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育儿经:92个场景化祖孙教养示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章 该放手时就放手

在一些家庭,儿女与老人间的主要矛盾在于:儿女嫌老人操心太多;老人埋怨子女不听话。

父母是育儿的主角,老人是育儿的配角,

老人应支持子女担负起育儿主角的责任,不可越俎代庖。

父母是育儿主角

奇奇今年两岁半。自奇奇出生以后,姥爷姥姥、爷爷奶奶就有一条不成文规矩:凡有关奇奇的重大问题,都由两家老人一起开会做决定。例如,奇奇起一个什么样的学名,参加什么样的早教班,甚至每天吃什么穿什么,都由他们说了算。他们决定带奇奇到6岁直到上小学。

奇奇父母是一对孝顺儿女,虽对老人的做法有意见,也不好坚持,只得默认这条规矩。老人说什么是什么,倒也省心。

有一次,奇奇得了胃肠炎,四位老人带孩子去看医生。医生问:“这孩子平时是不是由老人带呀?可得注意了,孩子太胖,胃肠不好,会对将来发育有影响。”

医生一席话让他们震惊,想起奇奇的父母早就对他们的喂养方式提出过意见,只是他们一直置之不理。看来,老年人的育儿理念确实存在问题。大家决定把如何抚养教育孩子的决定权交还给孩子的父母,甘愿在子女的指导下,当好配角,做好辅助工作。

奇奇的父母见老人想通了,非常高兴。他们按照科学育儿方法给奇奇制定食谱和早教方案,老人按方案带奇奇。过了半年,奇奇各方面达到同龄孩子的水平,上了幼儿园。

有些家庭,凡涉及孩子的事情,老人事无巨细,都要过问、操心。他们习惯于发号施令,自作主张。子女或是出于无奈,或是出于图清闲;老人说什么是什么,言听计从,一律照办。由于缺少父母的积极参与,老人不合时宜的育儿方式得不到纠正,给孩子成长带来了不利影响。正确方式是将育儿主角退让给孩子父母,共同参与,当好配角。

孩子的困惑

球球这几天感冒,没上幼儿园。妈妈把他送到姥姥家。在家时,妈妈对球球说:“球球,在姥姥家要听姥姥的话,不要淘气。妈妈给你带本书,今天,你要学会一首儿歌。能做到吗?”球球点头,乖乖地答应了。

姥姥带球球在小区里玩了一阵子。回到家,球球吃完水果,姥姥拿出书,教球球念唐诗。

球球说:“妈妈给我留作业了,让我学一首儿歌。姥姥,您给我读。”

姥姥摇头:“你妈也真是的,都多大了,还学什么儿歌。不学,咱们今天学唐诗。你看三楼奇奇,比你小,都会背80多首诗。咱们得加油,争取超过他。”

球球固执地说:“不,我要听妈妈的话,学儿歌。”

姥姥不高兴,说:“球球不是好孩子,难道姥姥的话也不听了?你妈临走时怎么跟你说的,不是叫你听姥姥的话吗?”

球球不解:“可是,妈妈的话也得听呀。不听妈妈的话,妈妈会不高兴,说我不是好孩子。”

姥姥说:“球球,这你就不懂了,姥姥给你讲个道理。好孩子要听妈妈的话,姥姥是妈妈的妈妈,妈妈听姥姥的话,球球听妈妈的话,也就是听姥姥的话。懂得吗?”

球球摇头:“才不是,你俩说的话不一样,我不知道应该听谁的话。今天我什么都不学。”球球生气地噘起嘴来。

球球姥姥一番话叫球球既迷茫又无法反驳。“姥姥是妈妈的妈妈,妈妈理所应当听姥姥的话。可是,姥姥和妈妈说的话不一样,我能不听妈妈的话吗?”

这样的情况生活中屡见不鲜,当老人与子女意见不一致时,该如何处理?

球球听信姥姥的话,会产生什么后果?当妈妈意见和姥姥不一致时,球球就会反驳:“我不听你的话,我要听姥姥的。”这样的教育只会将孩子带入歧途。

正确做法应该是,既然妈妈有言在先,就先带球球完成妈妈留下的作业,再做别的事情。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可以背后沟通,别让孩子无所适从。

姥姥的心愿

娇娇姥姥喜欢音乐,年轻时就一心想把女儿培养成钢琴家,可惜那时没有条件,买不起钢琴。外孙女娇娇一出生,姥姥便把钢琴搬进家,娇娇刚过完四岁生日,就给她报了音乐班。

姥姥的决定遭到娇娇妈妈的强烈反对。娇娇妈妈说:“孩子学什么,要看她有没有兴趣。家长硬逼着学,不但学不好,还把孩子耽误了。等娇娇再大些,叫她自己选择。”

姥姥反驳说:“你懂什么,兴趣在于培养,再等就晚了。”

娇娇妈妈见说不通母亲,便找来懂音乐的同学杨杨,给母亲做工作。杨杨说:“学琴不是越早越好,因为钢琴琴键比较重,太小的孩子手指没有力量,而且孩子太小注意力很难集中,学琴效率低。”

娇娇姥姥早有准备,说:“你们说的这个道理我也懂,我现在不是要孩子弹钢琴。先让她参加音乐班,让她先接触音乐。学一些基础乐理常识,培养乐感,一年后再学。”

最后,娇娇妈还是听从了母亲的意见,带娇娇去上音乐课。但由于班里的孩子都比娇娇大,只听了两堂课,娇娇就再无兴趣了。

很多像娇娇姥姥一样的老人,年轻时由于受主客观条件限制,孩子的发展受到了影响,留下了种种遗憾。他们要在孙辈身上给予补偿,实现夙愿。于是,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结果孩子不愿意,子女也不情愿。对此,老人应做到:不该管的事别管,把权力还给子女,操心太多未必是好事。

育儿建议

在一些家庭,儿女与老人间的主要矛盾在于:儿女嫌老人操心太多,干涉太多;老人则埋怨子女不听话,不知深浅,好心当成驴肝肺,等等。那么,老人和子女该如何相处呢?

1. 做好参谋胜过发号施令

有的老人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以家长自居,事必躬亲,事事操心。他们担心子女社会经验少,生活能力差,照顾不好下一代。一天忙到晚,累得筋疲力尽。

其实,老人的担心和顾虑是多余的。年青一代较之老一辈,虽然生活经验与社会阅历不够丰富,甚至缺少吃苦耐劳精神。但是,他们已长大成人,已独立生活工作。他们中的大多数较之老一辈,受过高等教育,更容易接受新的育儿理念、方式和方法,完全有能力承担生儿育女责任。老人应放手让其负起责任。能放手时就放手,能清闲得清闲。要相信: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

2. 隔辈教育不能替代亲子教育

即使最完善的隔代教育也无法代替父母对孩子的亲子教育。特别是在幼儿早期,年轻父母与孩子间的交流、沟通与互动,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无可替代。老人要认清这一点,多为子女与孩子创造互动条件,要让子女担负起父母应负的责任。孩子父母即使工作再忙再累,也要抽出时间多陪伴孩子。

3. 明确育儿主角和配角

两代人在教育孩子方面上各执一词,意见不合,会让孩子茫然,无所适从。久而久之,就会学会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这对孩子是一种伤害。有条件的老人,可与子女分工合作,共同担负起育儿重担。老人应摆正位子,甘当配角。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及时与子女沟通。子女应尊重老人,认真听取老人的意见,不要当孩子面反驳老人,或无视老人的意见。

在育儿问题上,老人与子女间难免会发生矛盾,持有不同意见。两代人要多背后沟通,协商解决。老人要多听取子女的意见,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打算,别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他们。在无关是非的问题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得过且过。多认可子女的意见,维护育儿主角的权威;多征求子女的意见,不可包办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