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1.4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实路径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的,是扩大有效供给规模,创新供给的结构,改变供给的方式,激发供给主体的活力,提高供给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应围绕提高供给能力和扩大有效供给,着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供需有效对接、供给激发需求。

(1)继续推进简政放权,放松经济活动管制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激发微观市场活力”,要针对微观市场活力不强的问题,继续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削减行政等供给约束,放松经济活动管制,切实为企业生产经营“松绑”,以市场力量突破供应瓶颈。深入推进行政审批改革,实质性减少行政审批事项,严格控制新设行政审批事项,提高简政放权的含金量。深入推进投资审批改革,进一步取消下放投资审批权限,简化投资项目报建手续,压缩前置审批环节。加快推进收费清理改革,清理不合法、不合规、不合理的收费,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清除企业登记注册和办事的关卡,切实消除创业创新路障。建立健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坚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协同推进。

(2)深化财税金融改革,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当前企业税费、融资等经营成本较高,要加快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消减财政、税收、融资等供给约束,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促进企业提升竞争优势。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成立财政引导发展基金用于支持、奖励创新产业的发展。加快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推进预算公开,提高财政透明度。提高直接税比重,减少重复征税,推进分类税制向综合与分类相结合转变,切实降低企业税负负担。加大税收减免优惠力度,为中小微企业、科技型企业、走出去的企业松绑减负。不断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能力,降低贷款利率,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鼓励金融机构将资金投向有效供给不足的产业。积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满足企业在不同规模、不同阶段的融资需求。

(3)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当前的供给体系,总体上是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产能过剩与有效供给不足矛盾突出。加快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供给质量和水平。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在激发创新活力、军民融合发展、科技成果转化、科技金融创新、企业创新主体培育、人才培养和引进、营造创新环境、深化开放创新等方面取得一批重大改革突破。引导更多投资推动产业技术的更新和创新,用现代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加快产业结构“深度调整”。加强基础研究和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加快重大装备、新能源、生物和信息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创新经济,加快制造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积极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和大数据战略,让“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与各类产业有效结合,培育平台经济、分享经济、数字经济。

(4)统筹城乡综合改革,合理配置城乡要素

针对城乡间要素自由流动存在障碍、配置不够合理等问题,进一步深化统筹城乡综合改革,打通城乡要素流动通道,加快城乡之间要素的流动和优化配置,全面提高要素生产率。下决心打破城乡间土地、人员、资金等要素流动、交易、优化配置的诸多不合理体制和政策限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直接进入公开市场交易试点,完善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探索建立农民宅基地自愿有偿规范退出机制。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带动人口居住和产业布局的再优化。

(5)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近年来,资本形成效率加速下降,亟待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提高资本形成和配置效率。进一步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打破条块分割、市场分割,切实保障企业和个人投资自主权。提高政府投资效率,发挥政府投资对技术创新和科技研发的重要推动作用。强化企业投资主体地位,抑制政府竞争性投资,加快投资领域简政放权,有效地保证市场准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提高社会资金配置效率。创新民间投资机制,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基础产业、金融服务和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养老健康等领域,允许民间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

(6)大力推进兼并重组,积极化解过剩产能

针对部分行业集中度低,导致无序竞争、重复建设、产能过剩问题突出的状况,大力推进行业兼并重组整合,从源头解决产能过剩问题。进一步推动市场化的兼并重组,提高行业集中度,通过优势企业发挥主导作用,用市场化的办法对部分低效率企业的生产力进行整合优化。推动从中央到地方的国有企业重组整合,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从解决僵尸企业入手,加快清理退出,及时淘汰僵尸企业。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等开辟新的需求市场,鼓励向国外输出过剩产能,从需求端加快去产能。

(7)创新人才培育机制,提高人力资本水平

人力资本水平是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因素之一。要加快创新人才培育机制,改善劳动力质量,提高劳动力的生产能力。加快改革和完善教育体制,通过大力发展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专科教育,推进劳动力结构的升级,实现劳动力升级与产业转型升级相匹配。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全体劳动者的技能培训制度,强化农民工培训和素质提高。继续完善人力资本投资体制,构建人力资本投资与回报的合理机制。进一步健全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引进机制,把激励创新者的积极性放在优先位置,按照创新规律培养和引进人才,不断壮大创新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