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加强“地方改革创新案例研究”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进程
彭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第十二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
“地方改革创新实践案例研究”课题成果正式出版,可喜可贺。应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之邀,希望我做个序言,盛情难却,我就写几句话。
1978年以来,以农村改革为起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走过四十年的征程。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改革再出发,已经形成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全面深化改革新格局。四十年来,尤其全面深化改革以来的五年,我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历史成就世所罕见。
中国改革的一条基本经验,是坚持走渐进式改革的发展道路。中国作为一个具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各项改革必须从自己的国情出发,而绝不可能照搬任何外来的模式。改革初期,小平同志提出“摸着石头过河”,重大改革要先行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推开,这种渐进式改革之路也成为中国改革的最为人称道的基本经验。渐进式改革的关键在于重视调动地方、企业和群众的积极性,尊重和保护改革的首创精神。新时代的改革强调顶层设计,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但是地方改革特别是基层创新实践,仍然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有着突出的地位与作用。因此,及时总结地方探索实践的经验,正视地方改革推进中遇到的阻力和难题,更需要针对当前改革落实中存在的问题,遵循改革的规律,探索建立一套使各项改革措施落地生根的改革落实机制,从体制机制上激发地方改革的内在动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进程。源此,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2017年立项“地方改革创新实践案例研究”课题项目。作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为了顺利推进研究项目,我亲自担任课题组组长,指导课题研究具体实施。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是“研究改革、宣传改革、推动改革”的国家级刊社,近年来注重加强与地方改革部门、创新实践单位的互动。为了更好发挥杂志社对地方全面深化改革的推动作用,提高杂志社对全面深化改革的研究能力,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确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作为课题的具体实施单位。
根据课题项目规划及2017年课题研究实施,“地方改革创新实践案例研究”具有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案例遴选上,注重案例的广泛代表性。广泛代表性包括几个层面的内涵。首先所选案例基本上由各省(市、自治区)改革办、发改委等改革部门推荐。推荐案例改革创新实践在所在省(市、自治区),有的甚至在全国影响巨大。其次所选案例选择坚持围绕国家及所在省(市、自治区)重点改革试点任务、改革事项标准展开。比如,2017年“地方改革创新实践案例研究”选择了河北威县综合体制改革、陕西安康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四川内江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广西百色脱贫攻坚、山东淄博全面深化改革推进落实体系建设研究等案例。五个领域的改革实践既代表了2017年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突破领域,也代表了2017年我国地方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历程的阶段特征。同时对影响全局的重大领域改革,及早关注,提前研究,通过课题研究开展具体支持地方全面深化改革推进。
第二,课题研究上,坚持开题会、调研、专题研讨会等多种形式推进。同时,组织专业性强的课题组研究队伍。比如,针对河北威县综合体制改革,先后两次调研,并在2017年召开了“县级综合体制改革及威县实践高层研讨会”。针对山东淄博全面深化改革推进落实体系建设,深度调研后召开了“全面深化改革推进落实体系建设及淄博实践高层研讨会”。这种将调研、课题研究、高层研讨会结合的形式一方面使课题研究专业、深入,一方面利于改革案例单位创新实践经验在更大范围内复制、推广。同时也对案例单位改革创新实践的深入推进给予大力支持。
第三,成果应用上形式灵活,渠道多元。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作为服务中央改革决策的智库部门,“地方改革创新实践案例研究”成果能够尽快向有关领导,中央深改办、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门呈送,为中央及有关部门决策及时提供决策依据。不仅如此,我还要求课题组将“地方改革创新实践案例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通过《改革内参》刊发,在改革领域尽快产生影响。
“地方改革创新实践案例研究”报告即将正式出版,书中部分案例研究较深入,成果丰硕,对当下的地方改革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部分案例研究由于基层单位同志专业理论背景以及投入精力等原因,还存在研究深度不够,改革创新实践成绩总结特色不鲜明,问题剖析不够深刻,政策建议过于笼统等问题。但瑕不掩瑜,“地方改革创新实践案例研究”总体上达到了凝聚改革共识,推动地方改革实践,服务改革决策的目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会已经决定,将“地方改革创新实践案例研究”作为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常态课题项目予以安排,以期对未来全面深化改革进程的推动再尽绵薄之力。
为更好实施“地方改革创新实践案例研究”,我对课题组也提出几点要求与建议。
第一,参与课题实施的有关负责同志要提高对参与“地方改革创新实践案例研究”项目使命感的认知高度,加强研究能力的学习与培养,以更加专业、更加负责的态度推动案例研究再上一层楼。
第二,下一步未来“地方改革创新实践案例研究”案例的选择需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鼓励各地坚持从实际出发,积极开展差别化探索。习总书记说,“中央通过的改革方案落地生根,必须鼓励和允许不同地方进行差别化探索。全面深化改革任务越重,越要重视基层探索实践。要把鼓励基层改革创新、大胆探索作为抓改革落地的重要方法,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好改革方案同实际相结合的问题、利益调整中的阻力问题、推动改革落实的责任担当问题,把改革落准落细落实,使改革更加精准地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更好造福群众。”这就要求未来的全面深化改革任务的布置、具体改革事项的推进、对改革的监督与考核,必须鼓励和允许不同地方解放思想,大胆进行差别化探索。因此,未来“地方改革创新实践案例研究”对自发性、原创性改革案例的选择应予以倾斜,通过课题研究开展,激发地方改革的原生动力,避免“上面布置作业、全国一道题”的现象,避免用教条主义、经验主义指导改革的现象发生。
二是鼓励各地坚持目标导向和市场化导向的改革探索。未来地方改革亟需围绕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对政府行政体制、政府机构组成进行改革。重点是围绕服务型政府的定位,深化放管服改革,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鼓励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源此,需要根据各地地域差别、经济发展阶段等不同情况,差异化设计、推进政府与领导干部考核指标与形式,稳妥而坚实地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等对全局、对社会影响巨大的改革,回应社会热点关切,防止改革势头受阻或“回潮”。因此,“地方改革创新实践案例研究”要重点关注此类改革创新案例。
三是鼓励各地坚持新时代的改革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宗旨。根据问题导向的要求,奔着解决发展中的问题而去研究改革方案和思路,让人民群众有更多更大的获得感。未来的改革,要弄清楚发展中的问题在哪里,改革的触角就延伸到哪里,做到有的放矢。目前,与人民息息相关的医疗、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社会民生领域公共优势资源还相当短缺,不同地区之间、地区内部之间还存在很大差距。鉴于此,要总结以往改革的成败得失,以人民的满意度为评判标准,深入推进相关领域的改革。比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的放“虚”(权)不放“实”(权)问题、社会中介改革中的部门利益问题、医改中的民众负担反弹问题、房价对实体经济冲击的问题、农村综合体制改革的城乡要素流动市场化的问题等。这些领域的问题都有待实践中通过改革来解决。因此,未来的“地方改革创新实践案例研究”要倾斜于那些看似“小改革”,但是意义重大的改革案例。又如,目前各地正在开展的“村级微权力清单改革”“农民一块地改革”,这样的改革看似“小”,但是改革的覆盖面大,与亿万人民群众密切相关,同时对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意义重大。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要在新起点上实现新跨越。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地方改革创新实践案例研究”。未来的改革重在落实,重在针对现实中的问题提出建设性、实用性建议。课题组要从专业化的角度,为地方改革提供更具操作性的政策建议与方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