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安全技术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四、异常气象条件及有关的职业病

1.作业场所气象条件

气象条件主要是指空气的温度、湿度、气流与气压,在作业场所由这四要素组成的微小气候和劳动者的健康关系甚大。作业场所的微小气候既受自然条件影响,也受生产条件影响。

(1)空气温度

生产环境的气温,受大气和太阳辐射的影响,在纬度较低的地区夏季容易形成高温作业环境。生产场所的热源,如各种熔炉、锅炉、化学反应釜,以及机械摩擦和转动的产热,都可以通过传导和对流使空气升温。在人员密集的作业场所,人体散热也会对工作场所的气温产生一定影响,例如25℃的气温下从事轻体力劳动,其总散热量为523kJ/h,在35℃以下从事重体力劳动总散热量为1046kJ/h。

(2)空气湿度

对空气湿度的影响主要来自各种敞开液面的水分蒸发或蒸汽放散,如造纸、印染、缫丝、电镀、屠宰等,可以使生产环境湿度增加。潮湿的矿井、隧道以及潜涵、捕鱼等作业也可能遇到相对湿度大于80%的高气湿的作业环境。在高温作业车间也可能遇到相对湿度小于30%的低空气湿度。

(3)风速

生产环境的气流除受自然风力的影响外,也与生产场所的热源分布和通风设备有关,热源使室内空气升温,产生对流气流,通风设备可以改变气流的速度和方向。矿井或高温车间的空气淋浴,生产环境的气流方向和速度要人工控制。

(4)辐射热

热辐射是指能产生热效应的辐射线,主要是指红外线及一部分可见光。太阳辐射以及生产场所的各种熔炉、开放的火焰、熔化的金属等均能向外散发热辐射,既可以作用于人体,也可以使周围物体升温成为二次热源,扩大热辐射面积,加剧热辐射强度。

(5)气压

一般情况下,工作环境的气压与大气压相同,虽然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可以略有变化,但变动范围很小,对机体无不良影响。某些特殊作业,如潜水作业、航空飞行等,在异常气压下工作,气压与正常气压相差很远。

2.作业场所异常气象条件的类型

(1)高温强热辐射作业

工作地点气温30℃以上、相对湿度80%以上的作业,或工作地点气温高于夏季室外气温2℃以上,均属高温、强热辐射作业。如冶金工业的炼钢、炼铁、轧钢车间,机械制造工业的铸造、锻造、热处理车间,建材工业的陶瓷、玻璃、搪瓷、砖瓦等窑炉车间,火力电厂和轮船的锅炉间等。这些作业环境的特点是气温高、热辐射强度大,相对湿度低,易形成干热环境。

(2)高温高湿作业

气象条件特点是气温气湿高,热辐射强度不大,或不存在热辐射源。如在印染、缫丝、造纸等工业中,需液体加热或蒸煮,车间气温可达35℃以上,相对湿度达90%以上。煤矿深井井下气温可达30℃,相对湿度达95%以上。

(3)夏季露天作业

夏季从事农田、野外、建筑、搬运等露天作业,以及军事训练等,受太阳的辐射作用和地面及周围物体的热辐射。

(4)低温作业

接触低温环境主要见于冬天在寒冷地区或极区从事野外作业。如建筑、装卸、农业、渔业、地质勘探、科学考察、在寒冷天气中进行战争或军事训练。室内因条件限制或其他原因无采暖设备亦可形成低温作业环境。在冷库或地窖等人工低温环境中工作,人工冷却剂的储存或运输过程中发生意外,亦可使接触者受低温侵袭。

(5)高气压作业

高气压作业主要有潜水作业和潜涵作业。潜水作业常见于水下施工、海洋资料及海洋生物研究、沉船打捞等。潜涵作业主要见于修筑地下隧道或桥墩,工人在地下水位以下的深处或沉降于水下的潜涵内工作,为排出涵内的水,需通较高压力的高压气。

(6)低气压作业

高空、高山、高原均属低气压环境,在这类环境中进行运输、勘探、筑路、采矿等生产劳动,属低气压作业。

3.异常气象条件对人体的影响

(1)高温作业对机体的影响

高温作业对机体的影响主要是体温调节和人体水盐代谢的紊乱。机体内多余的热不能及时散发掉,产生蓄热现象,使体温升高。在高温作业条件下大量出汗使体内水分和盐大量丢失。一般生活条件下人出汗量为每日6L以下,高温作业工人日出汗量可达8~10L,甚至更多,汗液中的盐主要是氯化钠,引起体内水盐代谢紊乱,对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都可造成一些不良影响。

(2)低温作业对机体的影响

在低温环境中,皮肤血管收缩以减少散热,内脏和骨骼肌血流增加,代谢加强,骨骼肌收缩产热,以保持正常体温。如时间过长,超过了人体耐受能力,体温将逐渐降低。由于全身过冷,使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降低,易患感冒、肺炎、肾炎、肌痛、神经痛、关节炎等。

(3)高低气压作业对人体的影响

高气压对机体的影响,在不同阶段表现不同。在加压过程中,可引起充塞感、耳鸣、头晕等,甚至造成鼓膜破裂。在高气压作业条件下,欲恢复到常压状态时,有个减压过程,在减压过程中,如果减压过速,则引起减压病。低压作业对人体的影响是由低压性缺氧而引起的损害。

4.异常气象条件引起的职业病

(1)中暑

中暑是高温作业环境下发生的一类疾病的总称,是机体散热机制发生障碍的结果。按病情轻重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

重症中暑症状有昏倒或痉挛,皮肤干燥无汗,体温在40℃以上。

可采取防暑降温的措施,主要是隔热、通风和个体防护,暑季供应清凉饮料。

(2)减压病

急性减压病主要发生在潜水作业后,减压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皮肤奇痒、灼热感、紫绀、大理石样斑纹,肌肉、关节和骨骼酸痛或针刺样剧烈疼痛,头痛、眩晕、失明、听力减退等。

(3)高原病

高原病是发生于高原低氧环境下的一种特发性疾病。急性高原病分为三类:急性高原反应,主要症状为头痛、头晕、心悸、气短、恶心、腹胀、胸闷、紫绀等;高原肺水肿,是在急性高原反应基础上发生呼吸困难,X射线显示双肺里有片状阴影;高原脑水肿,出现剧烈头痛、呕吐等症状,发病急,多在夜间发病。

5.低温作业、冷水作业的防护措施

①实现自动化、机械化作业,避免或减少低温作业和冷水作业。控制低温作业、冷水作业的时间。

②佩戴防寒服(手套、鞋)等个人防护用品。

③配置采暖操作室、休息室、待工室等。

④冷库等低温封闭场所应设置通信、报警装置,防止误将人员关锁。