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基本框架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框架
根据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本书构建了9章内容:第1章为绪论,首先对研究目的、方法进行描述,并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其次对本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进行说明,最后阐释本书的基本观点和创新点;第2章综述本研究所涉及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相关理论;第3章梳理经济发展质量理论与分析框架,为实证研究部分打下理论基础;第4—8章对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质量进行系统分析,其中第4章分析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创新性,第5章分析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第6章分析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持续性,第7章分析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开放性,第8章分析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共享性;第9章对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质量的结论进行总结,并对文章研究的不足进行说明,指出该书所涉内容在未来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1.3.2 主要研究方法
(1)理论方法上,本书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5个方面,对西部民族区经济发展质量进行交叉式综合分析,力图从理论上找出优化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质量的路径。
(2)具体方法上,系统分析和个性分析相结合。分析对象包括整个西部民族地区及其内部各省区,前者从宏观把握趋势,后者从微观把握各省区发展实际。
(3)跨学科研究。本书利用民族学、宏观经济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生态学等学科进行交叉研究。
(4)在做实证研究时,基于DEA的Malmquist模型对西部民族地区内部各省区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进行测算,能有效排除服从正态分布的误差项,仅保留偏态分布的残差值,作为经济发展质量中创新生产效率的近似替代,并可分解成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从而科学地测度西部民族地区创新推动经济发展效率。
(5)在分析三次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时,由于统计数据并未直接给出三次产业的相关数据,本书对19个行业进行聚类汇总分析,其中第二产业包括4类,第三产业包括14类。
(6)采用非规范审查回归模型(左审查点为0,右审查点为1)对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协调性进行计量分析,找出影响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基于参数估计的随机前沿SFA方法,对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效率进行科学分析。
(7)利用松弛测度方法对西部民族地区经济持续发展进行分析,其中西部民族地区各省区GDP为期望产出(Good-Output)指标,废水和废气排放量为非期望产出(Bad-Output)指标。考虑非期望产出对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8)本书利用调和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构建人类发展指数(Human Development Index,HDI)影响因素,考虑到HDI受到各个构成要素投入成本的制约,本书加入价格因素,运用Cost-DEA方法对西部民族地区各省区HDI进行综合分析,找出提升HDI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