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源与家庭照料对健康老龄化的影响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1 家庭照料的理论内涵与维度

随着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家庭成员无论是代内之间还是代际之间的相处时间也随之延长,因此,老年人的家庭结构与关系研究在近几年受到社会科学的关注(Luescher & Pillemer, 1998)。另外,由于人口老龄化、家庭照料的变迁,例如,家庭中子女数的减少、与成年子女同住的意愿降低等,使得如何规划、应对老龄生活已逐渐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而家庭结构、家庭关系一直是观察家庭—健康老龄化关系的重要切入点。因此,本章从这一背景出发,将家庭照料的理论内涵与维度分述如下:

2.1.1 家庭照料的理论内涵

近几年健康老龄化的理论模式如雨后春笋,其中最主要的包括生物医学模式(Biomedical Model)、行为模式(Behavioral Model)、健康信念模式(Health Belief Model)、理性行动论(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以及自我效能(Theory of Self-Efficacy)与社会支持理论(Social Support Theory)。关于社会支持的健康促进效果,国内外的研究文献颇多,例如,Cobb(1976)与House(1981)提出的社会支持效果模式认为社会支持对工作压力与健康的效果,可以划分为主要效果(Main Effect)和缓冲效果(Buffering Effect)两种。社会支持的直接效应假说(Direct Effect Hypothesis)认为社会支持能够直接提升个人的身心健康状况和幸福感,主要原因在于它能够满足个人的某些重要需求,例如安全感、归属感、认可和情感等需求。Cohen, Teresi & Holmes(1985)在研究中使用“需求满足模式”(Need Fulfillment Approach),指出社会支持所产生之主要功能在于满足人们的需求,从预防的角度而言,充分的社会支持可以提醒人们事先了解病因从而尽量避免某些疾病的发生。另外在相互支持的过程中,例如与他人的交往、参加社区活动、从事团体活动等亦可促进身心健康。Kaplan, Cassel & Gore(1977)也认为社会支持体系作为个人与他人互动所构成的体系,通过与他人的互动,个人的基本需求可以获得满足。缓冲效果假说(Buffering Effect Hypothesis)指社会支持的功能主要扮演中介——缓冲生活压力——的角色,促使处于压力环境的个人,可借由社会支持功能来缓解生活压力对个人健康所造成的影响。例如,社会支持能够为老年人调适其晚年生活上所遭受的压力事件:退休、疾病、收入减少、失去配偶或亲朋好友、惧怕和面临死亡等。根据相关研究显示,为老年人提供社会支持的来源可以分为两类:正式社会支持和非正式社会支持。正式社会支持是指专业性的社会支持系统,包括老年人所享受的医疗及社会福利、社区服务;非正式支持指由老年人的社会互动网络所形成的支持性力量,包括家人、亲戚、朋友、同事以及邻居等。

家庭照料在社会支持中常被归类于非正式支持、初级团体支持等,是人们最基本的社会支持形式,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社会支持中极为重要的一环。近30年来,在工业化与都市化的双重影响下,人口因素(婚姻、生育、死亡)以及社会经济要素产生巨大变化,家庭结构转变为以核心家庭为主,家庭关系尤其是代际关系趋于理性化,家庭对老年人的支持力亦趋于薄弱。

2.1.2 家庭照料的维度划分

家庭照料纬度划分的理论发展脉络来自古典社会学与社会心理学。最早是Durkheim(1933)提出的社会团结(Social Solidality)概念,并且可以根据关系模式划分为机械团结(Mechanical Solidality)和有机团结(Organic Solidality)两种机制,两者是维持社会组织达到社会整合的重要因素。Parson (1955)进一步将之发展为社会功能整合的概念,并且将之运用于家庭照料的概念分析,认为家庭照料借由此两种作用机制为家庭成员提供社会支持,以获得心理需求、社会性及情感性需求的满足。在过去的30年中,功能整合的理论一直受到许多研究者的批评、修正以及运用,直到1982年 Bengtson &Schrader(1982)首度将功能整合的理论运用在家庭关系的研究上,倾向应用量化测量技巧探讨亲代与子代之间各种互动关系,并将各代际连带的概念定义与分类,提供了家庭关系的清晰、完整图像。Silverstein, Giarrusso & Bengtson (1998)将连带理论整理成六个维度,分别为结构连带、情感连带、关连连带、一致连带、功能连带以及规范连带,而每一个维度也都经由研究证实为相互独立的,并认为连带理论是用来测量代际关系强度的重要而且可信的工具。Lowenstein(2007)指出有许多跨国研究也都采用代际连带理论作为分析代际关系的模型,主要是聚焦在家庭成员之间的联结,尤其特别关注这样的联结如何影响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代际连带理论的维度及其具体内涵如表2.1所示。功能连带是代际连带理论中重要的维度之一,依据表2.1可知Silverstein, Giarrusso& Bengtsone(1982)将功能连带定义为家庭成员之间服务交换与协助的程度。Hagestad(1981)指出家庭成员之间视彼此为可依赖的、持续的支持来源。Hancock, Mangen & McChesney(1988)将功能连带分为经济、照料与精神慰藉的相互支持,而其他许多国外相关研究也都证实代际之间存在着相互协助、支持的功能,并且代际之间的支持关系是双向且持续整个生命历程的(Rossi & Rossi, 1990; Spitze & Logan, 1992; Hogan, Eggbeen & Clogg, 1993;Bengston & Harootyan, 1994)。Mangen&McChesney(1988)在测量代际交换和功能连带的研究中,提出五个建议操作的维度,主要包括经济支持、照料支持、精神慰藉、建议和礼物交换。Bengston, Rosenthal & Burton(1990)指出功能连带可再区分为情感性和工具性两种不同形式的支持类型。

表2.1 代际连带理论维度与定义

资料来源:整理自Silverstein, Giarrusso & Bengtson(1982)的研究。

目前,对家庭照料的定义较为广泛,学术界尚未达成一致,虽然家庭照料量表(Family Care Scale, FCS)是一个使用相对广泛的测量工具,但其主要是用于评估西方文化背景下的核心家庭,FES家庭照料量表在中国的使用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我们借鉴Bengtson代际关系理论对家庭照料的维度进行识别。一般来说,家庭构成是一种结构(Structure),而家庭关系是一种功能性的行为,所以,社会支持性的社会网络是包含一组人,他们之间存在着某种支持关系,探讨的重点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结构与构成(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例如家庭或社会网络的规模、组成情况等;成员关系(Component Relationship),成员之间的互动状况,包括接触的频率、互动的内容、相互性(Reciprocity)、关系的亲密程度以及关系的持久性与强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