可是,並非所有的收購行動都是一帆風順,過程中常常會出現價格談不攏等原因,以致難以全面收購。當周邊的地段都用作建造高樓,碩果僅存的騎樓便只能於夾縫求生,多幢(大多是兩幢)緊挨連成一體,有時也會出現孤零零的一幢,被兩邊大廈夾着,形成一道別具一格的香港街頭風景。
與高大豪華、設備先進的現代新型樓宇相比,騎樓雖然不顯眼、矮人一等,但是這並不代表他們的身價亦會「低人一等」,例如廣東道一一六六號和一一六八號兩棟四層高騎樓之前便曾因逾七千萬港幣的成交額紅極一時。當然,騎樓的價値是不能僅憑成交額去衡量的,更重要的是騎樓本身所承載的歷史。隨着時間的流逝,騎樓經歷了風吹雨打,逐漸老化,有些早已是雜草叢生,甚至「缺胳膊斷腿」,就像皇后大道中一七二號的四層高騎樓於一九〇〇年底曾遭颱風嚴重損毀,後來經修葺才回復完善;還有荔枝角道三八六和三八八號相連的兩幢三層高騎樓,曾經遇上意外:在二〇〇五年二月十二日凌晨,有一貨車撞斷騎樓左側支柱,幸好事後騎樓並未倒塌,可謂九死一生、避過一刧。
港九市區僅餘的騎樓大多樓齡都超過七十年,歷經變遷,已成一個時代的標誌,希望有關當局能給予它們足夠的重視和妥善的保護。
中環皇后大道中172/174/176號(左至右)四層高騎樓。其中,172號是1900年1月8日開業的先施公司的首個舖址。該公司由澳洲華僑馬應彪創辦,是香港第一間華資百貨公司,也是早期香港規模最大的百貨公司,爲本港零售業打造多項創舉。該幢建築物於1900年年底層遭受颱風的嚴重損毀,後來經過修葺,屹立至今。
旺角廣東道1166(右)/1168號(左)四層高騎樓,建於1930年代。三層陽台的弧形設計和頂層的拱形窗戶都很別緻。底層商舖現為天輝建材店。
九龍城龍崗道16/18號兩幢相連四層高騎樓,現爲義興蔴雀娛樂公司。
九龍城城南道57/59號兩幢相鄰騎樓,一高一矮,很有趣。其中,樓高三層的57號,底層為中醫門診;而四層高的59號,則爲貴嶼和記隆餅家。
油麻地廟街3/5號兩幢四層高騎樓雖然相連,但從窗戶位置及不同的牆角雕花等建築風格,可以看出是彼此獨立的。右邊臨近文明里。
九龍城衙前塱道44/46號三層高騎樓,共用一個樓梯,它們並非如常見的相連騎樓般共用中間單條廊柱,而是各自擁有兩條。這兩座騎樓底層分別為白米雜貨店和海味店。
深水埗福華街83/85號兩幢相連四層高騎樓,原先應該只有三層高,第四層是僭建出來的,各層的陽台已被封死,以增加居住空間,這種以生活品質的下降換取更多居住空間的做法,在當今寸金尺土、人人望樓興歎的香港是十分常見的。
油麻地廣東道538/540號兩幢相連四層高騎樓,底層商舖為珠寶店。
深水埗荔枝角道386/388號三層高騎樓,樓齡超過50年。天台上僭建有鐵皮屋,各層陽台亦多被封上,立面各層牆簷都長有植物。從邊角的弧度和雕花上可以看出,建築物原先應是挺別緻的小洋房。在2005年2月12日凌晨,一貨車撞斷騎樓左側支柱,幸事後騎樓並未倒塌。
太子鴉蘭街6號三層高騎樓,雖然樓頂僭建了一層鐵皮屋,但依然阻擋不了建築物整體的氣勢。這幢騎樓的特色在於巧妙地運用了弧形元素,如二層窗沿的弧形護欄、三層窗戶上的拱形凹面、樓頂弧形簷篷設計等。另外,牆角的花紋也被很好地保存了下來。
灣仔駱克道284/286號兩幢相連四層高騎樓,有些陽台已加裝窗戶用以增加居住空間,但仍可看見舊有的陽台鏤空欄杆。
駱克道總共有兩處騎樓,一處位於駱克道284/286號,另一處即是位於駱克道109號的兩幢相連四層高騎樓,外觀看似保存相當堅固完好,所有窗戶都換成了整齊的鋁窗。樓下是一間名為「BAR 109」的酒吧,直接以駱克道的號數命名,側面的樓梯直通上層,是一間名爲「足君早安」的腳底按摩店。
太子荔枝角道167/169號為兩幢相連四層高騎樓,應該是建於1936年,屬典型戰前騎樓式唐樓建築,支柱上有少量花紋,整體風格古樸。
灣仔莊士敦道157/159號兩幢相連四層高騎樓,底層是1943年開業的馮良記表行。
九龍城太子道西412/414號兩幢相連三層高騎樓,樓頂僭建有鐵皮屋,樓身十分破舊,部分牆面已露出紅磚。底層為跆拳道宗師陳國強開辦的「香港剛勁跆拳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