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智杰译文集:科学的青春](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490/30010490/b_30010490.jpg)
布阿吉尔贝尔与法国政治经济学
人道主义是布氏思想的一个鲜明的惹人喜欢的特点。但是从经济理论的角度来看,他的“重农”却有一定的弱点。由于低估工业和商业的作用,把农业经济理想化,致使他在许多问题上不是前进而是后退了,这影响了他对根本经济问题的看法。
布氏为什么会采取与配第不同的立场呢?原因应从法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特点中去寻找。法国的资产阶级工商业比英国落后,资本主义关系发展比较缓慢。在英国,资本主义关系已在农业经济中得到了巩固。英国的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已具有了分工、竞争、资本和劳动力流动性的特点。英国的政治经济学是作为纯粹的资产阶级思想体系发展起来的,而在法国它多半还带有小资产阶级的特点。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威廉·配第是它的始祖),把这样两个既极为重要又互相联系的问题置于自己科学分析的中心。一个是商品价格的根基,另一个是资本家利润的源泉。为了回答这些问题必然要研究价格的本质,劳动价值论势必成为英国经济学家们思考的基础。在发展这一理论过程中,他们逐渐接近于理解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和抽象劳动(失去了质的特点,只有一个变量即持续性和数量)的区别。在马克思以前,这种区别一直没有被明白地揭示出来并加以论证,但是,英国政治经济学史上的一些人物(从配第到李嘉图)确实已经快达到这一步了。
价值规律——这是他们研究的真正对象。但是,如马克思所说:“价值规律的充分发展,要以大工业生产和自由竞争的社会,即现代资产阶级社会为前提。”这样的社会在法国的发展比英国要晚得多,这就使理论家们难以把握和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
诚然,布氏通过他的“比例价值”“虽然不是有意识地,但是事实上把商品的交换价值归结于劳动时间”。不过,这离理解劳动二重性还很远。他完全忽视了财富的价值方面,而在这个方面恰恰体现着一般抽象劳动。他只看到财富的物质方面,只把它看作是有用的物品或使用价值。
布氏思想的这种局限性,特别明显地表现在对货币的看法上,他没有想到在价值规律起作用的社会中,商品与货币是不均等的。正是在货币上,在交换价格的这个绝对体现者身上,抽象劳动才得到了最终的表现。布氏狂热地反对货币,把它同商品对立起来,在他看来,商品只是一种单纯的有用物品。既然货币本身不是消费的对象,因此被当作一种外来的和人为的东西。货币具有反自然的专横权力,这就是经济贫困的根源。布氏在《论财富、货币和赋税的性质》一开头,就对货币进行了猛烈攻击:“给一个人确凿无疑地带来富裕和丰足的……也不会是他所拥有的金银——财迷心窍的人所树立的偶像——的数量……人们几乎离开了贵金属的媒介作用,而将它当作神明看待了,他们为了这些神明已经有所牺牲,而且经常还在牺牲更多的财物和宝贵的需用的东西,甚至还牺牲了人;而对于这个在最大部分人民的迷信和宗教中这样长期形成了的假神,就是古代蒙昧的人也绝没有作出过这样多的牺牲。”
企图使资本主义生产摆脱货币的权力,同时又不变更它的基础,这是一种空想。这种空想,如马克思所说,是法国政治经济学(从布阿吉尔贝尔到蒲鲁东)的“民族遗传病”。
布阿吉尔贝尔不可能揭示资产阶级社会的阶级剥削性质,这个社会在当时的封建制度内部刚刚形成。但是他猛烈批判了经济的和社会的不平等、压迫和暴力,他是最早以其著作为“旧秩序”的灭亡做了准备、为革命开辟了道路的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