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周翠英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经验
我们以周翠英教授多年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实践为基础,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heritance Support System,TCM ISS V2.5)为平台,提取出周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处方中的药物使用频次、核心药对、组方规律、新方分析,从而总结其治疗本病的临床用药经验及学术思想,进而探索中医药治疗本病的新方法,以期对改善患者的预后有所裨益。并辅助构建名老中医工作室的网络资源共享平台,为以后新方的开发和周教授临床经验及学术思想的传承和推广做铺垫。
一、临床资料
(一)病例选择
1. 西医诊断标准 符合201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和欧洲抗风湿联盟(EULAR)联合制定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1]。
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制定。
(1)湿热痹阻证:
主症:①关节肿胀,②疼痛,③触之发热,④皮肤发红。
次症:①关节屈伸不利,②晨僵,③发热,④口渴,⑤咽痛,⑥汗出,⑦小便黄,⑧大便干。
舌脉:舌质红,苔黄厚或黄腻,脉滑数或弦滑。
(2)寒热错杂证:
主症:①关节肿胀,②疼痛,③局部发热,④恶风寒。
次症:①关节屈伸不利,②晨僵,③身热不扬,④口渴,⑤汗出,⑥阴雨天加重,⑦肢体沉重。
舌脉:舌质红,苔薄白,脉弦。
(3)肝肾亏虚证:
主症:①关节酸痛,②或隐痛,③肿胀,④或有关节变形。
次症:①关节屈伸不利,②晨僵,③腰膝酸软,④乏力,⑤五心烦热,⑥口干咽燥,⑦盗汗,⑧头晕耳鸣。
舌脉: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数。
(4)痰瘀痹阻证:
主症:①关节疼痛,夜间明显,②肿胀,③关节强直畸形。
次症:①关节屈伸不利,②晨僵,③皮下硬节,④关节局部肤色晦暗,⑤肌肤干燥无光泽,⑥或肌肤甲错,⑦妇女月经量少或闭经。
舌脉:舌质黯红,有瘀斑或瘀点,苔白腻或黄腻,脉涩或沉细或弦滑。
以上除寒热错杂证外,中医辨证诊断均需满足以下条件:
每个辨证分型的3项主症兼见4项次症,参考舌脉,可诊断为相应证型。
寒热错杂证需满足主症4项,兼见4项次症,参考舌脉,可以诊断。
3. 纳入病例标准
(1)符合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准。
(2)服用中药汤剂治疗者。
(3)资料完整,至少包括一般情况、临床表现、辨证分型、治则和处方用药。
(4)关节功能Ⅰ~Ⅲ级,X线分期Ⅰ~Ⅲ期。
(5)性别不限,年龄在18~65岁。
4. 排除病例标准
(1)合并其他风湿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强直性脊柱炎,以及激素所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严重的膝骨关节炎等。
(2)消化性溃疡患者及有消化道出血病史或大便隐血阳性者。
(3)患有严重疾病者,包括如下情况(但不限于此):严重糖尿病、重度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病史、全身感染或传染性疾病、有出血倾向或正在进行抗凝治疗者,阿司匹林性哮喘或有阿司匹林性哮喘病史的患者,精神疾病及恶性肿瘤患者。
(4)有慢性肝病史或明显肝肾功能异常者(ALT或AST>1.5倍正常值上限,Cr>正常值上限)。
(5)怀疑或确有酒精、药物滥用史,以及过敏体质者,或已知对中药过敏者。
(6)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7)因各种原因而资料不完全者。
(二)处方来源与筛选
本研究全部处方均来自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周翠英教授2014年7月~2015年1月于风湿病科门诊亲自书写的处方,学生跟诊时记录存档,病例资料包括患者的一般信息、四诊信息、中医诊断、西医诊断、症状、证型、治法、方药等,依据上述研究标准筛选出处方155首。
二、方法
(一)分析软件及简介
“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TCM ISS V2.5)”软件是一种针对中医药数据特点的分析处理软件,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提供,可自动实现信息管理、数据分析及网络化展示等功能[3]。该软件内置频次统计方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方法、改进互信息方法以及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等数据分析挖掘方法[3][4][5],能同时提取高频次高相关的药对组合和低频次高相关的药对组合,以实现药物与药物之间关联性的定量计算、演化与提取药物核心组合及演化新处方等功能。为挖掘和发现隐性经验创造了客观条件,更容易有创新性的发现和认识名老中医经验。
(二)处方的录入和核对
将筛选后的处方录入到TCM ISS V2.5,以建立类风湿关节炎病案数据库,为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录入完成后,由双人进行数据的审查。
(三)数据挖掘及分析
使用“TCM ISS V2.5”软件“数据分析”模块中的“方剂分析”功能,包括药物使用“频次统计”、“组方规律”及“新方发现”等功能,对所收集到患者中药处方的用药规律进行分析,并通过软件中“网络展示”功能,可视化展示所得结果。
具体过程如下:第一步:提取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全部处方,点击“频次统计”并将结果导出至Excel。第二步:进行“组方规律”分析,将支持度个数设为90,置信度设为0.95,并通过“规则分析”模块,分别得到药物组合频次、关联规则。第三步:进行“新方分析”,将相关度设置为8,惩罚度设置为2,进行聚类分析,得到药物两两之间的关联度,点击“提取组合”,得到药物核心组合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新处方,并将所得结果进行网络化展示。
三、研究结果
(一)用药频次统计分析
使用软件对周翠英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155首方剂进行“频次统计”,可以得到这155首方剂共包含116味中药,其使用频次由高到低自动进行排序,手动将“频次统计”结果导出,统计这些药物使用的频次总和为2325次,使用频次在10次以上的药物共有44味,将这些药物的使用频次及所占百分比(每种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使用频次总和)按使用频次从高到低进行排序(见表1)。
表1 方剂中使用频次大于10的药物情况表
(二)用药分类及数量统计
将处方中的116味中药按功效分类法进行人工分类,并进行分类计数,譬如中药“威灵仙”为“祛风湿药”类,即归为此类,并计数为1,并将同一种药物不同炮制品归为同一类,如甘草和炙甘草归为一类。以此类推,共计16类,分类完成后按出现药味数量由高到低排序(见表2)。
表2 药物分类及药味数量统计表
(三)各类药物使用频次统计
将处方中的116味中药按功效分类,分别统计各类药物的使用频次及各类药物使用频次占药物使用频次总和的百分比,按使用频次从高到低进行排序(见表3)。
表3 各类药物使用频次及百分比统计表
(四)基于关联规则的处方中组方规律情况分析
利用软件的“组方规律”模块分析所选155首方剂的组方规律。设置支持度个数为90,即表示对所选155首处方中出现频率≥90次的药物进行分析。共分析出156条数据,其中有66条数据出现频率≥100次。同时,这156条数据中共包含9味核心中药,即薏苡仁、独活、羌活、金银花、猪苓、雷公藤、蜂房、徐长卿、甘草,利用软件的“网络展示”功能,可根据药物关联情况进行可视化网络化展示。基于上述数据挖掘结果,将置信度设为0.95,利用软件的“规则分析”功能,对所得156条数据的用药规则进行分析,得到531条关联规则。例如:9味核心药物中出现徐长卿时,甘草、独活、薏苡仁均可出现,但出现概率不同,其概率分别是1、0.989148435、0.97826087。
(五)基于熵聚类的方剂组成规律分析
1. 基于改进互信息法的药物间关联度分析 利用软件“新方分析”模块,进行聚类分析,根据处方数量、结合经验判断和不同参数测试分析的结果,将相关度设置为8,惩罚度设置为2,是比较理想的参数,能得到比较满意可靠的结果。得到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处方中116味药两两之间的关联度,仅将关联系数大于0.03的药物组合进行列表,共计119组。其中相关度是指,药物与药物之间的关联度,每一味药物与其余药物之间的关系定量计算出来后由大到小排序,然后综合在一起进行计算分析。比如相关度设置为“8”就意味着涉及8味药,取排序在前7位的药物组合进行聚类计算。如果相关度设置过小就会丢失大量信息,但过大就会影响软件运行速度,无用的信息就会对聚类结果产生干扰。惩罚度是减少负面数据信息干扰的一个参数。如惩罚度设计为“2”就表示两个药物至少在已有的处方中同时出现,这样对那些在所有处方中都没有同时出现的药物进行排除。
2. 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核心药物组合分析 使用上述改进互信息法的数据分析结果,基于预先设定的相关度及惩罚度的约束,运用复杂系统熵聚类方法,经过TCM ISS V2.5软件演算后,提取出10组由3~4味中药组成的核心组合(见表4)。
表4 药物核心组合表
3. 基于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的新处方分析 以上述药物核心组合为基础,按照预设的相关系数及惩罚系数的约束,TCM ISS V2.5软件运用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算法,演化出5首由4~5味药物组成的新处方(见表5)。
表5 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新处方表
四、讨论
(一)周翠英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总结
类风湿关节炎属中医学“痹病”范畴,又称“痹证”、“历节风”、“鹤膝风”等,焦树德教授首次提出并确立了“尪痹”病名。
类风湿关节炎病因复杂,周翠英教授认为本病是由于禀赋不足、劳逸失度、情志不畅致气机失其条达影响气血津液运行,或情志过激化火伤阴,或嗜食辛辣肥甘厚味致酿生湿热,或体瘦之人阴血不足多火,或久病耗伤肝肾之阴,或过用温燥药治疗伤阴,或素体阴虚内热,导致脏腑阴阳失调,复感风寒湿热等邪,诸邪虽有不同,但其间存在兼夹、消长、转化的关系,因脏腑阴阳失调及体质差异,或从阴化寒,或从阳化热,或寒邪郁久化热,或热去湿留,素体阴偏盛者湿从寒化。此外,治疗中只重视祛除外在寒湿之邪,滥用辛温之品,促使外袭的风寒湿邪热化。总之,人体正气不足,无力祛邪外出,内外合邪,邪郁蕴毒,酿生热毒或湿热毒邪内停,以致毒邪进一步耗伤正气,伤津耗液,影响气血正常运行,血不利而为水,聚湿成痰化瘀,或血液运行迟滞成瘀,痰瘀内生,湿热毒瘀之邪互生互化交炽于一体,痹阻经脉肢体关节,流注骨骱经隧而发病[6]。
周翠英教授根据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表现特点,结合文献研究及西医对本病的认识,认为湿热毒瘀胶结为疾病活动期的病机关键,临床运用清热解毒法疗效显著;“毒”是活动期RA发病的关键因素,提出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毒”的概念[7]。
针对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的病机特点,周翠英教授主张活动期治疗首当祛邪,以清热解毒、舒筋除痹、利湿通络、活血化瘀立法[8][9]。稳定期主张以祛风除湿,活血通络立法。组方用药遵守“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的古训,时时顾护脾胃,多选甘寒之品,慎用苦寒败胃及辛温大热之品,同时由于类风湿关节炎病程缠绵,反复不愈,损伤人体正气,疾病后期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气血亏虚,故临床上常辅以黄芪、当归、炒白术等健脾益气之品。根据临床实践经验创立了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痹速清方、痹清饮、蠲痹汤3首基础方,介绍如下:
1. 痹速清方 用于疾病活动期,热重于湿者。药物组成:金银花20g、虎杖15g、雷公藤15g(先煎60分钟)、羌活12g、独活20g、徐长卿12g、薏苡仁30g、猪苓30g、蜂房15g、荜茇12g、甘草6g。该方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通络功效。方中金银花、虎杖清热解毒,凉血化瘀;雷公藤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羌活、独活、徐长卿善于祛风除湿,行气活血,通痹止痛;薏苡仁、猪苓利水渗湿,舒筋除痹;蜂房功擅祛风止痛,攻毒消肿;荜茇温中散寒止痛,少量反佐,以顺病势,入络散邪,且防雷公藤对胃刺激;甘草缓急止痛,调胃和中。
2. 痹清饮 用于疾病活动期,湿重于热者。药物组成:土茯苓20g、忍冬藤30g、蒲公英15g、大血藤15g、独活20g、羌活12g、徐长卿12g、猫爪草20g、猪苓30g、薏苡仁30g、蜂房15g、细辛3g、甘草6g。该方具有利湿解毒,清热通络功效。方中土茯苓、忍冬藤、蒲公英、大血藤利湿解毒,清热通络;羌活、独活、徐长卿、猫爪草祛风除湿,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猪苓、薏苡仁利湿消肿,舒筋除痹;蜂房功擅祛风止痛,攻毒消肿;细辛辛温散邪止痛,寒温并用,不失偏颇;甘草缓急止痛,调胃和中。
3. 蠲痹汤 用于疾病后期,湿热毒瘀胶结者。药物组成:土茯苓30g、薏苡仁30g、猪苓30g、独活18g、川牛膝18g、黄柏9g、苍术12g、木瓜15g、海桐皮12g、车前草15g、王不留行15g、甘草6g。该方具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功效。方中独活、木瓜、海桐皮共奏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之效;苍术、薏苡仁、猪苓健脾利湿消肿,舒筋除痹;土茯苓、车前草、黄柏功擅清热利湿,消肿止痛;川牛膝、王不留行逐瘀通经,通利关节,二者合用能散筋脉、骨节、经络之瘀血,使经络气血通畅;甘草缓急止痛,调胃和中。
临床随症加减法:颞颌关节受累,张口咀嚼活动受限者,加白芷、细辛、川芎以开骨窍,止疼痛;颈椎痛转侧不利可选加葛根、络石藤通经达络,祛风除湿;累及两肩关节,症见关节疼痛,上抬活动受限者,可加片姜黄、桂枝、桑枝等祛风除湿,温经止痛;四肢小关节肿胀、灼热者加土贝母、猫眼草、漏芦解毒散结,消肿止痛;两膝关节肿胀或有积液者,可选用土茯苓、苍术、黄柏、猫爪草、车前草、萆薢等以清热利湿,消肿止痛;两膝关节疼痛为主者,可选用赤芍、白芍以活血养血,通络止痛;双踝关节受累,肿胀疼痛,走路困难者,选加地龙、钻地风以通经活络,搜风除湿;腰背僵硬而痛者,选加续断、狗脊、杜仲祛风湿壮筋骨;筋脉拘挛者加木瓜、伸筋草、赤白芍养阴柔筋,活血止痛;骨节重着感显著者,加土茯苓以加强内清湿热,外祛湿邪的作用;风寒偏胜者,关节窜痛,痛处怕冷,疼痛似掣者加制川乌以祛风除湿,温经止痛;外感后致关节肿痛加重伴咽喉肿痛者,选加连翘、蝉蜕利咽解表。
(二)周翠英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用药规律分析
1. 常用药对分析 周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善用药对,常用药对如下:
(1)羌活配独活:二药性味相同,同归入膀胱、肾经,味辛能散,味苦能燥,皆性温,故二活相配,祛风除湿,散寒止痛之力协同增强。主治肩背肢节及腰膝、腿足关节上下一身尽痛,或兼有外感表证者用之。
(2)猪苓配薏苡仁:二药性味归经相近,甘淡利湿,微寒清热。猪苓功专利水渗湿,薏苡仁尚能健脾,舒筋除痹,《神农本草经》言其“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常用于治疗关节肿胀或兼有肢体沉重,关节拘急不能灵活伸展者。
(3)土茯苓配猪苓:土茯苓归肝、胃经,猪苓归脾、肾、膀胱经,二药归经不同,但药性皆甘淡性平,均可渗湿利窍,同用可扩大归经范围,共奏清热利湿,渗湿消肿之功,擅治关节肿胀、积液。
(4)猫眼草配猫爪草:二药均有小毒,均有清热解毒、散结消肿之力,常用于治疗关节肿胀积液,其中猫眼草常用于治疗上肢小关节肿胀疼痛,猫爪草常用于治疗下肢大关节肿胀积液。
(5)蜂房配土贝母:蜂房以祛风止痛,攻毒消肿见长,土贝母功擅消肿散结解毒。二者同用能加强消肿散结、解毒止痛之力,对于关节肿胀、疼痛,僵硬或强直畸形,屈伸不利者尤为适宜。
(6)忍冬藤配大血藤:二者皆以藤茎部分入药,根据中医学取类比象的思维,藤茎类药物多具有舒展之性,善于走四肢,通经络,利关节。本病多以四肢起病,用之尚有引经作用,以增强疗效。
(7)金银花配连翘:二药皆体轻质浮,能清能散,均能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此外,连翘尚有散结消肿之功,被誉为“疮家圣药”。周教授认为,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邪热炽盛、关节肿胀热痛,正是邪热壅滞经络,不通则痛,二药合用能令邪热向外透达,热散则结通。
(8)赤芍配白芍:基于前人对芍药“白补赤泻”的认识,周教授认为二者合用能滋阴养血、活血通络,常配伍甘草,取《伤寒论》中芍药甘草汤之义,缓急止痛,对肝血亏虚筋脉失养而拘急疼痛者尤为适宜。
(9)威灵仙配王不留行:二药其性善行,威灵仙性猛善走,可横行直往,宣通十二经络,为除风湿痹痛要药,王不留行行而不住,能活血通经,除风痹。二药合用,搜风胜湿活血通络除痹,对全身游走性风湿痹痛尤为适宜。
2. 常用药物分析 为了对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用药规律进行较为全面系统客观的分析和掌握,结合本研究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药物中统计的结果,选择使用频率较高的药物:薏苡仁(138次)、独活(135次)、甘草(131次)、蜂房(124次)、羌活(119次)、猪苓(114次)、金银花(112次)、徐长卿(103次)、雷公藤(93次)、虎杖(83次)、荜茇(81次),以此为例说明。
(1)薏苡仁:味甘、淡,性微寒,归脾、胃、肺经。能利湿健脾,舒筋除痹,主治风湿痹痛,又兼健脾除湿之功,如《神农本草经》指出:“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下气。”《本草正》载:“以其去湿,故能利关节,除脚气,治痿弱拘挛湿痹,消水肿疼痛。”《本草经疏》言:“薏苡仁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及风湿痹,除筋骨邪气不仁,利肠胃,消水肿。”周教授认为,“无湿不成痹”,“痹必挟湿”,湿邪为类风湿关节炎发病重要因素,内湿常易招外湿。脾主运化,若脾气健运自无内湿停留之患,若脾气虚弱,失其健运之职,则内湿易招外湿,湿邪黏腻重浊,易郁而化热,导致湿热痹阻经络,易合难分,缠绵难解,亦是本病缠绵难愈的重要原因。薏苡仁是利湿健脾,舒筋除痹的要药,用之有治病求本之义。其性微寒而无苦寒伤阴损阳之弊,一药之用身兼数功,故为临床喜用。现代药理研究认为薏苡仁素的解热镇痛作用与氨基比林相似,且在用其治疗重度功能性痛经的实验中,90%显效[10]。
(2)独活:味辛、苦,性微温,归肾、膀胱经。能祛风胜湿,散寒止痛。为祛风要药,临床用之是因风为百病之长,其性开泄,寒湿之邪常依附之而侵犯人体,形成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的局面。正如《本草正义》所言:“独活为祛风通络之主药。”《名医别录》言:“疗诸贼风,百节痛风无久新者。”《本草汇言》:“独活,善行血分,祛风行湿散寒之药也。凡病风之证,如头项不能俯仰,腰膝不能屈伸,或痹痛难行……必用独活之苦辛而温,活动气血,祛散寒邪。”所以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手、足、膝、颈椎、颞合关节疼痛,伴有肢体麻木,用之尤为对症。现代药理研究认为独活挥发油具有良好的抗炎和镇痛作用,对醋酸扭体法的镇痛效果更明显,其镇痛作用接近非甾体抗炎药[11]。
(3)甘草:味甘,性平,归脾、胃、心、肺经。《本草经集注》称之为“国老”,能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疮肿,解毒。”《名医别录》载:“通经脉,利血气,解百药毒。”《日华子本草》言:“通九窍,利百脉,益精养气,壮筋骨,解冷热。”《用药心法》中言:“热药用之缓其热,寒药用之缓其寒。”药理研究表明甘草的有效成分是甘草甜素、甘草次酸、甘草苷元、甘草多糖等,具有抗炎、抗变态反应、解毒、抗病毒等作用。王访等[12]研究显示甘草具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甘草甜素是甘草解毒的主要有效成分。
(4)蜂房:味微甘,性平,有小毒,归肝、胃、肾经。能祛风止痛,攻毒消肿。蜂房的功效主治有明确记载,如《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所载:“舒筋活络,祛风湿,利尿。治风湿性关节炎,腰膝湿痹,肾炎水肿。”值得一提的是,其消肿止痛的作用显著,正如《本草汇言》言:“驱风攻毒,散疔肿恶毒……治风痹肿痛……及历节风痛,痛如虎咬。”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蜂房有明显的抗炎及镇痛作用,其水提物对巴豆油诱发小鼠的急性炎症有明显抑制作用,而且与醋酸氢化可的松有相似的对抗作用[13]。
(5)羌活:味辛、苦,性温,入膀胱、肾经。有祛风湿,利关节,散寒止痛之功。诸如《日华子本草》言:“治一切风并气,筋骨拳挛,四肢羸劣……骨节酸疼,通利五脏。”《珍珠囊》曰:“去诸骨节疼痛。”《品汇精要》载:“主遍身百节疼痛,肌表八风贼邪,除新旧风湿。”《医学启源》言:“羌活,治肢节疼痛……加川芎治足太阳、少阴头痛、透关利节,又治风湿。《主治秘诀》云:其用有五:手足太阳引经,一也;风湿相兼,二也;去肢节疼痛,三也;除痈疽败血,四也;风湿头痛,五也。”药理实验结果表明,羌活水提液有抗炎、镇痛作用,初步确定紫花前胡苷为其有效单体[14]。
(6)猪苓:味甘、淡,性平,归脾、肾、膀胱经。功专利水渗湿。《用药心法》载:“猪苓,苦以泄滞,甘以助阳,淡以利窍,故能除湿利小便。”猪苓除利水渗湿作用外,还具有抗肿瘤、免疫调节等功能。聂红等[15]研究证实猪苓的主要有效成分猪苓多糖使环磷酰胺小鼠淋巴细胞转化能力、NK细胞杀伤活性、T细胞总数和免疫球蛋白G产生能力均有所回升,可增强小鼠的免疫功能。马兴铭等[16]研究表明猪苓多糖能明显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指数,提高小鼠血液T淋巴细胞的数量,加强B细胞产生抗体的能力,上调小鼠特异性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
(7)雷公藤:味苦、辛,性凉,有大毒,归心、肝经。能祛风除湿,活血通络,兼有消肿止痛的功效。本药有大毒,使用时多与甘草久煎60分钟,能明显减少毒副作用,增加疗效,故临床应用颇为广泛,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湿疹、银屑病、麻风病、疥疮、顽癣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各种皮肤病中均有应用。药理研究证实雷公藤具有免疫抑制、抗炎、抗生育、抗肿瘤作用,在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中疗效确切,可作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17]。潘祝平等[18]研究表明雷公藤多苷联合MTX能显著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病情,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与MTX联合来氟米特方案相当。涂胜豪等[19]认为雷公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不仅疗效肯定,而且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8)徐长卿:味辛,性温,归肝、胃经。有祛风除湿,行气活血,去痛止痒之功。常用于治疗风湿痹痛,腰痛,脘腹疼痛,跌扑伤痛,带状疱疹,荨麻疹,月经不调,痛经等。《生草药性备要》认为徐长卿“能除风湿最效”,《本草求真》言其“治跌打散瘀”,《常用中草药手册》云其“祛风止痛,解毒消肿,温经通络”。药理研究证实徐长卿具有抗炎,镇痛,抗肿瘤,保护心血管等作用[20]。许青松等[21]研究证实徐长卿水煎剂能明显抑制小鼠肉芽肿增生,延长小鼠扭体反应潜伏期、减少扭体次数。
(9)金银花:性味甘寒,功专清热解毒,疏散风热。体轻质浮,气味芳香,能令邪热向外透达,且其性甘寒不败胃气,为治疗风湿诸毒之要药。《本草正》言其善于化毒,指出:“故治痈疽……风湿诸毒,诚为要药。”《本草汇言》指出:“驱风除湿,散热疗痹。”药理研究证实金银花具有抗炎,解热,抑菌,抗病毒,保肝,免疫调节等作用[22]。
(10)虎杖:味苦,性微寒,归肝、胆、肺经。具有活血散瘀,祛风通络,清热利湿,解毒功效。《名医别录》言:“主通利月水,破留血癥瘕。”《本草拾遗》曰:“主风在骨节间及血瘀。”《滇南本草》载:“攻诸肿毒。”药理研究证实虎杖具有抗炎、镇痛、抗菌、抗病毒、抗肿瘤、保护心血管、改善微循环等作用[23]。其抗炎作用的机制可能是抑制炎症介质PGE2的合成、抑制细胞免疫及与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有关[24]。
(11)荜茇:味辛,性热,归脾、胃、大肠经。功擅温中散寒,下气止痛。处方中少量反佐,以防苦寒败胃。《天宝本草》载:“荜茇辛温壮骨精,跌打损伤脚手疼,腹内疱块腰脊痛,通关利窍效如神。”亦常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头痛等病证。《本草拾遗》言:“温中下气,补腰脚……除胃冷。”荜茇的药理研究发现其具有抗胃溃疡、抗肿瘤、调节血脂代谢、抗血小板凝集、镇痛、抗菌消炎、抗氧化、免疫调节等作用[25][26]。
(三)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组方规律
1. 按药物频次和药物分类分析处方 通过TCM ISS V2.5软件统计得出周翠英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常用的中药有薏苡仁、独活、甘草、蜂房、羌活、猪苓、雷公藤、徐长卿、金银花、虎杖、荜茇、川牛膝、土茯苓、威灵仙、蒲公英、猫爪草等,这些药物以清热解毒、祛风湿、止痹痛、健脾利湿、通络除痹、活血化瘀等功效为主。
结合表2、表3数据统计结果可以看出,18味祛风湿药,累计使用频次517次,占药物使用频次总和的22.24%,其中以独活、雷公藤、徐长卿、威灵仙最常用;11味利水渗湿药,累计使用频次434次,占药物使用频次总和的18.67%,其中以薏苡仁、猪苓、土茯苓、虎杖最常用;17味清热药,累计使用频次327次,占药物使用频次总和的14.06%,其中金银花、蒲公英、大血藤、忍冬藤、黄柏最常用;16味补虚药,累计使用频次273次,占药物使用频次总和的11.74%,其中甘草、白芍、山药、炒白术最常用;15味活血化瘀药,累计使用频次216次,占药物使用频次总和的9.29%,其中以川牛膝、川芎、王不留行、刘寄奴最常用。研究表明周翠英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用药以祛风湿药、利水渗湿药、清热解毒药及活血化瘀药为主。
2. 处方的组方规律分析 基于关联规则分析所选155首方剂的组方规律情况可以看出,支持度个数设置为90时,共分析出156条数据,即经软件分析得出的周翠英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经常配伍使用的药物组合。有些是显性经验,例如:羌活配独活、猪苓配薏苡仁等。有些是隐性经验,例如:独活配薏苡仁、蜂房配羌活、羌活配薏苡仁、蜂房配薏苡仁、蜂房配独活、蜂房配甘草、独活配猪苓、独活配徐长卿、蜂房配雷公藤等。
同时分析出9味核心中药,分别是金银花、雷公藤、羌活、独活、猪苓、薏苡仁、蜂房、徐长卿、甘草,即经软件分析得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核心药物,分析其功效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消肿止痛作用,可用于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的治疗。药理研究证实这些药物大多有抗炎、镇痛、调节免疫作用,符合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以上药物及配伍基本体现了周翠英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用药特点。
3. 对新方的初步探讨 在提取核心组合时,利用改进互信息法分析出药物间关联度,演化出10组核心组合,进一步演化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5首新方,如表5所示。
新方1:由络石藤、葛根、片姜黄、白术组成,能活血通络,祛风止痛,以药测证,考虑该方证型属于血瘀气滞,主要用于颈椎、肩关节受累,对伴有脾气虚弱的患者尤为适宜。
新方2:由猪苓、白芍、徐长卿、川芎、猫眼草组成,可祛风除湿,活血止痛,以药测证,方中徐长卿、川芎祛风除湿,活血止痛,白芍柔肝缓急止痛,猪苓利水渗湿,猫眼草多用于上肢小关节肿胀、疼痛,或伴有关节积液者。
新方3:由土茯苓、大血藤、细辛、苍术、王不留行组成,有清热解毒,健脾利湿,通络止痛之功,以药测证,可用于关节肿痛较甚,伴有脾胃虚湿盛者,症见关节疼痛明显,肢体沉重,关节屈伸不利,晨僵明显者。周翠英教授认为,细辛气味芳香,善开结气,宣百脉,利关窍,通百节,除能祛风散寒止痛外,用于全方尚有反佐之用,寒温并用不失偏颇,不至于寒凉之药损伤脾胃。
新方4:由红花、桃仁、当归、黄芪、续断组成,能活血化瘀,补肝肾,以药测证,适用于痰瘀痹阻证,本证型多见于病程日久,痰瘀胶结凝滞,正气不足。大多数患者关节痛夜甚,肿胀强直畸形,关节屈伸不利,晨僵,关节局部肤色晦暗,或肌肤甲错,妇女月经量少颜色深暗或夹有血块甚或闭经。
新方5:由金银花、忍冬藤、虎杖、荜茇、雷公藤组成,具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活血止痛之功,以药测证,考虑该方的证型为湿热痹阻,热重于湿证。如前所述,活动期立方用药首当祛邪,本方以清热解毒为主,辅以活血通络止痛,少佐辛温,以防凉遏,入络散邪。治疗关节肿胀、疼痛,局部触之发热,关节屈伸不利,晨僵或伴有发热、口渴、咽痛、小便黄、大便干,舌红苔黄厚,脉弦数或滑数等。
综上,对周翠英教授155首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处方进行分析,得出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用药规律,即以甘淡寒凉药为主,兼以苦寒药,佐以辛温之品,清热解毒、利湿通络,并兼顾脾胃而不伤正;配活血化瘀通络之品,以助除湿止痛,瘀未成可防寒凉涩血,瘀已成则除经络血脉中瘀滞。经软件分析得到的核心组合及新处方,也为下一步的临床研究提供了有益的线索,对以后新方的开发和周翠英教授临床经验及学术思想的传承和推广大有裨益。
刘建勤 孙素平 樊冰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0,14(4):265.
[2]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 .1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16-119.
[3] 卢朋,李健,唐仕欢,等.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开发与应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9):1.
[4] 唐仕欢,陈建新,杨洪军,等.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方法的中药新药处方发现研究思路[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9,11(2):225.
[5] 吴嘉瑞,张冰,杨冰.基于关联规则和复杂系统熵聚类的颜正华教授治疗胃脘痛用药规律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20):1.
[6] 孙素平,米杰.周翠英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经验[J].山东中医杂志,2004,23,(7):442-443.
[7] 周翠英,樊冰,孙素平,等.清热解毒法对类风湿关节炎炎性细胞因子作用的临床研究[J].山东中医杂志,2004,23(3):137-139.
[8] 周翠英,孙素平,刘建,等.痹清饮对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的干预作用[J].山东中医杂志,2009,28(5):332-335.
[9] 邓长财,周翠英,孙素平,等.痹清饮对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增殖的影响[J].江苏中医药,2011,43(9):88-90.
[10] 刘晓梅.薏苡仁的药理研究与临床新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0,8(2):36-37.
[11] 范莉,李林,何慧凤.独活挥发油抗炎、镇痛药理作用的研究[J].安徽医药,2009,13(2):133-134.
[12] 王访,苏耀海.甘草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J].时珍国医国药,2002,13(5):303-304.
[13] 李琳.露蜂房的研究和应用[J].中草药,1998,29(4):277-280.
[14] 秦彩玲,张毅,刘婷,等.中药羌活有效成分的筛选实验[J].中国中药杂志,2000,25(10):683-684.
[15] 聂红,马安伦,沈伯华,等.复方猪苓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0,16(5):384-386.
[16] 马兴铭,赵进昌.六种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调节作用的比较[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3,19(4):14-15.
[17] 谢艳,郭云鹏.雷公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2(4):72-75.
[18] 潘祝平,林顺平,林旋.雷公藤多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短期疗效观察[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4,3(3):17-20.
[19] 涂胜豪,胡永红.雷公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和生活质量评价[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26(2):25-27.
[20] 金贤兰.徐长卿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9):2947-2948.
[21] 许青松,张红英,李迎军,等.徐长卿水煎剂抗炎及镇痛作用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6):1407-1408.
[22] 赵国玲,刘佳佳,林丹,等.金银花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J].中成药,2002,24(12):973-976.
[23] 樊慧婷,丁世兰,林洪生.中药虎杖的药理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5):2545-2548.
[24] 张海防,窦昌贵,刘晓华,等.虎杖提取物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J].药学进展,2003,27(4):230-233.
[25] 吴宜艳,杨志,刘广勤,等.荜茇有效成分提取及抗炎作用的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09,6(1):16-17.
[26] 张鹏,黄启来,华子春.荜茇酰胺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草药,2012,43(1):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