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庭能源消费行为与效率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摘要

当今社会,环境污染和能源贫困问题是人类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面临的两大难题。与二者密切相关的能源消费行为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学术界在该领域的研究大多聚焦宏观能源消费、行业能效和技术设备等方面,然而现有文献在微观家庭能源消费领域的研究却十分有限,导致我国家庭能源消费行为缺乏科学引导。本书从家庭能源消费这一重要的经济学领域出发,重点探讨了家庭能源消费的使用效率、潜在行为类型和能源贫困三个方面,填补了国内在该领域的研究空白。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本书首先估算我国家庭能源使用效率,并验证了能源阶梯理论;然后,本书通过内生分组方式深入挖掘家庭能源消费行为的异质性,获取家庭能源消费的潜在行为类型;最后,针对中国家庭的能源贫困问题,我们从多维度、多层面视角估算家庭的能源贫困值并分别研究能源贫困对家庭生产效率和健康的影响。

本书共设置八章,研究的主体思路是从家庭层面的能源消费现状和能源阶梯理论出发,提出研究问题;然后以微观数据为支撑,运用经济学的相关技术手段解决研究问题;最后总结研究结果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各章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系统地介绍了我国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能源消费背景和特征,随后归纳了与我国能源和环境相关的政策和规划,在此背景下引出相关研究话题。

第二章介绍了本书的研究概况,明确提出了三个研究命题,归纳了研究的意义。随后,这一章理清了本书的研究思路与内在逻辑框架,并总结了本书在理论模型和实证方法方面的创新。

第三章以能源效率为出发点阐述效率领域研究的发展趋势和国内外宏观层面的研究,并且介绍效率的相关研究方法;接下来,聚焦微观家庭层面的能源消费,包括家庭能源效率和家庭能源阶梯理论的相关文献;然后,重点归纳家庭能源消费行为方面的研究,包括能源消费的影响因素及其异质性分析;最后,本章梳理了家庭能源贫困的相关研究及其影响。

第四章着手本书的第一个研究命题,实证研究我国家庭的能源使用效率。本书通过构建前沿需求函数,分解出家庭能源消费行为中的无效因子,即能源超额消费量;通过估算这部分超额消费量获得每个家庭的能源使用效率。进一步地,我们运用共同前沿函数(Meta-frontier)的技术手段,统一了城、镇、乡家庭能效的估算准则,并得出我国家庭能源使用效率的整体分布。这一章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充分评估家庭能源消费行为的优劣,并且从全新视角探讨家庭能源使用效率与能源阶梯理论的关系。

第五章集中研究异质性在家庭能源消费行为中的潜在影响。在这一章中,我们通过挖掘潜在行为类型,深入地理解家庭能源消费行为模式的差异化成因。本章采用有限混合模型(Finite Mixture Models)得出潜在最优组别。该方法是通过判定家庭行为条件分布的相似度,获取样本归为每组的后验概率而重新拟合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家庭能源消费行为共存在三个组别,其中第二组家庭的能源消费水平不受收入的影响,第一组家庭的能源消费水平最低。该研究加深了对微观家庭异质性的认识,进一步剖析了家庭能源消费行为的理性程度。

第六章在家庭能源消费差异化的基础上,重点关注我国家庭的能源贫困问题。本书从能源贫困的基本概念入手,分析现有文献在能源贫困衡量中的局限性。对此,我们构建了多维能源贫困指数,进而揭示了能源贫困在家庭行为中的深远影响。本书从能源可得性和经济因素方面,多维度、多层面度量了家庭能源贫困,在此基础上获悉不同维度的能源贫困在全国的分布情况,并且从生产效率角度探索能源贫困与家庭经济的关系。以上重要信息有助于优化各项扶贫资源的配置,从而达到有效减缓我国能源贫困现象的目的。

第七章深入探讨能源贫困对健康的影响。本书基于多维度能源贫困视角,实证研究能源贫困对健康的负面影响,并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证实以上结论。本章聚焦能源贫困的影响,为政府的精准能源扶贫提供了科学依据,并且对世界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相关研究有一定借鉴意义。

第八章总结并评述了全书的主要研究结论。为了提升我国家庭能源使用效率以及优化家庭能源消费的行为模式,本章在如何找到能源贫困对象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扶贫援助措施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此外,结尾处明确指出了后续研究的方向。

本书在理论模型和实证方法两个方面为该领域研究做出了贡献。具体的创新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论模型的创新。首先,本书从微观家庭视角,深入探讨中国家庭能源消费的行为与效率,并得出了丰富的研究结论。这一研究视角本身具备显著的理论创新价值。因为绝大部分能源经济学领域的中国问题研究聚焦国家、区域和行业层面,目前对以微观家庭为行为主体的能源消费探讨非常有限。具体而言,在能源使用效率的研究中,本书首先通过构建家庭能源需求函数获取每个家庭的最低能源需求量。其次,本书将能源阶梯理论充分融入家庭层面的实证研究中,并且该理论贯穿了本书的三个研究命题。我们依次探讨了能源阶梯理论与家庭能源使用效率、能源阶梯理论与收入因素以及能源阶梯理论与能源贫困的关系,进一步从实证角度完善了该理论。最后,本书将研究重点聚焦能源贫困群体,首次从多维度、多层面的视角度量家庭能源贫困值,在此基础上核算我国的多维能源贫困指数,并分别探讨能源贫困对家庭生产效率和健康的影响。多维能源贫困的估算开启了我国家庭能源贫困研究的理论探索。

(2)实证方法的创新。本书从全新视角探讨我国家庭能源消费行为的异质性。针对现有文献对分组的主观性,本书通过数据和模型,对样本进行了灵活分组。基于分组结果,我们进一步揭示家庭特征变量(例如健康、教育)以及主观社会态度对能源消费行为的潜在影响。具体而言,通过验证能源消费行为的潜在影响因素,我们获得消费行为的潜在组别,从更深层次剖析了我国家庭能源消费行为的模式和特征。在能源效率的估算中,本书充分考虑家庭在生活习惯、能源设备和经济水平等方面的差异,首先分别构造城、镇、乡家庭的能源需求前沿函数。随后,我们采用共同前沿函数,通过线性编程和自助法实现全样本的能源使用效率估算。另外,本研究通过家庭的投入产出函数,从效率角度创新性地解释能源贫困与家庭产出的关系。在能源贫困指数的计算中,本书借用多维贫困指数(Multidimensional Poverty Index)的思路,但是国际通用的维度中并未考虑收入因素,我们则根据多维能源贫困的定义设立了经济因素维度,这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多维贫困指数的应用范围。

本书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我国2012年的家庭平均能源使用效率为63%,其中城市家庭的能源使用效率低于乡、镇家庭,并且其能源使用效率的跨度最大。我们发现城市家庭中存在能源使用效率非常低的群体,而能效相对高的家庭(能源使用效率为100%,占全样本的0.1%)也来自城市。以上结果表明,城市家庭虽然有条件率先获取高效能源设备,但是城市家庭在能源消费行为中存在较多的浪费现象。传统能源阶梯理论认为能源效率与家庭财富存在紧密的联系,本书的研究从设备效率和消费效率两个角度进一步完善了能源阶梯理论。

在微观家庭能源消费的异质性研究中,我国家庭共存在三组能源消费行为,并且各组家庭的能源消费行为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例如教育水平的提高将抑制第二组家庭的能源消费;一些主观态度,例如环保意识、社会不公的感受将会引起第三组家庭的能源消费变化。此外,每组家庭的主要特征如下:第一组家庭总体上社会经济地位偏低;第二组家庭具备能耗较高的特征;第三组家庭占比为76%,为我国最普遍的能源消费类型。

对能源贫困的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家庭能源贫困程度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但是能源贫困发生率在全国范围内高达45%。其中,我国家庭能源贫困具有地区差异性:农村家庭的能源贫困指数显著高于城镇家庭,东部发达地区在资源获取维度与经济因素维度均优于西部偏远地区的家庭。通过对多维能源贫困的测算,本书证实了能源贫困对家庭生产效率和健康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家庭能源消费行为;能源阶梯理论;能源使用效率;潜在行为类型;多维能源贫困测量;健康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