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中国网络经济发展的总体情况
2.1 中国网络经济发展的总体情况
2.1.1 1986—2002年:起步发展阶段
中国的网络经济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起步。1986年,中国出现了第一类具有互联、互通意义的网络服务——电子邮件。而后,1993年,中国科协发起了“金桥工程”,旨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与经济相结合,其目标是覆盖全国,与国务院部委专用网相联,并与31个省、市、自治区及500个中心城市、1.2万家大中型企业、100家计划单列的重要企业集团以及国家重点工程联结,最终形成电子信息高速公路大干线,并与全球信息高速公路互联,具体项目包括金桥地面骨干网项目、金桥卫星通信网项目、金桥无线移动数据用户接入网项目、金桥光纤城域用户接入网项目、金桥网络电话/传真项目、金桥Internet信息服务项目、国有大型企业综合信息网技术改造项目。1994年之后的3年,科研网络开始成为中国网络经济发展的领先者。1997年1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一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表明中国共有上网计算机29.9万台、上网用户数62万。
20世纪,网络经济普遍面临的问题是:首先,网络的使用要求人们具备一定程度的专业技能、懂得网络知识,而在网络经济发展的初期,具备这些知识的人才较少,远远不能满足网络经济在中国的发展要求。其次,在网络经济发展初期,网络上所包含的内容也较少,与如今可以便捷地获取所需信息不同,发展初期的网络资源过少,人们使用网络更多的仅仅是发送电子邮件。另外,中国经济正处于缓慢发展阶段,国民收入水平普遍不高,而参与网络所需要的机器及设备较为昂贵,这些情况都导致了我国网络经济在初期处于较为缓慢的发展状态。
1997年后,网络经济的发展进入了综合门户的时代。1997年,网易门户网站成立,1998年,搜狐门户网站、新浪门户网站相继成立,形成了中国的三大传统门户网站,这引发了中国网络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互联网成为越来越多的人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1997年,我国第一家保险行业第三方网站——中国保险信息网建成。随后,网络广告、网络购物、网络教育开始进入中国网民的生活,各个银行逐渐将网上银行列为重点研发对象,各大保险公司相继开通全国性网站并推出网上保险业务,网络媒体正在成为继电视、广播、报纸之后的第四大主流媒体。1998年,我国最早的第三方支付公司首都电子商城(首信易支付的前身)成立,主要为B2C电子商务网站提供服务。1998年前后,美国雅虎搜索网站及亚马逊购物网站的成功使得世界上发展网络经济的热情高涨,互联网“工具”被过分神化,中国三大门户网站之一——搜狐盈利40万美元的虚假消息被传颂,掀起了一番创造“.com”互联网企业的热潮,互联网企业用概念代替了经营,大部分缺乏切实可行的计划和管理能力,整个产业处于低层次的重复建设、极度分散的状态,这些公司通常难以估价,导致其股票往往被推高到难以置信的程度。2000年3月,以技术股为主的NASDAQ(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攀升到5048,网络经济泡沫达到最高点。1999—2000年早期,利率被美联储提高了6倍,脱轨的经济开始失控。网络经济泡沫于3月10日开始破裂,该日NASDAQ综合指数到达5048.62(当天曾达到过5132.52)。到了2001年,泡沫全速消退,多数网络公司甚至还不曾有过盈利。根据Webmergers的统计,自2000年泡沫破灭以来,全球至少有4854家互联网公司被并购或者关门。2001年10月,中国第一个综合搜索网站——百度正式成立,开启了新颖的搜索引擎服务,即关键字搜索。网络经济的泡沫结束后,2003年,曾经亏损经营的网易、新浪、搜狐等各大门户网站开始进入盈利时代。其中,搜狐2003年的收入达8040万美元,同比增长18%,实现净利润折合人民币2.1亿多元;网易公司2003年的收入同比增长145.4%,实现净利润折合人民币3.2亿多元。2004年,出现了一大批网络公司海外上市的案例,如盛大网络、腾讯公司、前程无忧网等。同时,我国国家顶级域名CN服务器的IPv6地址成功登录到全球域名根服务器,这标志着CN域名服务器接入IPv6网络、支持IPv6网络用户的CN域名解析,这标志着我国国家域名系统连接进入了全球互联网,网络经济的发展也将跟随全球化的浪潮。在此阶段,中国网民的上网设备主要是台式计算机,但同时采用其他上网设备的比例正逐渐增加,拨号上网是网民上网的主要方式,但宽带(ADSL,CABLE MODEM等)的发展加快,上网方式进一步多元化。2005年发布的《第1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上网计算机约为4160万台,上网用户数约为9400万人,我国网民首次突破1亿人,宽带用户数首次超过网民用户的一半。
2.1.2 2003—2007年:高速发展阶段
2003—2007年是我国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的阶段。2004年,我国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首次在法律上规范了电子商务交易行为。随着电子商务的崛起,第三方支付平台也先后成立。2005年,阿里巴巴和腾讯推出了支付宝和财付通,先后又有50家第三方支付公司于同年成立。2007年,国务院发布了《电子商务发展“十一五”规划》,从政策层面大力扶持电子商务的发展,明确了电子商务发展的方向和重点。随后各地区相继发布了配套措施,逐渐规范了市场秩序,普及了电子商务的应用。2007年,国内首家P2P网络借贷平台在上海成立。2008年我国网民总人数达到2.53亿人,首次跃居世界第1位。2009年,商务部发布《关于加快流通领域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要求各地商务部门扶持电子商务发展,确定目标为加快流通领域电子商务发展、推动传统流通企业开拓网上市场、促进商品批发环节应用推广网上交易、加快发展面向消费者的专业网络购物企业、推动实体市场交易与网上市场交易有机结合、健全流通领域电子商务发展环境等,并提出到“十二五”(2011—2015年)期末,力争网络购物交易额占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提高到5%以上。2011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正式将第一批支付牌照“支付业务许可证”发放给27家公司,明确了支付企业开展第三方支付业务的法律地位。我国电子商务发展逐渐成熟,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交易方式,其中,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在2012年已经超过了1.3万亿元,市场发展潜力巨大;电商服务业发展迅速,C2C市场如淘宝网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并逐渐趋于成熟。另外,以京东商城、当当网、亚马逊为代表的B2C市场也同样在经历着高速发展,用户数量成倍增长,盈利不断增加,平台之间竞争激烈。
2.1.3 2008年至今:现代化发展阶段
2008年4月1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在北京、上海、天津、沈阳、广州、深圳、厦门和秦皇岛8个城市,启动第三代移动通信(3G)“中国标准”TD-SCDMA社会化业务测试和试商用,其号段为157。这标志着我国第三代移动通信(3G)标准TD的商业化应用正式起航。2009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宣布3G牌照发放,网络经济在移动增值市场有了更好的发展机遇。各类移动端的社区、通信工具、博客等应用迅速发展。
2009年,比特币诞生。比特币作为网络虚拟货币,不受央行或任何金融机构的直接管控。近年来,比特币不仅可以购买线上的虚拟物品,一些线下商户也开始以一定的兑换比例接受比特币。与比特币不同,我国目前的虚拟货币只是封闭环境中的虚拟货币,如百度公司的百度币、腾讯的Q币、新浪的微币等,既不能兑换成现金,也不允许进行实体交易。我国税务总局在2008年10月公布的《关于个人通过网络买卖虚拟货币取得收入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批复》中,要求个人销售网络虚拟货币需要缴纳相关税费,加强了对虚拟货币的管理。
2010年后,Wi-Fi网络在国内开始大规模覆盖。2013年12月,工信部宣布颁发“LTE/第四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TD-LTE)”经营许可,即4G牌照,这对于参与人数逐渐庞大的移动服务产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2011年,我国第一家众筹网站“点名时间”上线。2011—2015年,我国众筹平台数量直线上升,从2011年的4家增至2015年的365家。其间,一些老平台因经营不善倒闭。我国的众筹发展比较缓慢,广州和上海是众筹发展较为活跃的地区。在所有预售类众筹平台中,京东众筹和淘宝众筹两家累计占有70%~80%的市场份额。目前,我国还没有出台相关政策来规范和支持众筹平台的发展。
2011年,我国P2P网贷平台大约只有20家,活跃的平台不足一半。2012年开始,一些具备民间借贷经验的创业者进入市场,通过线上融资、线下放贷的方式降低网贷的借款风险,网贷平台迅速增加到240家左右,截至2012年年底,月成交额达到30亿元。随后2013年,网络借贷公司数量猛增至600家,投机者以高息吸引投资人,造成风险的持续累积,并于年底爆发,网络借贷平台开始大规模倒闭。2014年,国家开始针对P2P平台规定系列原则,并于2015年正式对外公布《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建立符合规定的网络借贷平台,明确了互联网金融市场的监管责任,成为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基本法”。
2013年6月,“余额宝”横空出世,它填补了现有理财产品的缺漏,降低了理财门槛,最重要的是,唤醒了中国人的理财意识。自余额宝推出后,中国互联网理财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2014年1月,《网络交易管理办法》出台,强化了对网络商品市场的监管,为网络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坚实的保障。2015年,国务院相继发布了《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加强了对网络金融产品的监管,鼓励金融机构拓展电子商务企业融资渠道、创新金融服务工具,为互联网与经济社会领域的融合提供了政策支持,成为我国经济转型的重要契机。
2015年,“互联网+”正式被纳入国家战略。“互联网+”通过推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与传统的制造业、零售业、服务业、金融业等行业的融合创新,形成网络贸易、网络零售、O2O电商、互联网金融等新业态,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互联网经济中的电子商务、即时通信、搜索引擎、网络游戏和社交网络等活动变得更加快捷和方便,改变了人们日常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近年来,互联网行业的整体发展规模已经难以被忽视。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5年中国GDP的总量约为68.9万亿元,而阿里巴巴零售平台2015年全年交易额突破了3万亿元,与四川、河北、湖北、湖南当年的GDP总量差不多,相当于重庆市当年GDP总量的1倍。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拓展网络经济空间”的重大部署;2016年3月,“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要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物联网技术和应用,发展分享经济,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2015年年底,我国共有270家公司获得了第三方支付牌照,形成了一定的市场规模。2016年,我国第三方支付全年交易额达到57.9万亿元,同比增长85.6%左右。2016年,我国互联网理财的使用率为13.5%,较2015年(13.1%)略有提升,互联网理财市场出现平台化、场景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企业理财成为互联网理财市场的新领域。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7.31亿人,相当于欧洲人口总量;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3.2%,手机网民规模6.59亿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高达95.1%。我国使用手机进行网上支付的用户规模增长迅速,达到4.69亿人;有超过50%的网民在线下实体店购物时使用手机支付结算,消费者已初步形成线下支付习惯。经过多年的高速增长,2016年网络经济的整体营收规模达到14707亿元,整体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其中电商营收规模8946.2亿元,是网络经济营收中占比最大的部分(60.8%),推动了网络经济增长;第三方支付同比增长92.3%,高于网络经济的整体增速(28.5%)。
近年来,我国信息经济占GDP的比重不断提升。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16年发布的《中国信息经济发展白皮书》,2015年我国信息经济规模同比名义增长超过17.5%,显著高于同年GDP增速,占GDP比重达27.5%。中国信息经济对GDP的贡献已达到68.6%,接近甚至超过了某些发达国家的水平,信息经济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党中央、国务院围绕实施网络强国战略作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2016年3月,《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中专辟“拓展网络经济空间”篇章,提出要把握信息技术变革趋势,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推动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加快推动信息经济发展壮大。2016年8月印发的《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描绘了“着力提升经济社会信息化水平”的路线图,提出了“培育信息经济,促进转型发展”的具体举措。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我国共享经济发展迅速,几乎渗透到包括交通出行、医疗服务、生活服务、共享金融等所有领域。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7》显示,2016年我国分享经济市场交易额约为3.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参加分享经济活动的人数已超过6亿人。自2016年3月分享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之后,随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国家政策相继出台,鼓励搭建资源开放的共享平台,强调要“发展分享经济,建立网络化协同创新体系”,分享经济已经成为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