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报告2017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5 民族地区“十三五”规划中的区域协调发展与经济空间布局

2.5.1 民族地区“十三五”规划的区域协调发展

《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中提出,发挥各地比较优势,从更高层次更广空间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具体包括:推进呼包鄂协同发展,推动乌海及周边地区一体化发展,促进东部地区加快发展,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支持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加快发展。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深入实施双核驱动战略,促进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左右江革命老区加快发展,推进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构建沿海沿江沿边三区统筹发展新格局。沿海地区以北部湾经济区为重点,沿江地区以珠江—西江经济带和桂林国际旅游胜地为重点,沿边地区以左右江革命老区和沿边经济带为重点,统筹推进江海边特色发展、差异化发展、协调发展。

《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在“优化区域空间布局,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篇中提出,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大力培育增长极,构建要素有序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具体而言:一是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强黔中经济区、黔北经济协作区、毕水兴经济带建设,支持三州等民族地区跨越发展,推动黔中、黔北率先崛起,促进各区域协同发展。二是要大力培育区域经济增长极。按照“点—轴”与“增长极”相结合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依托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和水运通道,以大中城市为支撑,加快形成“一圈、八极、四带、两廊”的区域经济增长极发展格局。三是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根据县域主体功能定位、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创新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径,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推动县域经济大发展、大跨越。

《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优化空间布局。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按照“做强滇中、搞活沿边、联动廊带、多点支撑、双向开放”的发展思路,以昆明中心城区和滇中新区为核心,以滇中城市经济圈、沿边开放经济带以及参与国家“孟中印缅”和“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为重点,以澜沧江开发开放和金沙江对内开放合作经济带为重要组成部分,以六个城镇群为主体形态,加快构建“一核一圈两廊三带六群”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空间格局。

《西藏自治区“十三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坚持统筹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发展、支持优势区域经济率先发展,增强藏中南引领带动作用,促进藏东、藏北、藏西协调发展,强化主体功能约束力,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培育经济增长极、增长点、增长带,构建核心引领、区域联动、极点支撑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

《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坚持空间优化、区域协同、城乡统筹,从更高层次、更宽视野推进“四区两带一线”区域发展战略,重点解决区域城乡发展差距大、新型城镇化水平较低、区域互动发展程度不高等问题,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宁夏回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坚持把宁夏作为一个城市规划建设的理念,推动国土空间高效协调可持续开发,塑造要素自由流动、功能定位明确、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以《宁夏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为引领,着力构建“一主三副、两带两轴”的总体空间战略格局。统筹推进大银川都市区和石嘴山、固原、中卫副中心城市建设,形成区域空间组织核心;依托黄河和清水河,以沿线城市和产业园区为支撑,加快产城融合,推进形成沿黄城市带、清水河城镇产业带;依托太中银铁路正线和银川联络线,以城镇为支撑,以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为重点,推进形成太中银发展轴、银宁盐发展轴。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按照区域发展战略布局,率先发展天山北坡经济带,加快发展天山南坡产业带,大力发展沿边经济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天山北坡经济带要以率先跨越发展为主要目标,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大力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努力打造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支撑点。天山南坡产业带要以巴州、阿克苏地区为重点,以能源矿产资源和特色农业资源为依托,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形成特色产业集群为主要目标,着力建设我国重要的石油天然气化工基地、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纺织服装工业基地。沿边经济带要以促进“一带一路”国家倡议实施为目标,加快新疆沿边经济带发展,着力打造霍阿(霍尔果斯—阿拉山口)、喀阿(喀什—阿图什)、阿北(阿勒泰—北屯)、中哈国际经济合作示范区等区域经济增长极,构建沿边地区全方位开发开放新格局。

2.5.2 民族地区城镇体系与空间结构规划

内蒙古:构建“一核多中心,一带多轴线”城镇空间布局结构。按照“一核引领、中心带动,节点支撑、轴带推进,分区引导、集聚发展”的思路,形成集中与均衡发展相结合、全方位开放带动的城镇空间布局结构。

广西:坚持以城镇群为主体形态优化城镇化布局。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以大带小、分工协作的要求,以沿海、沿江、沿交通主要干线为依托,以核心城市为支撑,以周边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组成部分,发展集聚效率高、辐射作用大、城镇体系优、功能互补强的城镇群,形成北部湾城市群和桂中、桂北、桂东南城镇群,承载全区80%左右的城镇人口。

贵州:根据贵州地形及资源条件,立足城镇及产业空间的现状分布基础,结合城镇与产业发展的未来趋势,确定“双核引领、集聚两圈、中心带动、节点支撑、集群发展”的城镇整体空间布局策略。规划形成“两圈、九群为城镇主体、五区为城乡统筹发展单元”的省域城乡空间格局,即,位于中部地区的贵阳—安顺与遵义两个都市圈和位于东西两翼的九个特色城镇组群形成的省域城镇发展主体;其中两个都市圈及毕节(含大方县)、都匀市、凯里市(含麻江县)等重要中心城市构成远期培育的黔中城市群。将全省划分为五个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次区域,是构筑新型城乡关系,实施城乡统筹发展政策的载体。

云南:按照“强区、富带、兴群、促廊”空间开发思路,重点建设滇中城市集聚区、沿边开放城镇带、区域城镇群和沿对内对外开放经济走廊的城镇带,重点依托沿对内对外经济走廊的城镇带,串联、整合区域增长极和重要功能开发区域,遵循自然地理多元多样性、城镇发展差异性的特征,形成重点突破、极点开发、带状推移、轴辐扩散的全省空间开发格局。

西藏:协调发展,构建“一圈两翼三点两线”的城镇化空间格局。“一圈”:以拉萨市为中心、乃东县泽当镇为重要支撑、其他小城镇为组成部分,以拉萨至墨竹工卡、拉萨至泽当为两轴线的拉萨—泽当城镇圈。“两翼”:西翼以日喀则市桑珠孜区为区域中心、拉孜县曲下镇和江孜县江孜镇为重要节点、其他小城镇为组成部分,拉日铁路、国道318和国道562为轴线的雅鲁藏布江中上游城镇;东翼以林芝县八一镇为区域中心、波密县扎木镇为重要节点、其他小城镇为组成部分,国道318为轴线的尼洋河中下游城镇。“三点”:即藏东强化昌都市卡若区区域中心地位,发挥藏东门户、连接西南、融入成渝的纽带作用;藏北强化那曲县那曲镇区域中心地位,发挥交通便利、服务牧业、连接西北的作用;藏西强化噶尔县狮泉河镇区域中心地位,发挥守土固边战略作用。“两线”:边境沿线重点乡镇和交通沿线重要小城镇。

青海: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优化布局,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三江源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西宁—兰州城市群建设紧密结合,优化城镇化总体布局,加快建设东部城市群,壮大区域性中心城市,培育新兴城市,打造重点城镇,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宁夏:按照宁夏空间规划确定的“一带三区、一主两副”总体空间格局,以沿黄城市带为主体,以银川都市圈为核心,以各级中心城市为基础,优化城镇布局,提升发展水平,建设1个区域中心城市,4个地区中心城市,10个县域中心城市,127个镇,形成“区域中心城市—地区中心城市—县域中心城市—镇”四级级配合理的城镇体系。

新疆:逐步形成“一圈、三带”的空间组合模式,即乌鲁木齐都市圈,北疆、南疆铁路沿线和沿边境城镇发展带。在目前沿塔里木和准噶尔两大盆地环状城镇体系空间格局的基础上,最终实现网络化城镇体系空间格局。


(1)  基金项目:四川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项目“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郑长德,经济学博士,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钟海燕,经济学博士,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2)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N].新华网,2015-06-08.

(3)  郑长德,罗布江村.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方式[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0:68.

(4)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司,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4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