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群交通系统协调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章 城市群发展相关理论

第一节 城市群及其相关概念

一、城市化进程

城市是人类现代文明的结晶,随着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与经济全球化的快速推进,由此导致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目前世界已经进入了“城市世纪”,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的主题就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Better Life)。

在人类数千年的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城市所出现的时间并不算太早,这是由于人类社会初期的城市受原始物质条件、通信及交通水平的制约,以及受到落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限制,一直发展都很缓慢。城市的迅速发展时期是在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之后,受到迅速发展的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科学技术所推动,人口开始大量向城市集中,城市迎来了一个焕发活力的时代。

联合国出版的《世界城市展望2007》显示,截至2007年底,全世界约33亿人居住在城市中,世界城市化水平首次突破50%,经过自工业革命以来200多年的发展,全世界正式步入城市化社会,这将对世界经济社会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一)城市化进程的规律

纵观世界城市化历程,呈现出两个基本规律:

1. 城市化率的S型曲线变动

1975年,美国地理学家诺瑟姆通过对各个国家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变化研究发现,城市化进程全过程呈一条S型曲线,具有阶段性规律:

当城市人口超过10%以后,进入城市化的初期阶段,城市人口增长缓慢;

当城市人口超过30%以后,进入城市化加速阶段,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城市人口迅猛增长;

当城市人口超过70%以后,进入城市化后期阶段,城市化进程停滞或略有下降趋势(1)

图3-1 城市化率沿S型曲线变动

2. 城市化进程的四个阶段

根据对美日韩三国城市化进程中人口迁移的主导方向的研究,可以看出,按人口流动的主导方向,城市化进程可进一步细分为四个阶段(2)

(1)第一阶段——从农村进入城市

一般情况下,在城市人口低于50%的时候,人口迁移以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主。

(2)第二阶段——从小城市进入大城市化

当城市人口超过50%之后,人口迁移以城市之间的相互移动为主,城市进入规模结构优化时期。这一阶段的基本特征是:小城市是全国城市的主要呈现形式,人口迁移以小城市人口迁入大城市为主,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为辅。农村人口一方面填补小城市人口迁出留下的空白,另一方面直接迁入大城市寻找就业机会。

(3)第三阶段——大城市郊区化

当城市人口超过70%之后,大城市成为全国城市的主要呈现形式,人口迁移以大城市城区人口迁入大城市郊区为主,大城市郊区人口逐渐超过城区人口。事实上,早在城市人口超过50%的时候,小城市占主导地位的阶段,少数大城市就已经开始了郊区化进程。但是在这一阶段,大城市占主导地位,人口由大城市城区向郊区迁移成为一个普遍的趋势,而且规模巨大。

(4)第四阶段——郊区城市化,形成大都市圈阶段

人口继续向郊区迁移,这一阶段的基本特征是郊区功能由居住扩展至工商业,郊区演变为中小型城市。这些中小型城市与原来的城市城区形成功能互补,相互促进的大都市圈,随着通勤成本进一步下降,城市与农村相互融合,进而形成所谓的“大都市圈”。

表3-1 城市化进程的四个阶段

据统计,在1800年时,世界城市人口只占世界总人口的3%,而经过200年的发展、增长,城市人口迅速达到总人口的47%。今天,城市化已不容置疑成为世界各国的发展趋势,截至2010年,世界整体城市化水平已达到51.8%,城市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预计到2020年世界城市化水平将达到57.4%(3),如表3-2所示。

表3-2 世界城市化的发展趋势(1950—2020年)

续表

(二)城市规模演变的规律

城市的聚集效应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即城市的聚集效应存在一个与城市最优规模相对应的临界点。在达到这一临界点之前,城市的聚集效应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而加速上升;超过这一临界点之后,城市的聚集效应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而递减,城市规模也逐步发展到极限,大城市走向郊区化;若城市的扩散作用得到很好的发挥,就会进一步形成都市圈。

图3-2 城市规模演变的规律

正是因为城市聚集效应的这一特点,导致在工业化的不同阶段,不同规模的城市发展速度不同,进而在整体上表现为城市规模结构的演变。

在工业化水平较低的时期,工业品需求缺口较大,大多数工业产品竞争并不激烈。早先形成的大城市领衔新产品的开发,由于工业品需求缺口较大,这些新产品很快便被复制到大城市周边乃至全国各地,在此基础上中小城市迅速形成和发展。这一时期,城市的聚集效应为正,但不是特别明显,小城市迅速形成。

随着工业化水平提高,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竞争日益激烈,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的节约显得日益重要;同时,服务业占比逐渐提高。而服务业主要是为工业和消费者提供服务,服务业的最优化建立在大规模的工业聚集和人口聚集基础上。此时,城市的聚集效应逐步显现,大城市优先增长,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这必然导致人口由小城市向大城市集中。

随着城市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工业、服务业、住宅和市政工程对城市土地的争夺越来越激烈,土地成本越来越高,中心城区生活居住成本越来越高,居住环境恶化,城市的聚集效应达到临界点,此后城市聚集效应由正变负,导致人口和部分低产出工业先后迁入城市郊区及周边地区。这就导致了大城市人口的郊区化(4)

随着工业和人口向郊区集中,郊区功能逐渐由居住向工业和商业功能转化,从而形成了以特定功能为主的小城市(如东京都市圈的摩尔新城),实现了郊区的城市化,多个这样的城市进一步形成大都市圈。

(三)城市群的成长过程

现代城市化发展,造就了一批超级城市(Supercity)、巨型城市(Megacity)、城市集聚区(City Agglomerateion)和大都市带(Megalopolis)。虽然概念有所区别,但其发展过程是类似的。

城市群的出现是一个历史过程。城市是一个区域的中心,通过极化效应集中了大量的产业和人口,获得快速的发展,不断涌现的大城市吸引了更多的人口、财富及社会资源。

随着规模的扩大,实力的增强,各产业在向城市聚集的同时,更细致的分工又促使一部分产业向郊区转移,对周边区域产生辐射带动效应,推动了在地域上相关联的大都市区的形成,形成一个又一个城市圈或都市圈。

伴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际之间交通条件的改善尤其是高速公路的出现,相邻城市辐射的区域不断接近并有部分重合,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影响越来越大,一些地理上毗邻的大都市区又组成了大都市带(希腊城市地理学家Jen Gottamn把此种城市组织称之为Megalopolis)。

城市群可以看作是都市区向大都市带发展过程中的过渡性形态。如图3-3所示(5)

图3-3 城市群的典型成长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