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担保与融资实务:23个经典案例实战解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序言一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征程,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8年,中国经济总量首次突破9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地位。中国改革开放40年取得的巨大成就,与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借鉴他国发展经验、因地制宜创新发展密不可分。在这伟大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的商业银行在深入研究国际惯例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具有中国特色的跨境金融产品和服务,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助力中国“走出去”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当前形势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持续推进改革开放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金融创新,搞好相关制度设计。跨境金融工作者应该深入领悟新时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要义,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中信银行成立于1987年,是国内最早经营外汇业务的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之一。30多年来,中信银行外汇业务在业务规模、产品种类、交易系统和综合服务等方面水平不断提高,曾获得“最佳国际结算银行”“最佳跨境人民币业务银行”“最佳国际业务服务银行”等多项殊荣。

本书作者朱玉庚同志研究了“一带一路”背景下跨境金融新趋势,并结合近年来跨境担保和跨境融资领域的案例,撰写了这本专业图书。本书具有以下三大亮点:

第一,本土化与国际化融合。中国银行业的国际结算、贸易融资、国际银团等业务较国际大银行起步晚,但是随着中国外向型经济的日益活跃,中国银行业的国际业务创新日益加快。书中介绍的“内保外贷”便是中国银行业金融创新的产物,它在特定历史时期为中国企业开展对外经济合作发挥了积极的融资促进作用。同时,中国银行业注重借鉴国际标准银行产品,学习国际惯例,提升国际化水平。比如本书中重点讲述的“出口信贷”,便是遵循OECD“君子协定”国际惯例的信贷产品。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出口信贷融合了中国本土化的金融创新,体现了国家要求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金融创新的宗旨。

第二,实务性与前瞻性结合。本书介绍了跨境金融实务中使用较多的内保外贷、外保内贷、出口信贷等金融产品,通过案例详细地讲解产品结构、适用范围、业务流程、操作要点等方面,实务性较强。同时,作者兼顾了最新政策动向和产品创新展望,启发金融从业者顺应新时代国家政策导向,合规开展业务创新,服务实体经济,助力对外开放。

第三,业务发展与风险防控兼顾。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的发展,已经从早年的追求“数量增长”到如今的“数量与质量并重”“业务发展与风险防控兼顾”的新阶段。当今,银行国际业务在开展中面临着信用风险、外汇合规风险、国际反洗钱风险、产品结构性风险等多种风险。如何厘清前台、中台、后台的职责定位和梳理贷前、贷中、贷后的全流程管控,成为跨境金融业务风险管理的一大难题。本书在介绍每一个跨境金融产品时,分别从产品结构、产品优势、监管政策、风险控制、案例解析等多维度进行论述,体现了作者对业务发展与风险防控的独到见解。

本书内容新颖、案例丰富、实用性强。广大金融从业者可以此书为参考,不断探索如何灵活运用国际结算、贸易融资和中长期信贷等多种金融工具,更好地服务中国的对外开放,不负伟大的新时代!

中信银行副行长 郭党怀

2019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