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戏院搜记·岁月钩沉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雞隻登台秀

戲院在報章刊登廣告,一般不會標示以時間為單位的影片長度,而是指出菲林的本數,像1928年1月新世界公映差利卓別靈的《尋金熱》(The Gold Rush),標明「共十大本」,現時翻查資料,該片長95分鐘。同年一月皇后公映《賓虛》(Ben Hur),共「十二大本」,片長達143分鐘。中國電影的長度亦不相伯仲,個別影片更分拆為上下卷,甚至以多集形式推出公映。

影片長度和今天相若,部分戲院偶有同場加映新聞片、諧畫,甚至加插表演。1927年3月14日,九如坊新戲院放映民新影片公司出品的《海角詩人》(侯曜導演,部分場景在赤柱拍攝,現時仍留有23分鐘的缺本),安排了中華音樂會蒞場助興。由於該片放映時有提供解畫,故演奏部分應屬同場加演。其他規模較小的戲院如油麻地,亦有加插女伶演唱,視作雙料娛樂。

其他戲院的表演節目更別開生面。1929年12月底,大華戲院放映《新魯賓血》(Jesse James)時,加插「世界魔術奇人『那雲地』」登台表演。節目原名「Levante and His Illusions」,長40分鐘,英文廣告形容為「懾人、奇特和獨一無二」。

皇后戲院的插演節目同樣精彩,如聘請日本人表演唱歌奏琴、西人男女跳舞、西女唱歌,又曾加演法國的蒙馬特歌舞班等。最怪趣者,莫如雞隻登台表演。1929年9月1日起,皇后放映《還笑姑婆》(The Rejuvenation of Aunt Mary),同場加演「法國錦雞團」(Torcat's Roosters)。報章報導該團有「大小名雞共六十餘隻,經團主多吉氏之苦心教導,始練成材,善於做戲,能走繩扒梯,拉車鑽圈,駕車比拳等」。[18]

演出頗受觀眾歡迎,共演了8天。有作者撰文略述表演過程:「電影既畢,繡幕旋啟。全場忽用紫燈發光,蓋象天初曉時也。於雞啼聲中,有飾農人者,即班主多吉氏。氏法人,操英語,不甚純熟,其婦則較為流利,先示眾人以二錦雞,即所謂綬帶也,尾長如垂絲,亦頗美麗。其後續令各雞表演推球、滾環、走線、推車等技。」作者讚賞各雞團員技藝純熟,比武一場最有趣。「統計約演二三十分鐘,而觀眾幾於滿座」。[19]

1927年3月,九如坊新戲院放映侯曜導演的《海角詩人》,同場安排中華音樂會蒞場表演。

1929年9月,皇后戲院演出「法國錦雞團」(Torcat's Roosters)。《士蔑西報》(Hong Kong Telegraph)的廣告指出,一團60隻雞明星為「本世紀至巴閉的禽鳥」。

自上世紀初起,皇后一直是中區的主要戲院。圖攝於1955年4月下旬,當天皇后預告將公映西片《火海情天》。


[1] 一笑,〈斥浪蝶〉,1927年3月10日《工商日報》。

[2] 聳,〈帶街與帶位〉,1928年4月7日《工商日報》。

[3] 1927年2月11日《華僑日報》

[4] 目擊,〈香港戲院之我見〉,1925年2月2至5日《華字日報》。

[5] 同上

[6] 1934年1月21日《華僑日報》

[7] 奇,〈道人廣告何其多〉,1927年5月12日《工商日報》。

[8] 1927年8月15日《華字日報》

[9] 〈鄉下佬睇畫戲〉,「趣誌龍舟」欄,1927年8月24及25日《華字日報》。

[10] 《香港早期電影軌跡(1896-1950)展覽》,香港電影資料館編製,1995年,P.9。

[11] 「徵求解畫員」,第111期《新世界》(1926年7月23日)。

[12] 覺,〈影畫場宜慎選解畫員〉,1927年7月21日《工商日報》。

[13] 2000年3月13日《大公報》

[14] 1930年11月6日《工商日報》

[15] 盧敦,〈多產導演──吳回〉,「半世紀瘋子生涯」連載篇,1989年11月12日《文匯報》。

[16] 勃靈,〈樂曲與影戲〉,第127期《新世界》(1926年9月3日)。

[17] 延陵,〈提倡中樂談〉,第121期《新世界》(1926年8月18日)。

[18] 1929年9月5日《工商日報》

[19] 兄弟,〈錦雞團之一斑〉,1929年9月10日《工商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