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识别应用全图鉴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七节 中药的剂量与用法

一、剂量

中药剂量是指临床应用时的分量,也称为用量。本书中每味药物标明的用量,除特别注明以外,都是指干燥后生药在汤剂中成人一日内服的常用有效剂量。

二、中药的煎煮方法

中药汤剂是人们治病及饮食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服用方法,掌握正确的煎煮方法,是保证用药疗效发挥十分重要的条件。尤其是用水与火候的掌握,更是煎药的关键。故李时珍曰:“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鲁莽造次,水火不良,则药亦无功。”

1.煎药用的器皿

● 最好先用陶瓷器皿,如砂锅、砂罐。因其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并且导热均匀,保暖性能好。其次可用白色搪瓷器皿或不锈钢锅。

● 煎药器皿切忌用铁、铜、铝等金属器具。因这些金属元素易与药液中的化学成分发生化学反应,致使疗效降低,甚至还可产生毒副作用。

2.煎药的用水

● 煎药用水:以无污染的井水、长流水为好,现在城市里,则多以自来水为主。一般来说,凡人们在生活上可作饮用的水都可用来煎煮中药。但必须是无异味、洁净澄清,含矿物质及杂质少。

● 加水量多少:加水量的掌握,原则上应根据饮片质地疏密、吸水性能及煎煮时间长短来确定。一般用水量为将饮片适当加压后,液面淹没过饮片约2厘米为宜。若质地坚硬、黏稠或需久煎的药物,加水量可比一般药物略多;而质地疏松或有效成分容易挥发,煎煮时间较短的药物,则加水量可比一般药物略少。

● 煎前浸泡:为了有利于有效成分的充分溶出,缩短煎煮时间,避免因煎煮时间过长,导致部分有效成分耗损、破坏过多,煎煮之前多数药物宜用冷水浸泡,一般药物可浸泡20~30分钟,以种子、果实为主的药可浸泡1小时。夏天气温高,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腐败变质。

3.煎煮火候

● 煎煮中药应注意火候与煎煮时间的长短。

● 一般药物宜先武火后文火,即未沸大火,沸后用小火保持微沸状态,以免药汁溢出或过快熬干。

● 解表药及其他芳香性药物,一般用武火迅速煮沸,后改用文火维持10~ 15分钟即可。

● 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的矿物类、骨角类、贝壳类、甲壳类药及补益药,一般宜文火久煎,以使有效成分能充分溶出。

4.煎煮的次数

● 一般来说,一剂药可煎3次,最少应煎2次。因为煎药时药物有效成分首先会溶解在进入药材组织的水液中,然后再扩散到药材外部的水液中。到药材内外溶液的浓度达到平衡时,因渗透压平衡,有效成分就不再溶出了,这时,只有将药液滤出,重新加水煎煮,有效成分才能继续溶出。为了充分利用药材,避免浪费,一剂药最好煎煮2次或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