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如何影响我们的思维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人多力量未必大的经济学分析

机会主义行为和交易成本决定了,人多力量未必就大,众人拾柴火焰也未必高,而三个和尚没水喝却往往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

人常说:人多力量大,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一般都这么认为。对于“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也很少有人提出异议。试问到底谁对谁错?事实真的如此吗?在我看来,人多力量未必就大,众人拾柴火焰也未必高,而三个和尚没水喝则往往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何出此言?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可以给出很好的回答。

机会主义行为削弱了众人的力量。新制度经济学家奥利弗·威廉姆森(Oliver Eaton Williamson)认为,人们在经济活动中总是尽最大努力去保护和增加自己的利益,甚至为保护自己的利益而采用机会主义行为。而机会主义行为之所以能够存在,则是源于信息不对称。在人数较少的情况下,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就会显著地降低,而人数越多则信息就越发不对称。“滥竽充数”这个成语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如果只有一个人吹竽,那么南郭先生恐怕也不敢去忽悠齐国的国君,正是多人吹竽才使南郭先生有机可乘。在人多的情况下,信息的不对称为人们进行机会主义行为提供方便,一些人乘机去损人利己,导致尽管人多但力量并不大。在现实生活中,机会主义行为就表现为“搭便车”。虽然“搭便车”行为不合乎伦理道德,为人所不齿,但是也正是众人的存在才为“搭便车”行为提供了条件。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一个人永远无法实现“搭便车”。因此,一个和尚可以挑水喝,两个和尚就要抬水喝,三个和尚却无水可喝。

交易成本使得众人力量难以有效聚集。尽管至今经济学界对于何谓交易成本尚无一个公认的定义,但这并不影响交易成本在各种经济行为中发挥作用。完成任何一项交易都是有成本的,并且交易成本随着参与交易的主体数量的增加而增加。这是由于,在人多的情况下,协调众人采取一致的行动往往很难,导致其力量难以有效形成合力。为什么各种制度往往能够有效地保护少数利益集团的利益,而多数人的利益却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原因也正是交易成本。个体数目较多直接导致群体难以有效采取一致行动,集体的优势很难显现,天塌下来大家顶着,个体的积极性难以调动。试想又有多少人会不计个人得失去努力做对集体和他人有益的事呢?至此,可以进一步延伸认为个体数目越多的集体,主动维护集体利益的个体就越少,其总体利益越容易受到伤害。那么,人多的时候巨大的力量从何而来?众人去拾柴,火焰又如何能够烧得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