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常见心理障碍及其应对方法
“老师,我觉得我患了上抑郁症,我这段时间情绪很低落,做什么都提不起兴趣。上课、学习无法集中注意力,吃饭没胃口,晚上凌晨一两点才睡觉。”
“发生了什么,让你产生这么低落的情绪?”
“两周前,英语考试成绩只考了51分。我很难过,也觉得自己很没用,甚至开始怀疑自己还能不能大学毕业。”
“51分的考试成绩带给你很大的心理冲击,让你对自己产生了怀疑,也让你对未来感到强烈的担心。”
以上是大学生心理咨询中时常出现的一个对话片段。咨询师一方面为同学们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感到高兴,另一方面又为大家对心理障碍知识一知半解,稍有症状就“对号入座”而感到担忧。心理障碍的诊断是一个复杂而专业的工作,除了外在的症状表现以外,还要综合考虑个人的人格因素、成长经历和现实事件,甚至还包括文化因素等。
一、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是指“所有够得上诊断标准的心理上的疾病”。当前普遍适用的诊断标准是美国精神医学学会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心理障碍是由生理的、心理的或者社会的原因而引发的,在认知、情感、行为等心理过程的紊乱或者异常,导致我们感受到强烈的心理痛苦,或者社会适应功能受到损害,没有能力按照社会认可的方式行动。
所有人都经历过挫折,有的人通过自我调节逐渐平复,有的人通过向朋友、家人倾诉获得支持,也有的人一直沉浸在这些痛苦之中,学习和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发展成心理障碍。其实,从心理健康到心理障碍是一个连续谱,我们每个人都处在这个连续谱上。如果我们将绝对的心理健康标识为白色,而绝对的心理障碍标识为黑色的话,那么我们大多数人都游离在连续谱中间的“灰色地带”。
《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7—2018年)》指出:“有11%~15%的人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可能具有轻到中度的心理问题。”青年大学生身心发展还不成熟,对自我、他人和人生还处在思考、探索阶段,再加之当前社会不断进步、竞争越来越激烈,更易出现心理问题,并可能发展成心理障碍。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常见的心理障碍,但切勿对号入座。如有需要,建议到专业机构就诊。
二、常见心理障碍
1.抑郁症
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20年抑郁症将可能成为继冠心病后的第二大疾病负担。抑郁症是一种以显著而持续的低落情绪为主要表现,并伴随相应思维和行为异常的一种心理障碍。典型症状表现为三个方面:①情绪低落。个体感到悲伤、空虚、无望、内疚,觉得自己毫无价值,对生活中的所有活动都缺乏兴趣或兴趣减少,出现自杀想法,甚至产生自伤、自杀行为。②躯体症状。个体出现失眠,精力减退,容易感到疲倦,或者睡眠过多。饮食上容易贪食或者厌食,短期内体重变化较大。③思维缓慢。个体大脑迟钝、联想困难,思考能力、记忆能力下降,无法集中注意力。
抑郁症的产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遗传因素、生物因素、心理社会因素、人格因素和童年经历等。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的生化指标与常人不同,表现为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降低,某些神经元过度活动。此外,重大生活事件,如亲人死亡、失恋、失业等,也可能引发抑郁症。从个人特质层面来看,具有完美主义倾向的人,或者容易冲动和敏感的人,以及容易焦虑和紧张的人更容易患上抑郁症。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严重的抑郁症患者具有自杀风险,约半数以上的抑郁症患者有过自杀想法、计划或行为。他们会感到“生活没有意义”“自己是一个失败者”“一切都是自己的错”。因此,对抑郁症患者的自杀干预也尤为重要。
2.焦虑症
焦虑症表现为持久的焦虑情绪,既可能是对未来事件、以前过错、工作表现、身体健康等具体事件的强烈担忧,也有可能焦虑的原因根本不存在,或者不明显,发作时常伴有头晕、心悸、呼吸急促、出汗等躯体表现。
焦虑是一种指向未来的情绪反应,是由紧张、担心、恐惧等多种感受交织在一起的情绪状态,常发生在人们遇到新情境或新问题时。在大多数情况下,随着外部压力事件的消失,焦虑情绪会相应消失或减退。例如,为某个重要面试感到焦虑,面试一结束,整个人就放松了下来。然而,有时候人们的焦虑水平却和实际的压力情形不相符,或者压力事件已经消失了,焦虑情绪还持续存在。这种强烈的担忧,与当事人的现实处境极不相符,当事人感到内心痛苦,但又无法控制自己。
3.强迫症
强迫症是以不断重复出现的强迫思维和(或)强迫行为为主要症状的一种心理障碍,患者明知这些思维和行为没有必要,虽极力抵抗,却控制不住自己要那么想、那么做,甚至越是抵抗,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越是强烈,让人感到极度焦虑、痛苦不堪,但又无能为力,严重影响我们的正常学习、社交等。
强迫症患者主要表现为强迫思维或者强迫行为,或者二者兼有。强迫思维是指患者“感受到反复的、持续性的、侵入性的和不必要的想法、冲动或意向”。例如,患者反复思考无意义的事情,“我今天到底有没有锁好门”“我的手洗干净没有,会不会还沾染着细菌”等,而患者也明确知道到这些想法完全来源于自己的多虑。强迫行为是重复性、程式化地做某种看起来似乎有目的的行为,如反复确认是否锁好门、反复洗手、所有物品必须放在某个固定的位置等。患者明知道没有必要,却控制不住自己,因为如果强烈地克制自己不去做的话,内心就会出现心慌、焦虑等情绪,担心不好的事情会发生。
4.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是个体呈现出来的,明显偏离文化背景的,内在的、持久的、稳定的心理行为模式。人格障碍患者对自我、他人及事件的感知和解释,以及人际交往和情绪反应等均显著地与所处文化环境不相适应,但其思维、语言、智力等均无明显缺陷。患者一般能正常应对日常工作和生活,甚至有可能在某方面有杰出表现,能理解自己行为并预测其后果,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他人对自己行为的评价。但是,患者所表现出来的情绪不稳、自制力差、追求完美、关注自我等特征让其在人际交往和感情生活中常常受挫。
人格障碍有很多类型,这里我们简单介绍常见的偏执型人格障碍、自恋型人格障碍和边缘型人格障碍。
偏执型人格障碍主要表现为个体对他人的不信任和猜疑,过分担心被其他人伤害,因此对危险征兆异常敏感,甚至根据个体的猜疑,错误地解释一些情境线索,因此他们的人际关系总是不好。比如,在和他人正常聊天中,个体注意到对方的嘴角突然咧了一下,他马上就会猜想这个人是不是在心理密谋什么,然后停止说话,转身离开。
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与我们通常所指的“自恋狂”有些类似,他们强烈地需要他人赞扬,常夸大自己的重要性,认为自己总是比其他人更优秀,时常沉浸在成功的幻想中。他们有一种权利感,不在意他人的感受和需求,期待别人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甚至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利用别人。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典型表现是情绪容易失控且不能平息,过分依赖他人,担心被遗弃,以及有冲动和自我伤害行为等。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对自我的认识不稳定,有时极度自卑,有时又极度自负,内心有一种“空虚感”,容易频繁而无缘由地产生抑郁、焦虑和愤怒情绪。在人际关系方面,在和他人相处时,他们经常在极端亲密和极度仇视之间迅速切换。在心理咨询过程中,他们一会儿认为咨询师是个富余爱心、能力卓越的人,一会儿又认为咨询师无视自己的感受,根本帮不了自己。
5.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心理障碍,特征表现为思维、知觉及行为上的紊乱。精神分裂症患者思维缺乏逻辑,不能准确感知世界,不能正常生活和工作”。有些时候,患者能够如正常人般思考、交流和生活,但有一些时候患者的思维、言语和行为却是怪异的、混乱的,与现实世界是不符合的。精神分裂症主要包括五类症状,即妄想、幻觉、思维(言语)紊乱、行为紊乱以及情感表达受限。
妄想是指“个体认为真实但极不可能且通常完全不可能的想法”。本是一种错误的信念、推理和判断,患者却对之坚信不疑。例如,“联邦调查局一直在监视并密谋杀害自己”“别人只要看到我的脸,就可以获悉我脑袋里的所有想法”“我是某个伟人的转世”等。
幻觉是一种不真实的体验,即在没有任何外界刺激作用于人体感官的情况下,人们所感知到的体验。幻听和幻视是两种常见的幻觉。例如,一个人在寝室里的时候,患者听到有人在一直骂她。又如,患者多次“看”到死神出现在自己面前,告诉她很快就会死去。
思维(言语)紊乱表现个体的思维和言语缺乏连贯性和逻辑性。例如,个体毫无逻辑地从一个话题突然转到另一个完全不相关的话题上,或者完全答非所问,你问他“你叫什么名字”,他可能回答说“我正在商场里买东西”,或者“创作”一些只有他们知道的新词语,让人莫名其妙。
行为紊乱是指患者可能出现没有明确诱因的、无法预计的异常行为。例如,一个幻想着自己在被恐怖分子追杀的人,可能突然在大街上大喊大叫、狂奔不已。同时,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一般的无法自理,很多人外表邋遢、蓬头垢面。
情感表达受限是指患者在情绪表达上的严重缺失或减少,表现为迟钝、冷漠。例如,个体对家人态度冷淡,对别人的痛苦无法产生共鸣。又如患者在讲述一段饱含情感的个人经历时,虽内心情感强烈,但却面无表情,语言单调,语速毫无变化。
以上简要介绍几种常见心理障碍。心理障碍患者不仅自身感到非常痛苦,学习和生活大受影响,还可能影响到周边的人。我们只有积极有效地应对心理障碍,才能减少或消除其对我们生活的负面影响。
三、心理障碍的应对
心理障碍其实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可怕。心理障碍就像我们身体的疾病一样,只要我们积极进行治疗和接受心理咨询,主动调整心态并寻求社会帮助,是可以痊愈或者好转的。
1.积极接受医学治疗
接受系统而充分的医学治疗是重度心理障碍的首要选择。有研究表明,药物治疗是控制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重度心理障碍的方便、快速的手段。例如,抑郁症患者体内的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会比常人少,患者通过服用药物,恢复脑内和体内的神经递质平衡,在6~8周内大多数患者都感到情绪显著好转。
精神分裂症药物则是通过阻断多巴胺受体来减少大脑内的多巴胺活动,进而减少幻觉和妄想,近八成患者可得到显著疗效。很多心理障碍的治疗需要患者长时间坚持。有些患者因为担心精神类药物会让自己“变傻”,或者患者服用药物后由于不良副作用而产生抵触心理,或者因为无法接受药物的正常、暂时的副作用,如记忆力下降、嗜睡等情况,而中断服药,造成治疗不充分,复发可能性加大。
2.辅助心理治疗/咨询
由于心理的复杂性和隐蔽性,心理障碍的治疗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心理治疗或咨询也很有必要。许多患者服药后,外在的症状得到控制,但由于心理障碍的产生还有复杂的心理社会因素,这些根本的病因没有得到解决的话,复发的可能性会增大。因此,在进行医学治疗的同时,辅以心理治疗或心理咨询,既帮助患者调整他们对待心理障碍的态度,增强信心,又释放和消化引起心理障碍的被压抑的情绪,从而改善人际关系,帮助他们尽可能地适应社会。
接受心理治疗或心理咨询辅以药物治疗的患者,比仅服药治疗的患者在外在症状表现上会有更显著的改善。有研究数据表明,“在抑郁症的维持治疗期,即使人际心理治疗的频率只有1次,也会使预防复发的周期延长至安慰剂组(非心理治疗组)的2倍左右”。
3.主动调整心态
患者应消除心理负担。由于历史文化的因素,社会大众对心理障碍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偏见和歧视,心理障碍患者及家人有一种羞耻感,不愿“家丑外扬”,从而不能及时治疗患者。其实,心理学界普遍将心理问题看成精神上的“感冒”,既然身体生病是正常的事情,心理上的生病又有何不正常的呢?
患者应建立自我信心。泰戈尔曾说:“当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的时候,你也要错过群星了。”出现心理障碍,我们的生活受到影响,这已是无可避免的事实,但生活还有很多美好。如果我们一直沉浸在之前的痛苦中,那么将对生命中的其他美好视而不见。只要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战胜心理疾病,它便会被我们的“自我暗示”击倒。如果我们因为患上心理障碍而过度自责,或者悲观绝望,认为“自己是家人的负担”“我的人生也没什么价值了”,则会加重我们的痛苦感受,陷入无止境的恶性循环。
患者应进行适度的运动锻炼。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体验,如果我们感冒了,一个人躲在宿舍里,会觉得全身都不舒服。但如果我们走出去晒晒太阳,和朋友一起参加一些有趣小活动,好像身体就没什么不舒服的了。适当、适度的运动锻炼,有助于调节我们的身体状态,进而改善我们的心理状态。有研究表明,经常锻炼如跑步等对于缓解轻度、中度的抑郁症有非常不错的疗效,而瑜伽练习也可以帮助人们改变情绪调节方式。
4.寻求社会支持
心理创伤治疗大师巴萨尔·范德考克在《身体从未忘记——心理创伤疗愈中的大脑、心智和身体》中写道:“我们的一切(包括我们的大脑、我们的心灵和我们的身体)都倾向于与社会系统合作……人际关系和人际互动在我们小时候塑造我们的心灵和大脑,而这两样事物在我们的一生中给予实际存在和精神意义。”
心理障碍患者长时间处于极度的痛苦中,与痛苦的斗争又再次消耗着巨大的心理能量,时常会感到身心耗竭。如果在这个时候,我们的身边有一个亲人或者一个好友,或者一个其他你完全信赖的人,可以看到、听到、理解到我们内心的痛苦和挣扎,在我们身心俱疲、想要放弃时给自己加油、鼓劲,无论自己承受着怎样的痛苦,他或她都在旁边陪着自己,会是怎样的体验?我相信,患者的内心就会一直燃烧着希望的火焰。
真正的强者,是那些看到自己的弱点,并勇于向他人求助的人。每个人也都会有自己的弱点,不管你是否让它展示出来,它都在那里。如果你把它藏得越深,它越可能在不经意间影响你,伤害你。如果你能正视它的存在,接纳它的存在,更积极、乐观地去和它相处,它终将变成我们的朋友。
链接:认识心理咨询
心理健康非常重要,大学生需要关注自身心理健康。如果大学生常常觉得自己情绪负面或想法极端,乃至在人际关系、学业等方面频频出现困难时,可以向学校心理咨询中心求助,在专业心理老师的帮助下,尽快走出心理低谷。
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纳对心理咨询的定义:心理咨询是指一种专门向他人提供帮助与寻求这种帮助的人们之间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助人者的手段及其所创造的气氛使人们逐步学会以更积极的方法对待自己和他人。心理咨询能够为人们提供全新的人生经验和体验,可以帮助人们更清晰地认识自己与社会,逐渐改变自己对外界不合理的思维、情感和反应方式,并学会处理好各种关系,提高工作效率,改善生活品质,以便更好地发挥个人的内在潜力,实现自我的价值。
心理咨询的对象是健康人群或存在心理问题的人群,它有别于极健康人群,也和心理治疗的主要对象有所不同。根据咨询的内容不同,心理咨询可以分为发展咨询和健康咨询;根据咨询的规模不同,可分为个体咨询与团体咨询;根据咨询采用的形式不同,可分为门诊咨询、电话咨询和互联网咨询。心理咨询的四个主要流派包括:精神分析学派,又称心理动力学派,创始人为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行为治疗学派,其理论基础是以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华生开创的行为主义心理学派;认知治疗学派,认知治疗学派的代表是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人本主义学派,创始人为亚伯拉罕·马斯洛和卡尔罗杰斯。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是不同的,学校心理咨询中心仅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有以下不同:
第一,工作的任务不同。心理咨询的任务主要在于促进个体健康成长,强调发展模式,帮助来访者发挥最大的潜能,为正常发展消除路障,重点在于预防。而心理治疗在于治疗病人过去已经形成的损害,解决和改变发展结构障碍。
第二,对象和情景不同。心理咨询遵循教育的模式,来访者多为正常对象,主要涉及日常生活问题。心理治疗的对象是心理异常的病人,是在临床和医疗情景中开展工作。
第三,工作的方式不同。心理咨询应用更多的方式介入来访者的生活环境之中,如与来访者的家庭、亲友取得联系,设计和组织学习班等团体活动。而心理治疗的形式多为会谈。
第四,解决问题的性质和内容不同。心理咨询具有现实指向的性质,涉及的是意识问题,如有关职业选择、培养教育、生活和工作指导、学习辅导等,因此多采用认知和伦理的途径。心理治疗涉及内在的人格问题,更多的是与无意识打交道。
心理咨询中的保密原则和保密例外原则
心理咨询师需要严格遵守保密原则,有责任向来访者说明心理咨询工作的保密原则以及这一原则在应用时的限制,并且只有在得到来访者书面同意的情况下,才能对心理咨询过程进行录音、录像或演示。然而在特殊的情况,为了更好地维护来访者及他人的利益,咨询师需要打破保密原则,与大学生相关的主要有以下几条:
(1)取得了来访者(或其合法代表)的许可;
(2)来访者有自杀倾向,咨询师判断来访者有明确的自杀危险;
(3)来访者有杀人倾向,或威胁参加明显可能危害他人的行为;
(4)来访者有致命的传染性疾病且可能危及他人;
(5)法律规定需要披露时。
小结:
心理健康和心理障碍之间是一个逐渐过渡的连续谱,没有绝对的心理健康,也没有绝对的心理障碍,而我们每个人都处在这个连续谱的某个点上。心理障碍是由生理、心理或者社会因素引发的,在认知、情感、行为等心理过程的紊乱或者异常。就像我们因沾染细菌和病毒生病一样,我们的心理也会因为外在的不良刺激产生一些“应激”反应,表现出一些心理上的“症状”,或过度焦虑、抑郁、强迫,抑或形成人格障碍或精神分裂等心理障碍。本节给大家简要介绍了五种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希望可以增强大学生对心理疾病的了解和认识,关注自我心理健康,但绝不是给大家提供一个诊断标准,因此切勿给自己“贴标签”。如果感觉自己出现异常心理和行为表现,请一定到专业机构进行咨询。如果患上心理障碍,也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可怕,只要接受系统而充分的医学治疗及心理治疗(咨询),是可以好转或者痊愈的。
海明威曾说:“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只要我们放下对心理障碍的担忧和害怕,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我们必然会在人生的道路上发现不同的风景。
思考题:
1.某天,你的室友突然告诉你,他/她被诊断为“焦虑症”,现正在接受药物治疗并辅以心理咨询。在以后的生活中,你会怎样和他/她相处?
2.你的好友两周前和相恋三年的男友分手了,她非常伤心、难过,虽然她会时常找你倾诉,你也给了她很多的温暖和情感支持,她的情绪却始终没有明显改善,这时候你会怎么帮助她?
引用:
[1]杨钋,毛丹.“适应”:大学新生发展的关键词 [J].北京教育,2013,4:28-31.
[2]沈德立.大学生心理健康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3]德博拉 C.贝德尔,辛西娅 M布利克,梅琳达斯坦利.变态心理学 [M].袁立壮,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247.
[4]苏珊·诺伦-霍克西玛.变态心理学 [M].邹丹,等,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7:242.
[5]ROBERT J URSANO M D, STEPHEN M SONNENBERG M D, SUSAN G LAZAR M D.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简明指南 [M].林涛,王丽颖,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
[6]周莉,刘海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214.
推荐阅读:
[1]克里.心理学与个人成长 [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5.
[2]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 [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