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防范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加剧的对策
经过分析,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改革提速阶段主要需要防范承担过多的利率风险与信用风险。但是,在考虑实施具体的对策前,有四个问题值得引起注意:
(1)降低不良资产占比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从以往经验来看,信贷过度扩张往往导致不良资产比率的急速上升。利率市场化势必导致商业银行竞争加剧,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信贷过度扩张是不少银行高管默认的行为。由于中国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存在双轨制问题,银行信贷向国有企业倾斜,“缺钱就找银行要”的国企大量存在,企业将经营风险和破产风险转嫁给了银行,最后贷款也就不了了之。而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增大,若银行加快贷款回收力度,或提高贷款成本,则容易诱发大规模信用违约事件,给金融体系带来巨大风险。因此,短时间内难以降低居高不下的不良资产比例。
(2)降低信用风险往往以信贷规模放缓作为代价。根据既有研究,绝大部分商业银行没有更好地降低信用风险的有效措施,因此只有采取“惜贷”策略来进行“总量调控”,以此来减少贷款变成不良资产的可能性。倘若此时国家经济增长前景也不乐观,则“惜贷”对经济增长的负面效应更加显著。目前欧洲不少国家正面临着这种两难境地,因此这些国家提出,在防范自身信用风险的同时,政府需要关注如何维持经济增长,避免陷入二次衰退。
(3)不恰当的市场退出机制可能导致金融体系的不稳定。研究表明银行经理较高的经营绩效可能会导致其风险偏好上升,致使银行风险加大。在利率市场化改革提速阶段,各金融机构间竞争愈演愈烈,政府部门也相应减少了对市场的干预,这在促使银行发展核心竞争力的同时提高了其破产的风险。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下,如果政府没有合理的退出机制来规范金融机构的破产流程,则无法保障金融体系的稳定。
(4)我国金融市场创新不足可能影响改革效果。美国与日本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是伴随着持续不断的金融创新过程的,二者相辅相成。而我国的金融体系无论是在货币市场、债券市场还是资本市场上,都存在创新乏力等问题。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除了监管较为严格以外,还有就是金融机构缺乏创新原动力,不注意增加自身核心竞争力。长此以往,金融机构难以应对利率市场化后经济环境的各类变化与市场竞争压力。
在清楚认识上述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国外经验,为帮助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改革提速带来的利率风险与信用风险,本章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第一,继续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构建综合监管体系。《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可见,市场化的顺利推进,离不开监管力度的提升。本章分析了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改革提速期间,面临利差缩小的不确定性造成银行承担各类风险的可能是真实存在的。因此,在坚定地将市场因素引入利率改革的过程中时,“一行三会”需设置一个综合的监管体系,密切监控银行的各类风险。
第二,加强金融创新,鼓励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发展。虽然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仍然以传统的借贷业务为主要利润来源,但是这类业务受利率波动的影响较大,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利率波动更明显,这类利率敏感型业务的收益不稳定,存贷利差有下降的趋势,损害了银行的盈利性。在此基础上,我国商业银行应该注重金融创新,设计出高收益低风险的业务品种,努力提升金融产品的创新能力,充分发挥银行在存贷款业务以外的服务优势,开发投资咨询类中间业务,建立“一站式”金融服务平台来提升非利息业务收入。有了应对利率市场化后同行竞争的不利影响的新增盈利后,银行管理层和职业经理人才会更主动地放弃去承担更多的风险。
第三,学习他国经验,进一步落实基准利率的作用。从开展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国家的经验来看,基准利率的确定是市场化利率机制建立的重要基础,而我国以Shibor为基准建立的利率体系还有较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基准利率能够及时体现市场资金供求的真实变动,引导各类市场利率的变化。商业银行可以在此基础上更合理地确定存贷款产品的定价,并对未来利率变动趋势进行预测,有效预防利率风险。
第四,加快落实存款保险制度。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设立的存款保险制度在利率市场化改革期间对以银行业为主的金融体系的稳定起到了巨大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明确提出应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完善金融机构市场化退出机制。该制度最大限度保障了存款人的合法利益,缓解了金融体系道德风险,同时也保障了银行存款总额不会产生较大的波动,避免了银行利差收入的下滑,避免了银行被动地承担较大利率风险。
第五,严格规范贷款发放程序。即便在有效控制了银行主动承担信用风险的情形下,也需要避免银行被动承担信用风险。银行需要严格审查贷款对象,了解其偿债能力,避免信息不对称与道德风险的发生给银行造成损失。如果银行已经有了较高的呆账坏账,则应及时、主动采取将不良资产拍卖或证券化等方式来降低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
第六,积极开展银行员工和管理人员的学习教育。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原则之一是提高盈利水平,在传统利差收入大幅缩减的情况下,利率水平升高会导致商业银行资产质量下降,部分银行管理人员或员工可能会优先考虑贷款给高风险贷款人,以获取较高的利率,维持利差收入,这就导致了银行主动承担过多信用风险,将其本身已具有的信用风险累积到了一个危险的新高度。因此,在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我们不应忽视对银行员工的培训和教育,应适当建立监管体制,避免具体执行人员一味追求高风险高利润项目,避免银行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关键时期主动承担更多的风险业务与制定高风险的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