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数据、变量及描述性统计
(一)数据来源及样本选择
本文使用“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2008/2009年和2011/2012年两期截面调查数据合成的面板数据,其中有8231位老人连续参加了两次两年期的调查。CLHLS是北京大学与美国杜克大学联合开展的大型跟踪调查项目,为目前中国关于老年人口的研究提供了较为权威的微观数据。该调查始于1998年,之后在2000年、2002年、2005年、2008年及2011年又先后进行了5次跟踪调查,覆盖了中国23个省级行政区。以面对面访谈的方式从人口学、社会经济、健康状况等方面取得了受访者的翔实信息,为本文研究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该调查数据通过了全面的系统性检测,检测结果显示该数据总体质量良好。
本文按以下原则删除个案:首先,删除涉及核心解释变量(是否参加农保)及因变量(主观幸福感)有缺失值的个案。其次,根据政策规定,新农保的参保对象为“年满16周岁、非在校学生、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参保原则为“在户籍所在地自愿参加”。CLHLS的调查对象是中国的老年人群,不是特别针对我国农村老年人口进行的调查,因此,本文删除了享受离退休制度保障及领取退休金的样本,而后又剔除居住地为城市的样本,认定其为城市户口,不在新农保的参保范围。再次,为了更准确地考察新农保的实施效果,本文将参加商业保险的样本去除。最后,虽然新农保政策2009年7月才正式启动,但是此前已经有很多地区开展了新农保的试点工作,故本文将参保时间确定及2008/2009年CLHLS调查后才加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老人作为参加新农保样本。
经以上步骤的处理,本文最终使用的CLHLS有效样本量为4280,分布在22个省级行政区。参加新农保的样本数为785,作为实验组占总样本量的18.3%;未参加新农保的样本数为3495,作为控制组占总体的比重为81.7%。由于2008年期的调查于2008年1月展开,于2009年12月结束。本文保留下来的每个参保样本都给出了准确的参保时间(精确到月),最早在2008年期调查时已经参保,最晚在2012年跟踪调查时参保。因此,可以根据参保时间到2011/2012年调查时间的差值算出参保时间长度。其中,按参保时间长度划分,不少于半年、不少于一年及不少于一年半的样本量分别有681、457和321。
(二)变量定义及变量描述性统计
本文研究的重点是新农保对农村老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主观幸福感主要涉及3个方面:基于感情层面的快乐感、基于认知层面的满足感和基于体验层面的价值感(孙凤,2007)。由于CHLHS没有对老人的主观幸福感这一问题直接提问,本文选用调查数据“对现状的评价及性格特征”部分的6个问题作为主观幸福感的6个分量指标。
现有医学及心理学方面研究表明,年龄、性别、经济水平、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家庭支持、社会福利等多种因素都会对主观幸福感造成显著影响,这些因素成为本文的主要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鲁元平、王韬,2010;张楚文、徐艳慧,2011;唐丹等,2006)。
本文涉及的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及控制变量的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相关变量定义
续表
(三)描述性统计
表2给出了按参保状况和调查年份进行分组的相关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第一列为相关变量名,中间两列为参保组和控制组在2008年参保前的相关变量特征比较(包括均值和标准差),而后两列为调查年份为2011/2012年的参保组和控制组特征比较。从该表可以看出实验组和控制组在2008年和2011/2012年两个时点的组间差距及参保前后组内差距变化状况。
表2 相关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续表
注:①控制组是指“2008—2012年调查结束前未加入新农保的老人”,实验组是指“2008—2012年调查结束前已经加入新农保的老人”,故两组在2008/2009年调查时均处于“未加入新农保的状态”。②?、??、???分别代表各年份实验组样本各变量均值在10%、5%、1%的显著性水平上异于控制组(分别以2009和2011/2012做独立样本T检验)。
从表2的描述性统计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对比实验组和参保组的因变量农村老人主观幸福感在参保前2008/2009年调查时的差距,我们发现参保组的农村老年人在未参保时主观幸福感(具体表现为生活质量、快活感和恐惧感)就显著强于控制组,但参保组的老人对“是否感到自己越老越不中用”这一问题的回答更为消极。比照控制组和参保组老人主观幸福感在2008/2009年和2011/2012年的变化,各组老人的幸福感有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但具体趋势和影响因素还需进一步考察。
(2)虽然参保行为是自由选择的结果,但是比较2008年参保组和控制组的控制变量发现,在选择是否参保时,“新农保”受到低年龄、有配偶、汉族及处于东部地区老年人群体的欢迎,这说明参保行为具有内生性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