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研究思路与章节安排
本节以涂尔干社会结构论和家庭照料—健康假说理论为基础,从家庭的结构、关系和社会经济地位三个测量维度入手,研究家庭在不同测量维度下对我国城乡老年人健康老龄化的影响。
1.3.1 研究思路
本节将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对中国老年人个人资源、家庭照料与健康老龄化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更确切地说是探索个人资源、家庭照料对健康老龄化的影响与作用机制以及性别差异。具体研究思路如图1.4所示。
通过对国内外老年人个人资源、家庭照料及健康老龄化相关内容的分析研究找出以往研究中的不足之处,明确本书的研究空间。
(1)本书在对健康老龄化、老年人的个人资源与家庭照料等变量进行界定并操作化后,首先进行个人资源、家庭照料的健康老龄化差异分析,初步验证两者与健康老龄化的关系。
(2)借鉴西方Anderson健康行为与Berkman社会关系—健康理论模型并结合独特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从我国老年人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个人资源、家庭照料对健康老龄化影响的分析框架。
(3)根据分析框架建立回归模型,从老年人的角度对个人资源、家庭照料与健康老龄化的关系进行验证。分别采用OLS与Logistic回归模型对主观和客观健康老龄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比较加入生活方式变量后个人资源与家庭照料变量系数的变化情况,对生活方式的中介效应进行初步验证。接下来通过Sobel-Goodman统计量对生活方式的中介效应进行深入分析。
(4)由于我国老年人性别间存在巨大的结构性差异,例如男女老年人的个人资源、家庭照料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本书对健康老龄化的性别差异进行了分析,并通过特征分布和回归分析对暴露性差异和脆弱性差异假设进行简单的验证,然后采用 Oaxaca-Blinder分解法详细考察了个人资源、家庭照料等变量对健康老龄化性别差异的贡献程度。此外,本书对健康老龄化性别差异的年龄轨迹和趋势进行分析,并探讨了个人资源、家庭照料和生活方式三类机制对两者的调节效应。
(5)对研究结论进行总结,并提出可行政策建议,在结尾部分指出本书分析的局限性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地方。
图1.4 研究思路
1.3.2 本书结构
本书的研究内容共分7章,其中第4、5、6章构成了本书的核心内容。具体的章节安排如下:
绪论主要阐述以下四个方面内容:第1节对本书的选题背景进行说明,主要包括人口老龄化的危机与挑战、现代老年人特征、家庭变迁以及相关理论背景;第2节对本书的几个关键概念进行了界定,主要涉及家庭照料、健康老龄化、世代等概念;第3节主要论述了本书的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第4节阐述本书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2章是国内外相关研究评述。综述既往国内外居住安排理论和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两者的相关关系的研究成果,指出居住安排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相关研究的不足之处,从而预期本书的研究方向。
第3章是研究设计。首先,在综合Anderson健康行为模型、Berkman模型等以往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构建本书的分析框架;其次,给出健康老龄化和家庭照料的定义,辨识出两者的合理维度和测量方法,完成对健康老龄化和家庭照料的操作化;最后,根据操作化定义对不同个人资源、家庭照料的健康老龄化差异进行统计分析。
第4章是个人资源、家庭照料对健康老龄化的影响。首先,利用2008年的调查数据,系统估计老年人个人资源和家庭照料对健康老龄化的主效应,探讨各变量对健康老龄化的作用效果;其次,根据Anderson & Berkman理论模型分析生活方式在个人资源—家庭照料对健康老龄化影响的中介效应;最后,考察责任内化对家庭照料—健康老龄化关系的调节作用。
第5章是健康老龄化的性别差异。首先,对健康老龄化的性别差异现状与趋势进行描述分析,利用2008年的调查数据对暴露性差异和脆弱性差异假设进行检验,并详细分析了各变量对性别差异的贡献程度;其次,利用2002—2008年的调查数据,考察各变量对性别差异趋势的影响,从而为政策干预提供依据;最后,将影响性别差异的因素划分为个人资源、家庭照料和生活方式三类作用机制,并进一步考察三类因素对健康老龄化年龄轨迹差异的调节作用。
第6章是健康老龄化年龄轨迹的教育梯度。首先,教育作为影响健康老龄化的基础性因素,利用2008年的调查数据对教育梯度的形成机制进行分析;其次,从生命历程的视角出发,探讨生活方式在健康老龄化年龄轨迹教育梯度中的中介效应。
第7章是本书的结论、不足与展望。首先,总结本书对个人资源、家庭照料影响健康老龄化的研究结论;其次,陈述本书的主要创新点和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