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奥斯特洛夫斯基传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章 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

妈妈知道小儿子柯里亚最爱读书,但兵荒马乱的,顾不上安排送他上学的事儿。

舍佩托夫卡是个多条铁路线在此交会的枢纽站,每天过往的列车,如今大部分是军列。柯里亚会出现在下了车却尚未整队出发的士兵们中间,找准目标,向人家索取旧刊物、旧书报。这个方法,每每有所收获。

日积月累,他居然拥有了个人的藏书——将近两百本书和杂志。当然,其中没有一本是崭新的。

不仅如此,有时在书报摊上发现一本喜欢的读物,想买却没钱,怎么办?他把自己的午饭送给摊主吃,人家就免费让他看这本书。

有一天,柯里亚在家里认真地读书。哥哥米佳值夜班,早上也没回家,他要连着再干一个早班。这样的加班是常有的。妈妈叫小儿子到机车库去给哥哥送早饭,还叮嘱他别在什么地方耽搁时间,送完饭赶紧回家,千万不要贪玩,那儿全是火车来来去去地开,危险。

妈妈一再叮咛是有原因的。前不久,有个孩子从车厢底下往对面爬。蓦地,列车启动了,孩子被压在车轮下。就这么一瞬间,惨祸发生,无可挽回,孩子的父母哭得死去活来。

此刻,柯里亚嘴里应着,人已经往外跑了。

妈妈在家里等,过了好久好久,还不见柯里亚回来,她有点儿着急。怎么搞的?小儿子平时蛮听话的呀!她心慌意乱,走出门口张望,连人影也没有。她惴惴不安,慢慢往前走去,两眼惊恐地搜索着前方和两边。

柯里亚到底怎么了呢?他确实碰到了意外,不过并非妈妈所害怕发生的那种。

他挺顺利地来到了机车库,把早饭交给哥哥米佳后,就转身出来,一路往回走。

突然,传来女人孩子的嚷嚷声、母鸡小鸡的乱叫声。

循声望去,原来有个老婆婆背着两个装得满满的大口袋;一只手提着篮子,里头有一只母鸡和好几只小鸡;另一只手牵着个两三岁的小男孩,这孩子正在发脾气,犟头倔脑,哭着吵着,就是不肯走。老婆婆显然是要去赶火车,被孩子一闹,力气也没了,迈不开步,一点儿办法都没有,干着急,快要跟孩子一起哭了。偏偏这时候,那只母鸡从篮子里挣脱出来,几只小鸡也跟着飞扑出来,欢叫着乱跑,真是雪上加霜。

柯里亚看得清楚,急忙奔过去。他先抓住母鸡,放进篮子,让老婆婆摁住;再一只接一只地抓住小鸡,塞进篮子,用绳子牢牢地捆住;然后,又帮老婆婆提着两个大口袋,把她送到火车站里。老婆婆乐得千谢万谢,柯里亚挥挥手,三步并作两步走。刚出火车站,就看见妈妈满脸惊恐地迎面寻来。

男孩子这才想起,自己耽搁了一大段时间,让妈妈担心了。

他快步奔过去,搂住妈妈,简略地讲了一下刚才的事情。妈妈转忧为喜,连连亲吻孩子。

是的,柯里亚小小年纪,已经这么富有同情心,做母亲的当然十分高兴。

一回到家,柯里亚又拿起书来看了。

离他们家不远,有个两年制的高级小学,那是一幢砖房,坐落在苏齐尔科夫街的许多白色小土房中间。学生的琅琅读书声、嬉戏喧闹声,隐隐传来。柯里亚常常会露出羡慕的神情。妈妈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暗暗拿定了主意。

高级小学这学期早已开学。妈妈去跟校方商量,终于让柯里亚入学了。不过,柯里亚要保证,一定努力学习,追上同班同学。柯里亚果然没让妈妈失望,没多久,他在班里的成绩就已名列前茅。

他的同班同学尼娜后来回忆说,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有的科目都很优秀。他自己读过许多书……组织能力很强。同学中谁功课落下了,他会出力帮助……

当时还是沙皇时代,小学生上圣经课,要背诵许多祷告词。这些都是古老的斯拉夫文,佶屈聱牙,背了半天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更糟糕的是,教圣经课的瓦西里神父总是体罚学生——使劲拧耳朵、把脑袋往桌子上撞,甚至强迫学生跪在豌豆或荞麦粒上。不仅学生,连教师也讨厌他,因为只要有人流露出一点儿进步的思想,对受压迫的工人表示同情,他便会向宪兵队告密。

柯里亚的记忆力一向极好,按说只要能顺利地背出祷告词,受体罚是轮不到他的。但他年纪虽小,看的书却不少,何况自然课上学到的许多知识,和神父讲的明显针锋相对。这孩子既爱思考,又很调皮。他粗略地知道什么叫恒星、行星,懂得地球上的人类从何而来。他会出其不意,提出一两个在瓦西里神父听来极其刁钻的问题,使他无法对答,狼狈不堪。因此,瓦西里神父恼羞成怒,一有机会便对柯里亚实施最严厉的处罚。后来,他甚至扬言,一定要把这顽劣的学生撵出学校。他成功了,确实找了个借口,开除了学习成绩优秀的柯里亚。当时仗还在继续打,局势混乱,物价飞涨,就在这孩子被迫离开后不久,学校也维持不下去,关门了。没过几天,校舍被占用,改成了军医院。

失学了,又没有正式的工作,柯里亚有时便在外面闲荡。

那天,仿佛发现了奇迹似的,他在车站后面看到一片小树林,那绿色的密林中间怎么会闪闪发光呢?嗬,那里竟然有座被低矮的老柳树团团围绕、遮蔽着的古老池塘,水色清亮,碧波粼粼。男孩子立刻联想到故乡维里亚村的池塘。那会儿,池塘历险,虚惊一场,此时回想,倒觉得好亲切、好快乐。远方村野的空旷和静谧,使他沉浸在甜甜的思念中。连带着,映入眼帘的这座池塘似乎也让他萌生了一种亲近感。好奇心引领他再往远处走去,那儿还有一些废弃已久的石矿……

于是,他经常到这里来。有时带着书,倚坐在老柳树粗壮的枝干上,静静地阅读。有时带着钓竿,钓到了什么鱼的话,家里就能改善伙食了。此情此景深深镌刻于心,后来写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这里很自然地成了保尔和冬妮娅邂逅的地点。

原来,当地的孩子是知道这块“宝地”的。他们会相约着,有时也叫上柯里亚,大家一起玩军事游戏。不过柯里亚更喜欢独自前来看书。真正的战争就在近处进行,再玩打仗游戏没什么劲儿。

一些比较大的孩子,挺想到前线去打仗。他们瞒着家长,悄悄地做准备。烤好面包干,出发时带上,算是自备的干粮;涎皮赖脸地向途经此处的士兵讨来旧的行军水壶,背上倒也能显出三分军人的样子。其中有两三个居然真的被红色游击队留了下来。

柯里亚好不羡慕。一天夜间,他偷偷地攀上一节刚卸了货的空车厢。天亮,列车启动了。可才过了两站,他就被一个机车库的钳工认出来了,并被送了回来。柯里亚不罢休,再次尝试。这回他灵活地爬到机车里躲着,可又被司机发现,送回了家。一进屋,见妈妈消瘦的脸沉着,就怕了、慌了、急了。妈妈非常生气,声音发颤地责备:“你怎么搞的?家里原本就困难,你还添乱,让我操心!”

他轻声轻气地认错:“妈妈,我下次再也不敢了。”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小男孩爱独处,爱遐想。池塘边正是独处遐思的好去处,可以安静地坐着,任由脑袋里风急浪高,思绪翻飞。

有一天,柯里亚带来的书是《牛虻》。在这部小说中,英国女作家伏尼契伏尼契(1864—1960),英国女作家。主要作品有《牛虻》《奥丽维亚·拉塔姆》等。描写了19世纪30年代意大利革命者争取祖国独立和统一的艰苦斗争。主人公“牛虻”出生于富裕家庭,经历无数磨难,成长为坚定、刚毅的革命者。他被捕后,拒不屈服,慷慨就义。

牛虻无所畏惧、投身革命的精神,大义凛然、宁死不屈的品格,使柯里亚的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他决心以牛虻为榜样,将来献身于壮举伟业。这种决心,他一辈子没有改变。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内,他借已成为坚定革命者的保尔之口,说出自己的肺腑之言:“有的书,塑造出革命者光彩夺目的形象,使我产生了要做他们这样的人的愿望……我赞同他的主要方面——他的勇敢精神、非凡毅力。我钦佩这种类型的人。他们能忍受痛苦,不在任何人面前叫屈。我喜欢这种革命者的典型。在他们心目中,个人的事情绝对不能和集体的事业相提并论。”

柯里亚不仅自己精读此书,还给小伙伴们讲这个故事。他面部表情逼真,肢体语言丰富,尤其在讲到起义领袖如何顶住威逼利诱,如何面对死亡,在气势上压倒敌人时,这小男孩全身心地投入了,似乎他就是牛虻,对着刽子手们轻蔑地揶揄:“‘开枪吧!有朝一日我们要你们的命,不会用六枝生锈的破马枪。我们可是要动用大炮啦。’士兵们惊慌失措,待在那里。军官色厉内荏,下令枪杀牛虻。但第一排枪没把牛虻打死。牛虻又冲着他们喊话:‘枪法太糟糕啰!伙计们,再试一次吧!’然后,他就牺牲了。真是个英雄哦!”

1915年,柯里亚刚满11岁,就在舍佩托夫卡车站食堂里干起了烧水锅的活。这份工作是哥哥米佳设法替他找到的。他实在太小,还无法进到机车库当工人。

但实际上,小锅炉工干的是重体力活,柯里亚常常十分疲劳。然而他不仅不叫苦叫累,甚至还经常主动再另外找点儿活干——往进库机车的备用煤箱里装煤。他挺开心,因为自己能多挣些钱给妈妈。

即使在如此辛苦、如此艰困的情况下,柯里亚仍然没忘记看书。他的身边经常带着书。

有几次,他下班时借了别人一本书,答应第二天一定还给人家,只好当天晚上偷偷地开夜车,几乎没睡觉。次日还要上班呢。如果不是妈妈或哥哥板起面孔,绝对不让他看,这孩子肯定会一直看到大天亮的。

不过他晓得,妈妈和哥哥有时阻止他看书,是出于关心、爱护与怜惜。

尤其是半文盲的妈妈,实际上非常支持他读书求上进。而且,有时她手里干着家务活,见小儿子坐在一旁看书,还会让他念一段给她听听。

这不,那天柯里亚下班回来,认真地读着一本刚借到的书。妈妈让他念出声来。

这是一本很旧的法国小说。柯里亚看到这么一段:有个脾气古怪的伯爵,闲得无聊,就以打骂仆人为乐。或者大喝一声,吓得仆人两腿发抖;或者冷不丁刮一下仆人的鼻子,疼得仆人哭又不敢哭,走又不敢走,连连后退。

柯里亚念道:仆人端着盘子过来,那伯爵扇仆人的耳光,疼得他双手发颤,盘子连同一杯茶全掉到了地上。仆人卑怯地、谄媚地挤出笑意……

念到这里,小男孩满肚子怒气,快要爆炸了。这怎么念得下去呢!

他眉头一皱,灵机一动,眼睛看着书,似乎在继续念,其实这位未来作家开始首次“创作”了:“当时,仆人冲到伯爵跟前,手一挥,就给了他一个耳光。打了一个耳光,再打一个耳光,直打得伯爵眼冒金星……”

“等一下,等一下,”妈妈觉得不对头了,“哪见过仆人敢打伯爵的?”

柯里亚的脸涨得通红,激怒地叫喊:“这可恶的坏蛋,就该狠狠地揍他,要他晓得,不准打工人!”

妈妈仍然疑疑惑惑:“可哪见过这种事情哦!我不信,把书递给我,我问问米佳。我猜书上准保没有这样的描写!”

柯里亚恼恨地把书往地上一摔,使劲儿嚷嚷:“没有就没有,当然没有!换了我,非要打断他的肋骨不可!”

这以后的好些天,柯里亚还一直愤愤不平,心潮起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